《中国中心论》新二十七:燧人氏点燃西方文明之火

《中国中心论》新第二十七章  燧人氏点燃西方文明之火

文|黄饮冰

一、古人类(古喜温动物)的南北大运动

在第四纪(距今160万年—距今1.1万年),多个冰川期之间有多个间冰期,间冰期也就是间暖期。间冰期或间暖期,一般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温度升高期,温度升高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就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温暖区向北推移,南方古人利用温度升高导致的温暖区北移的有利时期,把生活圈向北推移。由于冰川期之间的间暖期是多次的,这种向北推进和向南回归一样也是是多次的(由间冰期的次数决定,在第四纪冰川期,远古人类由南向北的推进,至少有4个时间段)。

从考古看,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有四次大的南迁运动,都与降温有关。

第三纪末期的降温从距今1500万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第四纪第一次冰期来临。由于降温引起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第一次南迁运动,这次形成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在南方大草原上发展成了直立行走的人猿,并在中国的泛滇黔地区进化成了猿人。

猿人的标志就是规范性的直立行走、脑容量不人猿大一些、关键是会用火(自然火)。

早期猿人形成的地点是中国的泛滇黔地区。原因就是青藏高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的迅速而剧烈的上升运动给予了古青藏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人猿以巨大的冲击力,特别是给古青藏地区的人猿以巨大的冲击力导致了这个地区的人猿,促进了他们脑神经和周身神经的换档升级。这些早期的猿人向东逃到了中国其他地区,主要是泛滇黔地区和中国的华北地区(泥河湾)。结合青藏高原的最后一次剧烈的隆起运动看,中国猿人出现的时间点是距今250万年到248万年,因为距今250万年到248万年,青藏高原已经上升到影响气候的高度了。早期猿人还不会用火,但他们脑神经和周身神经系统得到了升级,为他们认识火和利用火创造了初步的智力基础,青藏高原隆起后让青藏高原东缘以东(南东东)的泛滇黔地区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为猿人不被随后到来的冰期所冻死,准备了冰期避乱所。冰期避乱所不仅要温度适宜,在冰期不降温或者降温不大,而且生态环境不能因为冰期的干寒而遭到毁灭,因为古人类对温度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还很差。

第四纪第一次冰期(距今120万年到90万年)把泛滇黔地区以外的人猿或者猿人全部冻死了。第一次冰期是第四纪所有冰期中时间最长的(30万年),而且最要命的是古人类在距今120万年的时候脱毛了,所以第一次冰期后世界上只有中国青藏高原东缘南东东方向的泛滇黔地区的古人类成为了唯一幸免。距今90万年到80万年,是第四纪比一次间冰期,温暖的气候一直延续到第二次冰期(距今80万年到68万年)的前期,古人类从中国的泛滇黔地区向外扩散,这样世界其他地区才重新出现古人类,这个时期的古人类就是猿人。在距今78万年,欧洲出现猿人,他们就是从中国迁移去的。

第四纪第二次冰期(距今80万年到68万年)引起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第二次南迁运动。第四纪第二次间冰期(距今68万年到37万年)又引发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向北迁徙。第四纪第三次冰期(距今37万年到24万年)引起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第三次南迁运动。第四纪三次间冰期(距今24万年到7万年)又引发古人类(包括古喜温动物)的北迁运动。这个期间的古人类还是猿人,他们常态性的直立行走,至少在距今80万年前会利用火,距今50万年到40万年学会了保存火种。

第四纪第四次冰期(末次冰期,距今7万年到1万年)引发古人类(古喜温动物)的南迁运动。末次冰期结束后,又引发古人类(古喜温动物)的北迁运动。这个期间的古人类就是智人和现代人了。在距今30万年前,早期智人就在非洲和东亚开始出现。但是现代人形成于中国西南的泛滇黔地区。因为第四纪末次冰期的盛冰期(距今2.8万年到1.8万年)来临,其他地区出现的智人或早期现代人在这个期间衰落或消亡了。

这里要专门重复强调:距今90万年以后,世界上的古人类都是直接和间接来自中国。但是距今90万年以后,第四纪的其他冰期对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古人类影响大,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古人类基本没能在原地越过下一次冰期。冰期到来后欧洲幸存的古人类南下只能到中亚和西亚。在降温的趋势下,欧洲到西亚的古人类会继续进入非洲;欧洲到中亚的古人类会继续南下到南亚,经南亚转回中国的泛滇黔地区,因为冰期的中亚、西亚、南亚在干寒气候影响下,不仅会冷到极致,而且会干到极致,沙漠化到极致。冰期北亚幸存的古人类当然是南下到了中国。这些以前已经说过了。

