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笔记(1月30日)放羊娃逻辑
1
刺激消费
2
草包书记
3
容器和机器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关于教育的演讲中说,中国教育没有突破“放羊娃”的逻辑圈,教育不把学生当人。他说:最初,我们的教育是知识本位。把它形容为“容器”,学校塞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上个世纪90年代,教育价值向能力本位转移。在老师看来,学生就是机器,要努力使他们具备各种能力,解决各种问题。无论是容器还是机器,我们都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公民意识、生活、情感、交往、健康、悲悯等等人的基本属性,都被忽视。只把学生当成容器和机器,没把他们当成“人”
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到学校是要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如果学校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那么,在目前的网络时代,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未来,教育的本位要从知识、能力向“价值体系”转变,这才是好的学校教育。那么,什么是教育价值体系,应该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和公民教育。
4
放羊娃
放羊娃的故事:问放羊娃,“放羊干嘛呢?”“赚钱呢!”“那赚钱干嘛呢?”“娶婆姨呢!”“娶婆姨干嘛呢?”“生娃咧!”“生娃干嘛咧?”“放羊呢!”······ 我们的教育其实也陷入“放羊娃”的圈圈:读书、学奥数,上大学,找个好职业,然后买车、买房、娶媳妇,然后生子,然后孩子读书、学奥数······
如果教育成了这样,放羊与上学并没有本质区别,忽视了教育的其它功能,正如刘长铭说:只把学生当成容器和机器,没把他们当成“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