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出版】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

优先出版

题目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

来源丨《出版与印刷》

作者丨马青青

摘要丨为探究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期刊间交流的方向,以及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情况,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核心期刊互引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3—2017 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核心期刊的引文数据为统计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期刊互引网络。通过对密度、中心势、中心性的测量及块模型分析,发现期刊互引网络凝聚不强,期刊间的知识交流较为松散,子学科专业期刊间泾渭分明,学科内部子学科专业期刊之间知识交流不足。

关键词丨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

一、引言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源,承担同行之间交流信息和传递知识的传播功能;学术期刊因其同行评审机制,起到质量控制和学术评价的作用。因此,学术期刊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学术期刊出版来探究学术研究进展。

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科归属的讨论由来已久。鲍明和张麟认为应当将编辑出版学归入传播学,并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和时代需要等方面进行论证。[1] 罗紫初在《出版学基础》中认为传播学是编辑出版学的基础学科,传播学基本原理能为出版学理论体系提供重要参考。[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编辑出版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下属学科。在《中 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中,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收录的来源期刊明确包括新闻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两类期刊。

引文是期刊间相互关联的纽带,通过对期刊间的互引研究可以了解期刊间的交流情况、不同刊物在载文内容方面的吻合度以及大类学科下的不同子类学科的交流与发展情况 [3]。1985 年,多雷安(Patrick Doreian)和法拉罗(Thomas J. Fararo)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期刊群互引关系 [4],其后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等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考察期刊引文网络,测度学科间的知识流动,[5] 此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期刊互引网络的研究。本文使用社会网络 分析法,以2017—2018 年 CSSCI 收录的15 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2013—2017 年 5 年间的引文为数据来源(2017—2018 年更新的核心期刊目录将《中国编辑》收录到扩展期刊来源,新增了《新闻界》,核心期刊数 量不变),构建期刊互引网络,以探究在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目录下,新闻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之间的融合情况。

二、文献综述

国内有不少学者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段京肃、任亚肃以2000—2004 年 [6]和 2005—2006 年 [7]CSSCI 数据分析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秦志希、卢晓华基于国内4 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分析,探究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理论路径 [8]。刘自雄等对我国9 种新闻学与传播学CSSCI 期刊发表的 1800 余篇论文进行了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回顾了2012 年各研究领域的基本格局与热点研究话题 [9]。高燕、徐剑基于《新闻记者》 (1983—2008) 高影响力论文论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期刊的发展与变迁 [10]。张成良、于海飞通过对2007—2011 年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刊载的论文及其作 者和引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趋势 [11]。李武 [12] 和张志安[13]等分别通过对被SSCI 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国际期刊的分析,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国际期刊的出版态势。崔波[14] 和邓备 [15] 分别通过对被SSCI 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国际期刊的分析,研究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国际影响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团队以2004—2006 年CSSCI 数据分别考察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二次文献转载和Web即年下载率[16]、被引频次和被引广度 [17] 以及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 [18]。蒋伟伟利用不同年度的CSSCI 数据分析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术规范 [19] 和期刊H 指数[20]。王园利用2003—2008 年CSSCI 数据,通过被引次数、不同学科之间引用情况以及对外文期刊引用等指标试图揭示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学术质量[21]。李武、刘宇基于期刊共被引数据,利用分层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考察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集群分布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22]。王召兵等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类19 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这些期刊的引文网络进行分析 [23]。

上述诸多的文献计量研究均为我们了解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依据,但同时也发现,对新闻学与传播学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期刊自身发展状况、期刊引文分析、期刊质量评价、期刊发文内容偏好及探究某一主题的知识图谱。在引文研究方面,多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被引频次和引用期刊指标,探究期刊的影响力,及对其他学科的引用情况,较少涉及新闻学与传播学 一级学科下的子学科知识交流情况。本文以 CSSCI 收录的15 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为数据源,探究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的融合情况。

三、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对关系网络的结构及属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将复杂无序、难以理清的关系网络可视化为直观的图形 [24]。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工具有近30 种,使用最为普遍的是Ucinet 软件。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可以将电子表格编辑功能与各种统计分析的运算方法结合在一 起,与多种软件进行数据交换,而且还集成了用于大型软件分析的Pajek 和用于绘图的 NetDraw[25]。本文使用Ucinet6 对期刊的互引矩阵进行密度分析、中心势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块模型分析,揭示各期刊在15 种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结构与地位。