那么非洲的古人类呢?非洲就是古人类的笼子,进入非洲可行但是出非洲很难。在距今90万年后,古人类是在温暖期或下一次冰期的前期进入非洲的,一进入就决定了他们停止进化的命运。所以非洲的人类是人类进化的标本。人类进化环境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冰期,非洲的古人类再低温的驱使下只会向赤道附近集中,所以从西亚进入非洲的古人类会在低温的驱使下继续南下到赤道附近,在冰期非洲赤道地区是古人类的集中地。但是冰期对非洲的影响也是致命的。冰期的干寒气候会导致非洲的沙漠化扩大到极致。恶劣的环境只能让非洲的古人类进入进化停滞人口消亡的状态,在冰期结束间冰期来临后,在南北大沙漠的阻碍下,非洲古人类不具备出非洲影响世界的能力,在温暖期非洲北部的沙漠环境会改善,但穿越它还是很困难的,因为人口少,承担不起穿越沙漠的人口消耗。不要相信恶劣的环境会有利于人类智力的进化的造说。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地球环境巨变的产物,又是地球环境优化的继续,非洲古人类的智力没有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温暖期环境总要比冰期好,所以越过冰期进入温暖期的非洲古人类也没有穿越沙漠的意识和促进他去穿越沙漠的外力。现在的非洲实际上各个进化层次的人类都有,所以他们的基因多样且古老。

远古人在间暖期向北方推进,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因为随着下一个冰川期的到来,进入北方的远古人会有灭族之灾。

在冰川期再次到来的时候,北方的古人类总会有一些被冻死甚至灭族、但总有一些没有被冻死的,没有被冻死的古人类总会有一个适应性的南迁。

被冰期阻隔于北方(北亚和欧洲)的古人类,一般是走向了灭亡,原因是两个:一个是环境崩溃人类饥饿灭亡,一个是火种熄灭人类被寒冻冻死。欧洲是高纬度地区,属于寒冷地带,在冰期其环境会崩溃。欧洲的南方是西亚、非洲、中亚和南亚次大陆,远古人类在欧洲没有适应和回旋的余地。所以被冰期阻隔于北方的古人类要避免灭亡,一个是要掌握人工取火技术,二个是局部的适宜环境(要有起码的食物资源),第三个还跟冰期的时间长短有关。

在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冰川期内古人能在北方生存下去的重要的支撑就是“火”,有“火”就“活”,无“火”就“祸”,要么南迁,要么就地灭亡。要在寒冷的冰期成功定居于北方,仅仅会利用自然火或会保存自然火种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才是北方文明之火不灭的最可靠的保证。这就是人类在发明了人工取火之后才创造了文明的原因。

二、中国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人工取火的发明决定了中国远古人类冻不死,也决定了中国是人类文明之火的起源地

上节说了,在寒冷的北方生活,仅仅懂得利用和保存自然火,是靠不住的,如果火已经熄灭而人类又不知道人工取火技术的话,其结果不是冻死就是南归。但是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的交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间冰期向冰期转换的时候,温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就会导致古人们对冰期的来临没有强烈的感应,尽管古人类没有感觉到冰期来临,但古人类实际上已经生活在冰期里了,等气温一夜下降到最低时选择南返就来不及了,所以北方古人类冻死的几率是很大的。也因为古人类有要在寒冷地区生存下去的需要,所以就不断地促进了“火种保留技术”的进步,而且促进了“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

从考古看,远古的猿人,都不会人工取火,而只会利用自然火和保存自然火,仅靠利用自然火和保存自然火,并不能确保古人类在寒冷的冰川期内能够在寒冷的北方生存下来——所以北方的古人类总是成不延续的分布状态。

远古华夏人会冻死吗?非也。在中国人类的进化链是从来没有断裂过的。

中国最大的例外,就是青藏高原的存在。青藏高原减轻了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地域的冰期冰川作用,避免了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陆地冰盖的形成,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冰川是山岳冰川,没有陆地冰盖。在冰期时中国的气温环境相对于其他地方要优越的多。

