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入“家庭暴力”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黄丽如

    单位 | 东莞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服务背景介绍

(一)基本信息

阿花(化名),女,是外来务工者,现居住在东莞市X镇,阿花与丈夫结婚10年多,生育了两个子女,大儿子9岁,小女儿刚满2岁。

在2013年阿花与丈夫离婚,离婚半年后丈夫向其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和复婚,阿花拒绝,到2016年丈夫再次向阿花道歉并要求复婚,威胁阿花若不答应复婚就不让她与儿子见面,被迫之下与丈夫复婚。复婚后购买一房,是由夫妻双方一人一半出资购买,且共同还贷。婚后女方维持日常开销,包括孩子的兴趣班费用等。

(二)受暴情况

在2010年,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家暴,阿花生完大儿子处于哺乳期,丈夫因育儿方法与其发生冲突,并当着婆婆等家人的面拿刀说要砍死她,幸好家人及时制止,因此阿花患有产后抑郁曾想以跳楼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阿花认为“家暴是家丑”“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当时阿花选择默默忍受,并没有采取求助措施。现在阿花已和丈夫分居,但丈夫会不定时找她“麻烦”,几乎每次都发生肢体冲突,或者语言上的谩骂。

在2020年1月11日,最近一次家暴:当天是女儿生日,丈夫来到阿花家,阿花不同意丈夫带走女儿,两人因此争吵,丈夫踹了阿花几脚,面对丈夫的多次打骂,阿花选择不再忍受,鼓起勇气报警,警察出警处理,现场做了调解,并签订一份调解协议。面对警察的处理,阿花不满意但是无可奈何,在朋友的协助下阿花再次鼓起勇气拨打家圆行动反家暴项目热线寻求协助。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协助起诉离婚,避免丈夫对自己的暴力及避免同住的母亲因此受到丈夫骚扰。

二、分析预估

(一)情绪疏导需求

阿花有求助诉说需求,宣泄情绪,因周围环境(主要是单位)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阿花情绪时而波动,时而低落,时而焦虑,可协助其宣泄负面情绪。

(二)婚姻抉择需求

面对长期的受暴婚姻关系,阿花曾坚决表示想与丈夫离婚的想法,但是出于现实考虑,主要是孩子和职业考虑,阿花一直在挣扎边缘,难于将离婚念头付诸于行动。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分析现在的婚姻状况,协助案主分析离婚与否将要面临的各种考虑,协助其做好婚姻决策;

(三)家暴应对需求

虽然阿花面对丈夫对自己及家人的威胁恐吓感到害怕,但是对于保护自己及女儿的人身安全的方法也是不足。社工与其做亲密伴侣暴力危险性评估量表(DA量表)得分为4分,并曾有使其不能呼吸的行为(勒脖子)的暴力行为,所以属于高危,特别是阿花下定决定起诉离婚的举动有可能再次激发丈夫,应提高阿花的人身安全保护意识,根据阿花的需求共同制订安全计划,协助其连接及整合相关的反家暴资源,如协助申请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及提供庇护资源等以进一步保障阿花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

三、理论应用

在亲密暴力关系中,跨理论模式关于受暴妇女结束及离开亲密关系暴力进行研究,认为受暴妇女结束/离开暴力关系一般会经过无意识期、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及维持期五个阶段。