网络密度是指网络图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数目与构成完全图应存在的关系数目之比 [26], 是衡量网络凝聚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27]。期刊互引网络密度反映了期刊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取值范围为0~1,网络密度越大说明期刊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网络中心性是用来描述期刊在网络中的位置与重要性,由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三个指标构成[28]。度中心性是指期刊与网络中其他期刊的关系数目[29],期刊的度中心性越大,说明该期刊与其他期刊的联系越紧密。中间中心性反映了某期刊对整个网络信息流动的影响能力 [30],中间中心性高的期刊在网络中起到沟通其他小团体的作用,中间中心性为0 的期刊没有起到沟通网络中其他期刊的作用,位于网络中相对边缘的位置。接近中心性以与其他点的距离来衡量,反映了期刊获取信息不受其他期刊控制的程度 [31]。期刊越容易与其他期刊发生联系,其接近中心性越大,越位于期刊网络的相对核心位置。

块模型分析关注网络中的各点在结构上的对等性,以相互对等、拥有类似结构特征为标准划分网络中的点 [32],并考察划分各个 “块”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块模型分析主要用来研究网络的总体特征。

四、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实证 研究

1.数据获取与处理

由布拉德福定律可知,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大部分论文集中于少数专业期刊中 [33]。少数核心期刊文献引用关系可以较大程度地代表该学科领域内文献的引用关系[34]。2017—2018 年 CSSCI 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包含15 种,分别为《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 《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中《现代出版》是在 2010 年末由《大学出版》更名而来,统计数据时已考虑到此情况,更名对统计结果没有影响。以中国引文数据库2013—2017 年 5 年 间的15 种期刊引文信息为数据源,得到期刊 互引矩阵(见表1)。矩阵的“行”为引用期刊,“列”为被引期刊。本文采用Ucinet6 对期刊互引矩阵进行可视化表示和定量分析, Ucinet 既可处理多值数据,也可处理二值数 据,但二值矩阵更适用于网络结构分析,因此需要将表1 的矩阵转换为二值矩阵 [35],不考虑期刊自引情况,去掉15 个自引数据,剩 余210个数据,其和为20 917,除以 210,值为 99.6。设置阈值为100,即当表格内的数值大于等于100 时转换为1,小于100 时为0(见表2)。将表2 数据导入Ucinet6 得到期 刊二值矩阵的可视化结果(见图 1)。

2.分析结果

(1)密度分析 

15种期刊网络可能产生225种引用关系,在不考虑引用次数的情况下,实际存在的有 213 种引用关系,去除自引数据,期刊互引网络密度高达0.943。密度值过高,不具有揭示网络关系特征,因此需要考虑期刊二值网络。在 Ucinet中计算二值矩阵图的网络密度,得到密度值为0.329。从图1来看,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这是因为从学科角度来看,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两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较少,两个学科之间的研究自成一体, 研究内容、期刊发文结构等具有内部一致性,而与另一个学科关联不够。

(2)中心势和中心性分析

中心势反应了网络是在多大程度上围 绕某些特定的点组成,它与密度相互补充, 共同反应网络的总体特征,中心势越大, 网络越向少数期刊集中。在Ucinet6 中使用二值矩阵图计算得出中间中心势(Betweenness)为7.34%,点入度中心势(Indegree)为 26.02%,点出度中心势(Outdegree)为 18.37%,数值皆较小。这表明期刊互引网络整体的集中度不高,说明期刊之间的互相引用不足,在15 种期刊互引网络中没有明显的领军期刊或权威期刊。原因在于期刊的载文内容各有侧重,如《编辑之友》和《编辑学报》侧重编辑理论和编辑业务,《新闻大学》和《当代传播》关注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记者》和《现代传播》重视传媒相关话题,[36]期刊各自形成特色。

表 3 列出了二值矩阵的三种中心性计算结果和排序,入度中心性是指某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数目,出度中心性是指某期刊引用其他期刊的数目,内接近中心性和外接近中心性是指某期刊知识信息获取或传播不受其他期刊控制的程度,表中两个接近中心性值越大,期刊越不受其他期刊控制。中间中心性反映网络中某期刊位于网络中其他两点中间的程度,值越大越起到沟通其他小团体的作用。在期刊互引网络中,《国际新闻界》的入度最大,被网络中较多期刊引用,《编辑之友》的出度最大,说明该期刊更倾向于吸收其他期刊的知识信息。《编辑之友》和 《中国出版》是中间中心性最突出的两种期刊,在网络中起桥梁的作用。《国际新闻界》是期刊被引网络中接近中心性较高的期刊, 即所有其他期刊引用该刊时路径最短,表明 《国际新闻界》的知识信息更容易被其他期刊吸收。由图1 可以看到,有8 种期刊直接引用《国际新闻界》,除《现代出版》外, 其他期刊均可通过《编辑之友》或《中国出版》间接吸收《国际新闻界》的知识信息。另外,从表3可以看到,《新闻界》和《现代出版》入度中心性为0,表明其他期刊对这两种刊物引用较少。且《现代出版》还较少引用网络内其他期刊,成为网络内较孤立的点,与网络中其他期刊交流较少。观察其引文数据发现,《现代出版》5年内的发文量为895篇, 引文量为3245,篇均引文量为3.6,较少引用其他期刊论文。