由于中国独特的地理构造,也在中国形成以一些局部的小气候环境。在冰期地球的气温环境被北方强冷空气所控制,但是北方强冷空气气流被青藏高原阻挡,折转向东流,经东西向的秦岭、大巴山、大别山连续引导,冰期的强冷空气从中国的东南部流出中国。青藏高原、秦岭、大巴山、大别山这一个构造,就把冰期里的强冷空气引向了中国的东南,对中国的大西南就是一种气候保护,所以中国的大西南特别是青藏高原东缘南东东地区(泛滇黔地区),在冰期避免了强冷空气的骚扰,保持了温暖。这样看,中国的秦岭、大别山以北的中原地区、大别山以东的江淮地区在冰期就是冷空气的行风通道,在冰期里是不适宜于古人类生存的,这一线的古人类是不连续的,古人类呈现冰期撤离(不撤离就被冻死了)、间冰期进入的不连续出现状态。而中国大西南泛滇黔地区却是古人类(古生物)冰期的“避乱所”,从古猿到现代人是连续状态。

在中国的北京地区,由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脉一起,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在冰期北方冷空气被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分流,对北京地区也是一种气候保护,所以北京人从距今70万年进入,一直生存到距今20万年。在北方生存了50万年,让北京人进化成了适应低温环境的新人种。大家知道,距今24万年到7万年是第四纪的最后一个温暖期,这个时期的北京人已经演变成了适应低温的新人种,所以在温暖期,北京人演变成了适应低温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迁移到高纬度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北亚和欧洲去了。

中国的南方如泛滇黔地区的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欧洲无法比拟的。中国的南方比欧洲更加有利于远古人类躲避寒冷而且回旋空间很大。再说,中国南方也有人啊,就是中国北方人冻死了,南方人也不会冻死,所以说华夏人种冻死了,没有道理。

在世界远古时代,只有中国的神话和传说中有“人工取火”技术发明的记忆。这也是中国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的中国古人类,就更加不会被冻死了。

三、由于人工取火技术的支撑,末次冰川期内华夏古人已经定居于寒冷的北方

中国人工取火技术的发明,为中国古人在末次冰川期内定居北方提供了支撑。

华北的山顶洞人,就是华夏北方人口中的佼佼者。最新测定结果表明,山顶洞文化年代应介于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左右之间。人类学家根据新的测定数据推断,早在2.5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缝衣御寒,用穿孔贝壳满足审美要求,并实行埋葬死者,撒赤铁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

研究人员说,在距今4.4万年至2.8万年,地球上出现了一个较为温暖的亚间冰期(小间冰期),距今3万年则是这段亚间冰期的最高温期,这就是山顶洞动物群化石中有果子狸、似鬃猎狗等热带和亚热带林栖和林缘栖动物,而不含华北地区晚冰期常见的披毛犀、猛玛象等喜寒动物等的原因。

根据李四光的学说,距今7万年到1万年中国处于大理冰期,与此相对应,欧洲在距今7万年到1万年处于玉木冰期,欧洲的玉木冰期和中国的大理冰期,是第四纪的末次冰期。在冰期之内还会存在小间冰期,所以在理论上距今4.4万年至2.8万年是末次冰期内的一个间冰期是可能的。

山顶洞人在东亚末次冰期中的小间冰期进入北方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生活,在距今2万年前后是末次冰期的盛冰期,山顶洞人成功越过了末次冰期的盛冰期一直生活到距今1.6万年,原因就是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了——所以,他们能够在末次冰期内定居于北方。

能够知道人工取火的人,肯定是智人。山顶洞人已经是很高级智力的智人了。

在渭水上游的甘肃秦安大地湾,距今60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他们的文明持续到了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到5000年)的兴起,是中国北方持续几万年的文化遗址。

山顶洞人和大地湾人的历史,说明在环境不被冰期彻底崩溃(食物还可以搞到)的前提下,只要掌握了人工取火,古人在冰川期的北方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其他地区在第四纪最后一个温暖期(距今24万年到7万年)产生或进入的智人或现代人,因为没有发明人工取火技术或环境崩溃,在距今2万年前后他们消失或衰败了,没有走进文明时代或者被来自中国的现代人消灭或融合了。距今2万年左右(大约距今2.8万年到1.8万年)是人类进入成现代人开创文明的最后一个生死劫。

