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稿 | 温情的腊八粥

腊八节这个民俗由来已久,上可以追溯至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周代。当时的人们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以狩猎到的野兽举行大规模的祭神祭祖活动,既是一种庆祝,也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称为腊祭,史书上称之为“岁终大祭”。

汉末以后,由于与传统春节的间隔时间太近,腊祭渐渐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经中有牧羊女给释迦牟尼供奉乳糜助其在腊八日证道成佛的故事,腊月初八遂成为佛成道日被广泛纪念,寺庙还仿照牧羊女的故事以杂粮熬粥供佛,腊八节由此产生并在民间传播开来。

沈约《宋书》曰:“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朝也。又曰:冬至朝贺享祀,皆如元日之仪。又进履袜,作赤豆粥。”南朝梁《荆楚岁时记》曰:“十一月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西安广仁寺位于西安明城墙内西北角,为中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也是陕西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玄烨皇帝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

我的单位与广仁寺只是一路之隔,每年的腊八,寺院门口就支起两口大锅,锅口大得恐怕世间是少有的。天还没亮,这里已是热气腾腾了,两口大锅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人们拿着碗来到这里,僧人们为来者舀着腊八粥。

每年的腊八,我都来得早早的,站在单位门口,看着人们在这里食粥的场景,体会的不仅仅是传统,还有暖暖的温情,人们来此也不只是为喝一碗粥,而是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我的记忆里,有腊八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了湖北房县的部队,此时,我九岁,腊八的头一天,母亲就准备明天熬粥的食材,花生、红小豆、葡萄干、大枣等,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里,寻找到这些食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稀罕的食材,是平时母亲为腊八积攒下来的。

过去,居家过日子,需精打细算。说实话,在当时,不是每家都能熬得起腊八粥。腊八粥里,也不是都能齐全地放入俗成的食材。在孩子们的意识里,过了腊八,新年就要临近,盼年的日子开始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是民俗的小年,春节就在眼前。

上个世纪的1979年底,我入伍来到了西北边陲。每在腊八的到来,连里炊事班也要熬腊八粥,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事班长东凑西凑,也凑不了多少食材,大米、高粱米、小米、黄豆等,战友们将其戏称为“大烩饭”,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津津有味地喝着,激动的迎接新年的即将来临。

腊八节的美食,虽然简单,但却蕴意深刻。传递的是温情,祈福的是吉祥,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一份浓浓的温情,如此甚好!

责编 / 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当“腊八”遇上“大寒”,没有什么冷,是一碗粥温暖不了的

    今天,适逢"大寒"节气,请问,您喝上暖心又暖胃的"腊八粥"了吗? "腊八"遇上"大寒"的情况并不多见,今年2020年1月 ...

  •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碗腊八粥,为何流传了千年?

    过几天,腊八节就要来了, 这个传说有着"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节日, 一句"你喝腊八粥了吗?" 竟成为了大家见面时的一种问候方式. 每逢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

  • 闲话腊八节

    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释迦牟尼苦修多年,形销骨立,仍然不得其道,觉悟苦行不能解脱,于是决定放弃.这时候,一位牧羊少女向他走来,送给他一碗乳糜.释迦牟尼吃下后,体力得到恢复.他端坐于菩提树下冥思苦想 ...

  • 春节特稿|年+年+年

    诗话黄石 ◆  ◆  ◆ ◆  ◆  ◆ ◆  ◆  ◆ 作者简介 俞永才, 阳新县兴国镇白杨村俞组人. 务农之余,读书写作. 身在乡村,眼观天下. 年 年,一个多少时间被多少人说了多少次的字眼. 年 ...

  • 春节特稿 | 情关乡愁

    曾几何时,乡愁,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只可梦寐以求,却无从抓起.真想拥有它的离情别绪,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模样,更何况,漂泊在外的一叶楠舟,停靠在一隅,上岸讨生计,栖息一段时间,又奔投下一个港湾.故乡依稀, ...

  • 春节特稿 | “福”字是春节的符号

    "福"字带来的是人们心中熟稔的春节的信息和气息,唤起我们特有的春节的情感,也是一年一度彰显出的深意. "福"字意含深远.它包含的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 ...

  • 春节特稿 | 舌尖上的故乡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春节,这个浓缩了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传统节日,历经浮世风霜,如今已演 ...

  • 春节特稿 | 1978年的那个春节

    在1978年的那个初春,"文革"的政治坚冰仍未彻底消融,人们熟知的改革开放的那声"春雷",要在这一年的年底才炸响.生活虽然依然清贫.困顿,但却发生着一些改变,有 ...

  • 春节特稿 | 淡薄的年味——关于春节的文化沉思

    近些年来的春节,除了家人团聚的温馨.亲情友情的惬意,总还能收获一些感慨.例如,似乎常听到有人抱怨,年味怎么越来越淡薄了呢?至少在二十年前这样的抱怨并不多.作为最隆重的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味道淡薄下 ...

  • 春节特稿 | 年猪饭——土家人的特色大餐

    "杀猪了!杀猪了!"听到猪的一声声惨叫,鄂西湾潭采花土家山寨的小孩们一个个欢呼着,呼朋引伴地从房前屋后跑出来,围着杀猪佬看热闹.进入冬腊月,该杀年猪了.这季节的土家人一点都没觉得杀 ...

  • 春节特稿 | 缘起那一纸红

    展一纸朱红,生福意:铺一厢情愿,寄情出. 凛冽寒风中,冬日的留恋徘徊在门前,拍打着门框.去年的春联还倔强的匍匐在门的两侧,经过了一年的风吹日晒.跌跌撞撞,虽是红纸的颜色早已褪去,可依稀可见那两列油亮亮 ...

  • 春节特稿 | 请祖宗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春节>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无论祭祀的形式如何,它们的内涵都是一致的."看了福建乡间的"烧灯料"(春节时将"神码儿&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