(3)结构分析 

使用Ucinet 中的CONCOR 程序对期刊互引矩阵进行分析,由于研究的是期刊间的互相引用关系形成的结构对等性,因此忽略期刊自引数据。运算结果将15 种期刊分为8 个子群,各个子群内部成员结构对等。图2为子群树形图,图3为分群矩阵图,表4为子群密度图。

由分群矩阵图可以看到,15 种期刊按照专业方向和引用情况被分为了8 个子群,四个为编辑出版学刊物,四个为新闻传播学刊物,两者泾渭分明。若进一步分析子群间的引用情况,需要构建期刊互引矩阵的像矩阵,使用Ucinet6计算期刊互引矩阵(不考虑自引)的密度为99.605,将子群密度表中的数值与 其相比,大于99.605 的数值替换为1,小于 99.605 的数值替换为 0,得到表 5。

观察像矩阵和子群密度表可以发现,编辑出版学刊物和新闻传播学刊物互相引用较少,两个子学科间知识交流较少,其中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四个子群对编辑出版学期刊四个子群的引用皆低于密度值,说明新闻传播学不倾向于与编辑出版学进行知识交流。观察编辑出版学的四个子群发现,编辑之友& 中国出版子群和出版发行研究& 现代出版& 出版科学子群被本子群和其他子群引用较多,说明这两个子群在编辑出版学引用网络中处 于核心位置,编辑学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子群引用本子群和其他子群较多,说明它较多地吸收其他子群的知识,在编辑出版学引用网络中处于“交通枢纽”位置。总体来看, 编辑出版学的四个子群间的交流较为密切;在新闻传播学的四个子群中,新闻界& 当代传播子群较少被其他子群和本子群引用,说明其较少充当“知识源”的角色;新闻传播学的四个子群间的联系也较为密切,但还是不如编辑出版学期刊引用关系密切。在整个 矩阵中,编辑之友& 中国出版子群和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子群起到了沟通编辑出版学的四个子群和新闻传播学的四个子群的作用,是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沟通的中介。为了更形象展示期刊子群间的关系,将期刊互引矩阵的像矩阵导入 Ucinet6 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图4。可以看到,整个期刊互引网络联系并不紧密,分成两个较大团体;在各自团体中,子群之间相互频繁引用;网络中各个子群关系较为平等,没有明显的等级结构。与前面中心性的计算对比可知,中间中心性较高的 期刊,在整体网络中起到中介作用,对整体结构的分析与对局部的分析能够相互印证, 相互检验。

3.结果讨论

通过对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网络的密度分析,笔者发现期刊互引网络凝聚力不强,期刊间的知识交流较为松散;通过对中心性分析,发现期刊网络整体的集中度并不高,没有哪个期刊位于整个网络中的绝对支配地位;通过块模型分析发现期刊互引网络形成了两个群体,分别是编辑出版学和新闻传播学,说明在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内部有两个明显的子学科分类,两个子学科相对独立,只有少数期刊充当了其间沟通的桥梁。

五、结语

1998 年,教育部第三次修订《普通高 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编辑学和图书出版发行学整合为“编辑出版学”,与“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并列, 同时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类目的二级学科, 此后未对“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归属做改动。但是学者魏玉山教授和张志强教授根据对国内编辑出版学的教学科研调查情况,并结合国外对编辑出版学的归属判定,发现编辑出版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分野越来越清晰,认为编辑出版学不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结合本研究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编辑出版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确实并不像新闻学与传 播学的关系那么明确。但本研究的数据也显示,编辑出版学和新闻传播学也存在一定的知识交流,例如《编辑之友》和《中国出版》对新闻传播类期刊引用较多,充当了两期刊子群知识交流的桥梁,而且根据各期刊栏目的设置,可以发现编辑出版学期刊与新闻传 播学期刊在发文主题上有一定的重合。美国 著名科学社会学家D. 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在其代表作《小科学、大科学》 一书中指出,科学发展一般是两种趋势并行,一是学科越来越交叉,二是学科越来越细分。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期刊之间知识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科发展,随着大科学的发展, 应该有融合不同学科的综合性期刊脱颖而出, 新闻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之间不应该泾渭分明,有潜力的期刊可以进一步融合为综合性 期刊。

参考文献

[1] 鲍明,张麟 . 走进传播学:编辑学、出版学的战略选 择 [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7):91-96.

[2] 罗紫初,吴赟,王秋林 . 出版学基础 [M]. 太原:山 西经济出版社,2005.