四、尼安德特人之衰落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也必须面对冰川期再度降临的严峻考验。尼安德特人是生活在约20万~3万年的欧洲、近东和中亚地区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合工具、具有狩猎能力及丧葬等习俗。西方传统理论认为: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到2.4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对于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一些持人类非洲起源学说的人解释说尼安德特人也是来自非洲,他们消亡于距今15万年前崛起于非洲的智人(据说是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在距今3.5万年前非洲智人进入欧洲的,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消亡。

说尼安德特人来自非洲,当然还是为了维护非洲起源说——既然一切人类都来自非洲,尼安德特人就不能能例外。尼安德特人消亡,也是为了维护非洲起源说——如果尼安德特人不灭亡,他们岂不也是人类的祖先?那如何维持人类起源于非洲呢?如同为了维护非洲起源说而造说中国的远古人被冻死而无视中国还有广阔的南方适应于远古华夏人生存一样,在非洲起源说面前,其他古人都是不能活的。

尽管我认为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的后裔,来自中国北方。但对于尼安德特人来自非洲说,我是不反对的。无论尼安德特人是来自非洲还是来自东亚,在第四纪最后一个温暖期尼安德特人来到进入温暖期的欧洲生活下来,并一直发展到了距今2.8万年到2.4万年前,是考古上的事实,争论来自哪里也没有意义。但是对于尼安德特人在欧洲消失原因却值得仔细研究。用尼安德特人肯定被智人全部消灭或全部同化了是难以令人信服的(部分消灭和部分同化是可能的)。

据非洲起源者们研究,智人从距今15万年前在非洲出现,大概在5万年前离开非洲,3万5千年前才到达欧洲,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的祖先(即非洲智人)形成种系发生上的平行系群。这样的结论可以说明在非洲智人进入欧洲之前,尼安德特人已经在欧洲生活了十几万年了,距今3.5万年前进入欧洲的非洲智人怎么能灭亡尼安德特人呢?

面对尼安德特人消失的事实,我以前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尼安德特人只会利用自然火和保存自然火,却不会“人工取火”上,所以在欧洲最后一次冰期来临时,可以用自然火对付一段时间,却不能持久应付越来越严重的寒冷气候。不会人工取火,就是人种思维的局限性了——可能,尼安德特人智力,一直处于原始初级水平,没有进入到抽象思考(总结和推理)的水平,所以没有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但是考古证实了尼安德特人是会人工取火的,所以我以前的这种解释也就没有成立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来自非洲的智人在距今3.5万年进入欧洲,说明距今3.5万年前欧洲的气温还是温暖的。在理论上末次冰期的时间是距今7万年到1万年,但是同一个冰期之内也有小间冰期,到距今3.5万年欧洲的气候还保持温暖也并不奇怪,在东亚距今3.4万年到2.8万年就是一个温暖期。但是末次冰期的盛期(温度最低期)终究要到来。这个3.5万年前当然是非洲起源说给出来的,实际上这个时间点并没有古气候学依据。那么距今3.5万年进入欧洲的非洲智人是如何应对末次冰期的盛期呢?非洲起源说并没有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断在说,在人类的早期人类对温变的自然反应,就是降温南下升温北上,在末次冰期内,非洲的智人进入欧洲遇到末次冰期的盛期应该南下才是合理的,他们在末次冰期的盛期深入到欧洲无异于找死。

原因是什么呢?依据古希腊神话,西方人的祖先依靠“盗火”解决了火种问题。这个神话也说明,欧洲人的祖先(来自非洲的智人)没有发展到发明“人工取火”的智力水平,只具有小偷的智力水平,这些不会人工取火的非洲智人相对于尼安德特人并没有智力优势。

在人类起源于非洲学面前,尼安德特人是死是活,是那一部分死那一部分活,全在于西方学界的理论创造的需要。我自始至终认为,因为有了强大的中华文明的存在,尼安德特人部分灭绝了是可能的,完全灭绝是不可能的。导致尼安德特人衰落的原因不是所谓的非洲智人导致的(这个进入欧洲的非洲智人是否存在还未可知),而是欧洲的末次冰期导致的。

从起源上讲,尼安德特人也应该来自中国。从现在的资料看,尼安德特人也是会人工取火的,这并不奇怪,因为尼安德特人也是智人的一种。

对于尼安德特人正确的认识是,欧洲末次冰期的寒冷气候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人口急剧萎缩而进入衰落状态,少量幸存的尼安德特人被末次冰期阻隔于西欧、北欧的一些地区坚持到了末次冰期后,演变成西欧、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泛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泛日耳曼人就是尼安德特人的后裔。现在主导西方世界的人就是泛日耳曼人,泛日耳曼人即欧洲北方的蛮人。

