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云楼诗词联话(11-13)
11 纯比喻体之诗
所谓纯比喻体之诗者,即全诗以此物比人事中之他物也,诗中无一语言及人事,而读之可明白实指他物也。若唐代诗人骆宾王之《狱中咏蝉》、张籍之《猛虎行》、朱庆馀之《近试上张水部》,皆此体也。昔尝读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诗,其亦有一纯比喻体之诗,惜余已忘其题矣。丙子年五、六月间,余作《无题》二首,其一云:“燕子抓虫又垒巢,飞来飞去汗珠抛。门前饱腹枝头鹊,尽日叽喳带讽嘲。”意指单位中不干实事或少干实事者,却往往对勤于干实事者予以种种指责、讥讽之怪现象。其二云:“山羊捋髭笑耕牛,虽会犁田少应酬。若汝牵将售闹市,价钱只值俺零头!”彼时,有感于市场上羊肉价远高于牛肉价而得之,意非在两家畜之肉价悬殊,实指官场用人机制之弊端也。此二诗,近乎诗中之寓言也。凡此体之诗,往往发弦外之音,须读者意会之。余之五古《纠纷》诗,亦属此类也。诗云:“蜘蛛语麻雀:‘莫在车间落。此地我为王,不许你侵略!’麻雀反唇讥:‘你是啥东西?占人工作地,蝉鸣冒鸡啼!’双方争未了,鼠充和事佬:‘反正无人来,大家同住好。’”(撰于2013年9月7日上午)
12 予之无题诗若干首
丁亥初夏,予家迁洋田小区新居,友成前书条幅一轴,装裱后赠予,上书予旧作四绝:《明月》、《旧简》、《石鼓寺即景》、《寄调诗》。予大喜。前二绝,以首句之起首二字为题,等同于无题也。《明月》云:“明月秋风尺八箫,琵琶疾拨马蹄骄。忽然一夜琴弦断,泪洒扬州十二桥”。《旧简》云:“旧简题诗芍药红,还将泪眼认朦胧。蓝桥别后翻成梦,梦里梨花树树风。”其实扬州并无十二桥,只有二十四桥之名,历代文人诗多咏及也。十二桥在成都,取二十四桥之半而命名。今旧桥已拆除,改建新桥仍其旧名。予对十二桥有印象,应是与同事曹荣仁出差途中所见。扬州虽亦出差去过,然只在彼汽车站换乘过一次车,并未游览任何景点。忆昔做《明月》诗之时,予尝查中国地图册,最后在成都地图上查到此桥之名。不知何故,诗中桥名印书之时因疏忽而竟未能改之。两绝诗成,尝寄蔡正雅君。尔后某日,与正雅兄等在萍乡相聚。席间,正雅兄谓予曰:“汝之近作《明月》、《旧简》,感人至深也,绝佳也。此类诗,如何吾乃欲作而不得乎!”予笑谓曰:“作此类题材之诗,须有切身体验与真实情感,方能入其佳境也。兄未历其事,岂可得之哉?诗中写泪,须作者尝真流泪;写梦,须作者实历其梦。尔后,遣文字于笔端,却复欲言又止,似欲抱琵琶半遮面,读之,似知其事而不知其所以然者。”
此前,予尚作有《无题诗三首》,其一云:“无数春山拥一村,潺湲溪水月黄昏。甜茶对饮听蛙鼓,几缕书香醉素魂。”此写实也,忆昔也。其二云:“忍将琴匣启尘封,无那桃源溯旧踪。南浦云寒帆去也,青山几度夕阳红。”言离别之久也,往事不堪回首也。其三云:“一束春歌几许年,风梳杨柳艳阳天。高山流水琴音杳,忽听笙吹梦里边。”言作者忽又知其音信也。大抵作无题诗,多以朦胧之意象出之,方耐咀嚼。若直言相告,一览无余,诚非佳境也。(撰于2013年9月7日上午)
13 临江仙词咏抗日
乙亥年八月初九日,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夜,予填临江仙词二阕。其一云:“踏血铁蹄尘土卷,浓烟滚滚腾空。同胞四亿举刀弓。毁家亡国恨,迸作战歌雄。 战后光阴长逝水,扬帆破浪乘风。日中友好晓霞红。谨防黑雾起,笼罩亚洲东。”其二云:“岁月沧桑歌白发,当年抗日英雄。皱纹浑似战壕重。挥锄挖地道,迎弹跃青骢。 今日远来寻故地,将军泪眼朦胧。山边群墓伴苍松。鞠躬悼战友,回首夕阳中。”抄示予友刘政生老师,政生尤赞后一词,以为“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完整。”乙酉秋某日,予将此二词复发至“诗文天下社区”文学论坛词版栏目,首席版主李光前(网名:学堂窝人)老师亦予二词佳评,言其前一词从大处着眼,回顾抗战历史,纵言当代中日两国关系,出以警示之语;后一词则从小处入手,展示一抗战英雄情怀,描述老将军于墓地悼念战友细节。后一词中,其情节予既非亲眼所见,亦非电视节目中所见,纯系凭空想象之作也。李光前,湖南浏阳人,原浏阳四中高中教师也,至今仍于互联网上中华诗词论坛之“百家论坛”栏目任版主。
(撰于2013年9月8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