[3] 杨利军,赵艳枝 . 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J]. 情报杂志,2010,29(3):6-10.

[4] DOREIAN P, FARARO T J. Structural equivalence in a  journal network[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85,36(1):28-37.

[5] LEYDESDORFF L, RAFOLS I. 2011 Indicator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ity of journals:Diversity,centrality,and citations[J].Journal of Informetics,2011,5(1):87-100.

[6] 段京肃,任亚肃 .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影响力研 究报告(2000—2004)——基于 CSSCI 的分析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5):36- 44.

[7] 段京肃,任亚肃 .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影响力研 究报告(2005—2006)——基于 CSSCI 的分析 [J]. 新闻大学,2009(2):19-25.

[8] 秦志希,卢晓华 . 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理论进路——基 于国内四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分析(2006—2011)[J]. 新闻界,2013(1):25-29.

[9] 刘自雄,刘年辉,马凯,等 .2012 年度我国新闻传播 学研究综述——基于 9 种 CSSCI 期刊的分析 [J]. 现 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3):41-48.

[10] 高燕,徐剑 . 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的学术发展与变 迁——基于《新闻记者》(1983—2008)高影响力 论文的实证研究 [J]. 新闻记者,2010(2):44-48.

[11] 张成良,于海飞 . 近年来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的研究 回顾——基于 4 种 CSSCI 期刊的统计分析(2007— 2011)[J]. 新闻研究导刊,2013,4(6):56-62.

[12] 李武 . 新闻传播学国际期刊出版态势——基于 SSCI 期刊的计量分析 [J]. 出版发行研究,2013(1):85-89.

[13] 张志安,贾鹤鹏 .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 状与格局——基于 SSCI 数据库的研究 [J]. 新闻与传 播研究,2015,22(5):5-18,126.

[14] 崔波,姚凯波 .2014—2017 年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 术影响力研究——基于45种SSCI期刊[J].编辑之友, 2019(5):38-42.

[15] 邓备 .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现状——基于 SSCI 传播学期刊的实证研究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8,39(9):148-152.

[16] 刘芳,邓三鸿,王昊 .2004—2006 年中国新闻学与传 播学期刊二次文献转载及 Web 即年下载率分析 [J]. 出版科学,2008,16(5):33-38,79.

[17] 胡媛帅,邓三鸿,王昊 .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被引 次数和被引广度分析——基于 CSSCI 的统计分析 (2004—2006)[J]. 出版科学,2008,16(5):47-56.

[18] 周冬敏,邓三鸿,王昊 .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被引 速率和影响因子分析——基于 CSSCI 的统计分析 (2004—2006)[J]. 出版科学,2008,16(5):57-71.

[19] 蒋伟伟 .2004—2006 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学术 规范分析 [J]. 出版科学,2008,16(5):39-46,32.

[20] 蒋伟伟 .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 H 指数分析——基 于 CSSCI(2000-2007 年度)数据 [J]. 西南民族大学 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0):95-100,297.

[21] 王园 . 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J]. 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1):277-280.

[22] 李武,刘宇 . 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集群分布及其亲疏 关系研究 [J]. 出版科学,2012,20(3):17-24.

[23] 王召兵,陈燕,王标,等 .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互 引分析 [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17-20.

[24] 沃瑟曼,福斯特 .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应用 [M]. 陈禹,孙彩虹,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5] 王陆 . 典型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工具及分析方法 [J]. 中国电化教育,2009(4):95-100.

[26] 朱庆华,李亮 . 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 应用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179-183, 174.

[27] 雷辉,聂珊珊,黄小宝,等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 网络传播主体行为特征研究 [J]. 情报杂志,2015, 34(1):161-168.

[28] 宋歌,叶继元 . 基于 SNA 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网 络结构分析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3):27- 34.

[29] 易明,王学东,邓卫华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化 标签网络分析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J]. 中国图书 馆学报,2010,36(2):107-114.

[30] 李亮,朱庆华 .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合著分析中的实 证研究 [J]. 情报科学,2008,26(4):549-555.

[31] 魏瑞斌 . 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 究 [J]. 情报杂志,2009,28(9):46-49.

[32]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 . 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 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J]. 甘肃社会科学,2004(2):109-111.

[33] 李江,伍军红,孙秀坤 . 中国科技期刊的“核心区” 研究——基于布拉德福定律与二八法则的统计分析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869-873.

[34] 李秀霞,马秀峰,程结晶 . 基于耦合强度的我国图书 情报学核心期刊社会网络分析 [J]. 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2016,27(5):526-534.

[35] 田大芳 . 图书情报学期刊互引网络结构分析 [J]. 情报 杂志,2009,28(6):48-51,29.

[36] 张义涛 . 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期刊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2011—2015)[D]. 南京:南京大学,2017.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