凯尔特人是未与雅利安人融合的西欧土著,而泛日耳曼人是与雅利安进行了融合的北欧新人种。

对于冰期的综合效应,我这里重复讲一讲。冰期特别是盛冰期,冰川急剧扩张,温度急剧下降。冰川扩展对于高纬度的欧洲是灾难性的,因为在欧洲和北亚会形成陆地冰盖,动植物适宜生存的地方会急剧减少,伴随着极度低温和极度干旱,人类的食物链会走向断绝的境地,人类必须的水资源同样会走向枯竭。尼安德特人在欧洲走向衰落就是必然的了!

正是以上依据,冰期及盛冰期的非洲、西亚、中亚、印度次大陆,人类的生活环境会进入崩溃的境地。

五、燧人氏之兴起

1、人工取火技术让燧人氏横空出世

世界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人,只能是中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就是证明。燧人氏是西南古华尼人的一支,因为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才被称作燧人氏,即燧人氏是华尼人燧人族群,氏是后人在追忆历史给予发明人工取火技术的族群的尊称。

“人工取火”实际有两种方法,一是钻木取火,二是燧石取火。只有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的华夏先古人,才在北方站住了脚,世界其他人种大都没有这种幸运,因为他们还没有成长到具有发明人工取火技术的能力。没有人工取火技术支撑,结果只能是跟尼安德特人一样在末次冰期里衰落或消亡了,所以在第四纪最后一个温暖期(距今24万年前到7万年前)兴起的智人,如果在末次冰期盛期到来之前还没有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也没有盗火能力的情况下,灭亡和衰落都是难免的。

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远古人在经受冰和火及严酷的生态环境的考验下不断走向消亡和衰落的时候,在中国大西南泛长江地区很幸运地生活着一群人,他们在青藏高原崛起后形成的独特的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庇护下,成功地越过了冰川期,走向了新的繁荣和兴盛。

在远古华尼人最原始的语言中,最早他们把火叫做“华”(ha)。在远古华夏大西南泛长江上游地区茂密的丛林里,他们也崇拜蛇和虎。在生命的起源上,他们把两性交合叫做“尼。从种族属性上讲,生活于中国泛西南地区这批最早的现代人类,是华尼人。从主体崇拜上讲,可以称他们为华人;从人种起源上讲,可以称他们为尼人。华尼人在青藏高原形成的保护伞下成功地完成了猿到人的进化,并成功越过了末次冰期。华尼人不是末次冰期唯一幸存的人类,但却是智力最完全、最早开创文明的人。华尼人是以后的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最主要的源头。华尼人是黄种黑头人。

2、燧人氏北迁

在末次冰川期前期,大约距今7万年到6万年,生活于泛长江上游地区的华尼人一支,沿青藏高原东缘进入到甘肃渭水上游的秦安大地湾。这个时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成功定居北方,形成了北方的华尼安族群。华尼安族群中的发明并掌握着人工取火技术的核心族群,就是中国传说中的燧人氏。

至少距今6万年前,生活于甘肃秦安的华尼人就与生活于泛滇黔地区的华尼人分开了。两支华尼人形成了各自新的文明烙印。在泛滇黔地区,由“尼”又引申出女娲用尼(泥)创造出人,形成生命之源女娲神崇拜,在世俗社会里也以女娲作为最高首领的称号。而甘肃秦安大地湾的华尼人,没有产生出女娲崇拜。

燧人氏对于中国末次冰期内生活于中国北方的古人族群来讲,是“安”的支撑和保障,所以北方族群在文化和文明上打上了“安”的烙印,“安”在北方的语言中有广泛的遗迹存在,如称房屋为“庵”,人的自称为“俺”,发明的马鞍也叫做“鞍”,很多族群的名字也带有“an”。

当然在末次冰期前期南方的华尼人进入北方的时候,北方也是有一些族群生活于北方的,因为北迁的华尼人中的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为这些族群成功在末次冰期继续生活于北方带来了希望,奠定了“安”的基础,所以这些北方族群逐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尼安人。末次冰期内和末次冰期后的北方族群,实际可以简称为“安”人。