  • 在无意识期,受暴妇女没有觉察或者否定家暴事实、选择默默忍受或者将家暴行为合理化、无意改变;
  • 在意识期,受暴妇女开始意识到家暴的严重性、有意改变,但有很多顾虑、挣扎是否离开、还没有计划离开暴力;
  • 在准备期,受暴妇女对施暴者失去信心,开始踏出第一步、计划行动终止被虐关系、主动求助、搬离受暴住所;
  • 在行动期,受暴妇女决意不再容忍、采取行动、落实计划、终止暴力;
  • 在维持期,即若6个月保持行为转变、无再次受暴,可算做进入维持期。
阿花在开始是处于无意识期,将受暴的原因归咎为自己,认为自己是老师都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关系,将家暴行为合理化;接着阿花有意识想改变,但是存在很多顾虑,比如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和希望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阿花认为“家暴是家丑”“被家暴自己也有错”等家暴误区;随着家暴的升级,阿花对丈夫失去信心,开始对外求助,希望终止家暴行为;目前已经在起诉离婚阶段,正处于五个阶段中的行动期,即受暴妇女决意不再容忍、采取行动、终止暴力。
阿花已经采取起诉离婚的途径希望终止家暴。在行动期,施暴者可能会感受到这段关系的终止,让他无法容忍跟妻子分开,容易导致施暴行为升级,甚至有毁灭性施暴行为,所以阿花在起诉离婚这个阶段也要谨慎处理,做好人身安全计划。
四、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并签署了服务协议,在面谈中,共同设定了如下服务目标与服务策略:
(一)情绪安抚,协助阿花收集家暴证据,协助其制定安全计划
根据社会工作者跟阿花多次交谈了解到阿花的情绪比较激动,因为职业关系,阿花很少向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情况,导致心理积压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倾诉欲望也很强烈,社会工作者运用倾听、同理、共情、对质、聚焦等技巧协助其舒缓情绪,促使其更加理性平和地分析现状,向其普及反家暴的知识,协助其树立正确的反家暴态度。同时也会根据案主所处的阶段,提供介入重点,特别关注阿花的人身安全,协助其收集家暴证据,告知其家庭暴力告诫书的作用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方式等。
(二)协助阿花分析并做好婚姻决策,增强其反家暴意识
社会工作者协助阿花分析现在的婚姻状况,协助其分析离婚与否将要面临的各种考虑,并做好婚姻决策;如有需求,社会工作者协助链接法律资源,预约律师咨询了解离婚的途径与程序;在交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向阿花渗透及培养其反家暴意识,加强其应对家暴的处理能力。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紧急介
1.建立专业关系,明确诉求
社会工作者接到阿花的热线求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其沟通,阿花情绪状态比较差,一直在哭,社会工作者适时做情绪辅导,并了解收集案情。
2.普及反家暴知识,制定安全计划
社会工作者跟阿花的多次接触中,不断渗透反家暴知识及施暴者的特征,会无形中强化受暴者的反家暴意识,有利于推动五个阶段的转变。根据阿花目前的情况,协助其定制人身安全计划,关注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是首位,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定制人身安全计划,实行动态定制,并收集受暴证据,了解法律资料促进其对反家暴政策及相关求助措施的认识,告知、讲解、协助申请家庭暴力告诫书及人身安全保护令。
3.陪伴及给予心理支持
由于长期受暴的影响,阿花的情绪波动大,已经严重影响她的工作及生活,社会工作者通过微信及电话与其保持联系,适时安抚情绪,协助其理性看待自身的处境,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其度过难关。
第二阶段:链接资源,初步形成支持网络
1.链接当地调解资源
在分居期间,阿花的大儿子跟丈夫居住,小女儿跟阿花居住,丈夫趁着女儿生日当天强行抱走了女儿,社会工作者链接当地家事调解社工及当地警官联系做调解,最后阿花在探视孩子时可联系协警一同上门探视,虽然不能直接让小女儿回到自己身边,但是阿花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还是能理性看待调解结果并积极面对。
2.链接律师资源
为个案链接志愿律师资源,有专业律师的参与跟进,为收集证据与离婚诉讼做好准备。阿花能在律师的协助下为起诉离婚成功立案,阿花为此感到希望。
第三阶段:协助达成离婚目标
1.妇联积极介入,提供相关证明
阿花的起诉离婚,需要提供相关单位跟进证明,当地妇联积极介入,如实表明个案跟进情况,并积极配合出具上访回执;
2.成功离婚
阿花在二诉中出法院做出叛离决定,并成功争取了小女儿的抚养权,服务目标已经达成,经过阿花同意后,予以结案。
3.增强家暴应对能力,懂得依法维权
社会工作者在教授阿花反家暴锦囊之时,不忘提升其家暴应对能力,这才是根本。在诉讼离婚后期,面对丈夫在单位门口的公然威胁,阿花不再“无计可施”,而是理性果断地通过录音视频等收集证据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是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对抗。案主的应对丈夫威胁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她。
六、成效评估
(一)服务对象的反家暴意识增强,强化维权意识