燧人氏是中国北方人工火种的来源,所以燧人氏族群成为了末次冰期中国北方众族群的核心族群,上升为领导族群,是当时北方族群的上族,这个上族的地位当然是人工火种带来的,所以燧人氏也被称为“燧皇”,燧皇是末次冰期内最主要的神袛,也是北方族群的最高首领的称谓。所以华尼人进入北方的西部和西北,对人工火崇拜得到了加强,火神成为最高神。北方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燧皇、赤帝和炎帝,实质都是火神。回到历史本源,燧皇、赤帝、炎帝的称号也可以探知来源,这些称号源发地在西部和西北。赤帝与烧制陶器有关,赤帝与红陶相对应,主要统领的是仰韶文化红陶时期;炎帝与篝火上烤羊有关,出现于牧羊时期。

3、燧皇文明

燧人氏生活于北方,在考古上有北方的一些遗址(如大地湾)可以证实。从考古看,燧皇时期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渔猎和采集。

燧皇的文明创造,在中国的古籍上也可以找详细的记载。

燧人氏时期崇拜的星宿是北方星宿。在燧人氏时期已经开始了星象观测了,所谓“燧人观辰,心而出火”就是明证,这句话来自《路史》。《路史》中说,“燧人氏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按古人所说“辰心”就是“心宿”,即“大火星”。大火星对应的地域是商丘。

由燧人氏发现的大火星对中国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史记·天官书》说:“心为明堂,大星天王。”把心宿看作天上的明堂。

明堂是什么呢?《春秋说题辞》云:“房,心为明堂,天王布政之宫。”。

明堂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影响极深。明堂是中国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根据传说最早是黄帝建明堂。根据文献记载据明堂为周公所建,《逸周书·明堂解第五十五》的解释就是明堂是周公所建,目的是为明诸侯之尊卑,所以在明堂朝见诸侯。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汉武帝建明堂:“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这个记载对昆仑山在西南也是一个佐证。明堂的西南道就是昆仑道,明堂要从西南入。这个规矩来源自对昆仑山的记忆。

心宿对后世的权力机构的设置和组建也有巨大的影响。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即心宿一,又名“太子”星或“心前星”;心宿二,又名“天王”星或“大火”星、“大辰”星,色赤;心宿三,又名“庶子”星或“心后星”。黄帝时期就设立东西大监监于万国。黄帝的长子玄嚣就是少昊青阳氏,是东方大监;黄帝的少子昌意就是少昊金天氏,是西方大监。黄帝居中原,是天子。古代的军队由三军组成,即前军、后军和中军,主帅居中军大帐,其布局也来自心宿三星。

中国的古文明在在早期也是三地分布。距今2万年,陶器的出现预示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这个时期出现早期陶器就有三个地方:甘肃的秦安大地湾、湖南的道县玉蝉岩、江西的万年仙人洞。在距今4800年的时候长江一下也是三地文明兴旺,四川成都三星堆一期、湖北江汉平原的石家河、太湖的良渚。也许这种影响是星宿崇拜的启示所致。

对于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尸子》的记载是“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是为“钻木取火”。

燧人氏作钻燧取火后,燧人氏钻木工具被称为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技术,于是后世又有木燧和阳燧的区分。《淮南子》记载:“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

在汉以前,用阳燧取火,称作“明火”;用木燧取火,称作“国火”。按《周礼》中的《大祝》、《大司寇》的说法,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也,故占卜与祭祀时用之。木燧取之于五木,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汉以后,用金属与石相击,也可摩擦得火,于是,简单的铁片就可成为阳燧。人们一出门,一般腰间都左佩阳燧,右佩木燧,以随时取火用。另备有艾加上硝水制成的火绒,当摩擦得到火星掉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发烛”接引得火。所谓“发烛”,是用褪皮的麻秸做成的小片状,长五、六寸,流硫磺于首,遇火就燃。

燧人氏还与“十天干”的发明有关。燧人氏发明陶文“十天干”,用以纪日。我把河图洛书视作是燧人氏的文明成果。燧人文明对开启伏羲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河图洛书启迪了伏羲的思维,创造了伏羲八卦。在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换时期,都有河图洛书出现,河图洛书成为了后世天子承天命的瑞物。

在伏羲之前,中国文明已经累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

燧皇对远古中国北方的影响,一直要持续到距今7000年。距今7000年后,仰韶文化兴起,火神赤帝成为了北方仰韶文化区域新的最高神和最高首领。赤帝是烧制出红陶第一人。而在中国西北,炎帝成为了牧羊人的最高神和最高首领。

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有一高大的陵墓,这就是火祖燧人氏的墓地。在对祖和神的祭祀上,中国远古就形成了“尸”的概念,被祭祀的祖和神均由其“尸”接受祭祀。这样长期的祭祀,“尸”就成了祖和神的代表。所以在远古,“神而帝”者,往往是“尸”转化而来的。燧皇可能产生在中国西部,最后一代燧皇处于商丘。

  六、燧人氏点燃西方文明之火

1、“控火”与“盗火”

为了保证燧皇的领导地位,燧人氏自然会对人工取火技术进行技术保密控制。火种可以派送,但取火技术却是保密的,这就会更加神化燧人氏的地位。特别是边缘族群,人工火种就显得更加神秘,这个掌握人工火种的燧人氏,就是远在天边的神族。当然,要取得火种,也是有代价的,承认燧人氏的领导地位,尊敬和服从燧人氏的领导,在物质上还要把自己族群最好的食物敬奉给燧人氏。在祭祀中敬献牺牲(祭品)的习俗,恐怕也就是来源于远古下族对上族的食物奉献吧!纳贡也可能是如此来的。

对于取火技术的控制,在传说中可以得到证实。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任务叫普罗米修斯,是他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他因此而受到宙斯的处罚,被绑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风吹日晒和鹫鹰啄食,后被赫拉克勒斯救出。

在这个神话中,阿波罗就可以看做是火种的守护者,这种看守火的人在中国上古被称作“火正”。宙斯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统治世界的至高无上的主神。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用泥土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

古希腊神话说:新出现的人类引起了宙斯领导的天神族的注意,天神们要求人类尊敬他们,并以此作为天神族保护人类的条件。天神们还召开了会议,确定了人类的权力和义务,提出了祭祀诸神的条件。

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为了诸神们不提出苛刻的祭祀条件而欺骗了宙斯。作为报复,宙斯拒绝向人类提供火。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就去盗火送给人类。

古希腊盗火的神话故事,与我前面的解释基本是一样的。燧皇就相当于宙斯,燧皇的神而帝的地位就来自于人工取火的发明贡献,燧皇也会与宙斯一样控制火而被神话。燧皇也会对前来讨取火种的外族人提出附加条件。所以希腊盗火的神话就是对燧皇控火的真实反映。

2、燧人氏点燃西方文明之火

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希腊神话中没有人工火的发明权的表达。古埃及人和两河地区的苏美尔人,同样也没有人工火发明的神话和传说。人工火是中国燧人氏发明的。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就是燧皇。

对于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的燧人氏来说,冰期的寒冷不是障碍,所以在末次冰期燧人族群的活动范围广及中国北方,也可以自由活动于广阔的北方寒冷地区,北亚、欧洲、西亚及非洲,都会留下他们的足迹。西方人的祖先从燧人氏哪里盗取火种是极其可能的。那么说西方文明之火是由燧人氏点燃的,也无可厚非。

3、早期的西方文明是华夏燧皇文明西移的结果

末次冰期生活于中国北方的以燧皇为上族的处于中国西部的华尼安人,在距今1.3万年开始,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向北迁移。这个华尼安人北移并在欧亚大草原演变成了雅利安人的过程,我在《说出西方学者不愿直面的事实,西方人种和文明的本源在中华》一文中说的很清楚了。

雅利安人与中华文明的联系,在于火崇拜和卍字符。火崇拜就是燧人氏的火崇拜,卍字符是由X字符演变而来的,是远古华尼人的“尼”符号。

中国西部的华尼安人北迁了,但是燧人氏作为神族和祖族没有离开中国,因为进入文明时代的人,产生了祭祀的习俗,其他的族群离开了,但是祖宗之位不可移,要留在原地祭祀,所以必须留下人奉守燧皇的祭祀。这个留下的族群,就是燧皇的直系后裔。迁出的族群也要定时回来祭祀燧皇,依然要奉燧皇为最高神和最高首领。

黄饮冰2010年12月6日。本文最早标题是《尼安德特人之死》,后改为《燧人氏点燃西方文明之火》,这次发出依然用《燧人氏点燃西方文明之火》为题。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对此文做了大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