社会工作者开始接触服务对象的时候情绪容易激动,存在认为家暴是家丑不想外传,对家暴存在错误的认知态度,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多次辅导,慢慢放开心扉,认识到受暴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自己也是一名受害者;习得懂得运用法律途径及正确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案主面对家暴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懂得如何收集证据,在后续的发展中,也懂得通过录音视频等收集证据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是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对抗。
(二)跨镇街提供服务,促进多方联动
社会工作者跟服务对象不在同一镇街,根据个案跟进发展需要,社会工作者也积极调动当地镇街调解资源及律师资源,共同推动个案目标的达成。
(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支持见证了服务对象的成长
服务对象开始对于婚姻抉择还是比较迷茫的,开始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性选择一忍再忍,一直在挣扎的边缘,导致很困扰,后来经过社会工作者多次跟其共同探讨分析,权衡得失,让其思路越来越清晰,也清楚明白自己的需求,最终做出婚姻抉择,服务对象对家暴有了正确的认知,习得如何应对家庭暴力,更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服务对象曾多次表示“没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支持,自己一个人没有办法坚持走下去”。
七、专业反思
(一)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是有效干预的基础
在跟进个案的8个月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当服务对象遇到暴力事件或者困扰时会主动联系社工,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与社工一起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服务对象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妇女,但还是会受到“家暴是家丑不外扬”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在长期的受暴环境中,服务对象还是无法一忍再忍最终勇敢地主动地向外求助,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二)在服务中渗透反家暴知识有利于推动受暴者五个阶段的转变
受暴者求助前处于受暴妇女的五个转变阶段的意识期,即开始意识到家暴问题的严重性,有意识改变,但顾虑到家庭,孩子或者职业等原因,在挣扎是否离开暴力环境。受暴者在求助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跟受暴者不断渗透反家暴知识及施暴者的特征,会无形中强化受暴者的反家暴意识,这种意识也是非常重要及需要培养,这样会让受暴者更加理性地分析目前的现状,推动受暴者五个阶段的转变。
(三)调整服务对象的认知能协助其正确应对家暴
在受暴后,服务对象会产生焦虑、恐惧、愤怒、绝望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以及逃避、攻击等消极行为,这些都是由于服务对象采用了一种不合理的认知理念去看待事件。个体产生心理困扰的根源并不是外在的行为事件,而是他们内在的非理性观念。个案中的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职业形象过于看重,面临受暴的困境有些瞻前顾后,对家暴也有存在认识误区,社工协助案主认识到遭遇到家暴是她的不幸并不是她的过错,让案主意识到人在情境中,人都会遇到困境的,不要基于自己的教师形象给自己太多的枷锁,以缓解案主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引导其调整认识,重建积极合理的认知观念,才能支撑案主更正确地去应对家暴。
(四)结合受暴妇女所处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需要,识别介入重点
在亲密暴力关系中,跨理论模式认为受暴妇女结束/离开暴力关系一般会经过无意识期、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及维持期五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个案服务中,除了要识别服务对象目前所处的阶段外,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发展提供个别化服务,清晰介入重点。
如阿花受暴十多年后,开始报警及求助反家暴热线,进入到五个阶段中的意识期,即有意改变,但有很多顾虑,介入重点是支持阿花表达积压的情绪和感受,提升其危机意识和证据收集意识,制定安全计划,尊重她的选项,允许其反复等;后来阿花丈夫暴力升级,危及阿花母亲人身安全,触碰阿花的底线,阿花再也无法忍受,决定计划行动终止受暴关系,搬离受暴住所,这个时候阿花已经进入到准备期,介入重点是分析不同关系和生活的安排,做危机评估,制定适合这个阶段的安全计划;后来阿花采取行动提出离婚,进入到行动期,介入重点是理解她的处境,认同及支持她的决定,协助她获得律师及相关资源支持等。

什么是危机事件?

出现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

危机介入有哪几个阶段?

如何将危机介入理论运用于实践?

全国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

教你开展社会工作危机介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