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一半在蟲鳴。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来自網絡」

首圖 |「齐白石画作」

写秋的诗句很多,“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却只有魏了翁这一句:“晚暑三亭随雨过,秋声一半在虫鸣。”最得我心。秋水、秋月、秋叶自然是美得没话说,但少了虫鸣声,秋天也只是一部默片,美得有点寂寞。

还好有秋虫唧唧,为寂寥的的秋天,配上了一首欢悦动听的赋格曲。一个活泼泼的秋天,伴着虫鸣和秋月,伴着清风和落叶,跃然眼前。

今秋的虫鸣声,你听到了吗?

我们总说“一叶知秋”,却不知在叶落之前,秋天的信号,早已被秋虫的鸣叫最先释放了出来。

立秋后的第一场雨落下来,潜伏在草木间的蟋蟀,终于鼓足勇气叫出了第一声,刚开始是试探两声、三声、四声……而后就放开了嗓子,肆意欢唱起来。不一会儿,你去听,蝈蝈、金铃子等其他秋虫也加入了进来,共同开启了一场热闹的秋日序曲。

谁能想到,“秋”这个字,最早就是一只蟋蟀的样子。甲骨文中的秋字,有触须,有头尾,有后腿,活脱脱就是一只可爱的蟋蟀。甚至,连“秋”字的读音,也与蟋蟀的叫声极为相似。可见,当时的人们便把蟋蟀评选为"秋天的代言者",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就知道:秋天来啦!

而这秋日的虫鸣,一定要在静谧的夜晚细细去听,才能品出独属于它的韵味来。“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中。”一阵阵虫鸣,从四面八方而来,从每一个砖瓦缝隙而来,又似乎从遥远的天际而来,忽远忽近,忽强忽弱,飘忽不定,不绝于耳,仿佛一支秋日小夜曲,欢悦又绵长。

我们听着虫鸣声入秋,也听着虫鸣声入梦,不知从何时起,声声虫鸣,已经随着秋风潜入了记忆里,化作了一缕缕乡愁。曾在美访学的陆谷孙教授,也曾被这虫鸣声扰乱了心绪,他说:“一到秋天,秋虫鸣叫声大起,这时故乡的草木、风物、氤氲,那些说不出的牵引力就会催着你回来。这是很难描述的情感,像脐带一样无法割断。”

当人身处异国他乡,这熟悉的虫鸣声,便成了一曲怀乡的“声声慢”,不论你走得多远,都牵引着你的心绪。

图 | 無愛瘋人

若是住在乡间,一到秋天,自然听得满耳朵的虫声了。但不住在乡间,人们也不愿舍弃这悦耳的秋声,只好想尽办法把这小小的虫子,“请”进家来,三两只秋虫鸣叫,就可使得满室生动。

中国人玩鸣虫的历史由来已久,五代时期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金笼蟋蟀》,就有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南宋李迪《草虫秋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但凡有草木处,便有蟋蟀,但凡人居处,也少不了它。这蟋蟀,不仅在乡野草木间欢唱,在深宫高墙、寻常百姓家里浅吟低唱,还在许多优美的诗词里,替诗人吟唱。既有白居易的“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也有张来的“晚风庭竹已秋声,初听空阶夜蛩鸣”;既有杨万里的“细听蛩声元自乐,人愁却道是它愁”,也有真山民的“蟋蟀数声雨,芭蕉一寺秋”;既有徐卓的“乡国三千里,寒蛩总一声”,也有陈文述的“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人们捉蟋蟀,开始可能只为听其鸣声,而后发现了蟋蟀好斗的习性,又发展出一大秋日乐事来。自唐始,及宋兴,要论玩秋虫的老手,非老北京人莫属。他们把蟋蟀叫做“蛐蛐儿”,旧时,每年入秋后,北京都有斗蛐蛐的比赛和买卖蛐蛐的市场,颇为热闹。

图 | 民俗画家-方砚的作品

王世襄先生,就是一位蛐蛐的玩家,“收、买、养、斗、器、友”六部曲,一整个秋天就围绕着蛐蛐打转,满门心思专注在一只小虫子上,兴味盎然。情到深处,还想象着自己变成蛐蛐,在屋舍般的罐子里走一遭,长啸几声,悠哉悠哉。老先生早已把这小虫子当人看待了,他说:“天地间,人和蛐蛐,都是众生,喜怒哀乐,妒恨悲伤,七情六欲,无一不有。只要细心去观察体会,就会看到它像人似的表现出来。”

图 | 猫黑不是黑猫

乡野间的虫子,来到了人间屋舍,沾上了人气。人也因这秋虫的鸣叫,感受着自然时序、人伦物理,在一声声虫鸣中,品出人生况味来。因而,王世襄先生也说:“修身养性,是玩秋虫的最高境界。

秋天的虫鸣,细微而凄清,不似夏蝉般聒噪,如若不是静静地呆着,细细地去听,很容易从耳边溜走。尤其,生活在城市里,这细微的虫鸣声,早已被车流和各种机器的喧嚣掩埋。

以至于,友人来问:“你那里听得到虫鸣吗?”我才想起,很久没注意过它了,这才打开窗子和耳朵去寻找。直等到夜深了,城市的喧嚣渐渐消退,才听到了一丝丝虫鸣声。这声音,陌生又熟悉,细小却又绵长,分明来自楼下的小公园,又仿佛来自遥远的故乡,来自遥远的童年……焦躁的心情,也因这虫鸣声得到了慰藉。

也许,长久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早已习惯了没有虫鸣的世界,虫鸣声已经退出了生活的感知范围。只有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到城市,听不到虫鸣声,才会有不适应感。就像叶圣陶曾经离开苏州吴县老家,来到上海工作,就强烈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没有秋虫的地方”,秋天也是淡漠无味的。“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

我们为了追求“文明”的生活,远离了自然的“野蛮”,却也隔绝了自然中那些细微的美。我们看过太多繁华的灯火,却忽略了耳朵的感受。何曾想起,自己的耳朵,多久没有听过虫鸣、听过秋声了?

你打开耳朵,去听听看,在窗边、公园里、小河边,还能听到吗?

编辑 | 紫苏桃子姜
-参考资料-
《秋虫六忆》-王世襄
《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

-特别鸣谢摄影师-

無愛瘋人、猫黑不是黑猫等的图片
(0)

相关推荐

  • 又闻秋夜蛐蛐声

    杨五贵 入秋不几天,尚是农历八月初的一个晚上,正坐在房中看电视,耳畔忽然传来几声"瞿--瞿--瞿"的虫鸣声,时断时续,似有若无,声如游丝.于是侧耳细听,果不其然,又是一阵如是鸣叫, ...

  • ​秋天的虫鸣

    秋天是一个很有趣的季节,不仅有霜林染醉,秋水长天,即便是秋虫也有不一样的情趣. 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不仅树上硕果累累,地上也是虫鸣满地.各种秋虫,比如蚂蚱.蟋蟀也长大了,可以用鸣叫来宣示自己的存在,告 ...

  • “唧唧”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唧唧"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昨天开始学习<木兰诗>. 劈头一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课下把"唧唧&qu ...

  • 月下草虫

    饶尧 立秋过后,早晚的暑热明显减弱,凉爽的风一寸一寸地生长,落叶一片一片地堆积,秋虫踩着节令适时而至. 秋风中,星月下,凝神细听,就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听,唧唧唧,吱吱吱,时而凄切,时而婉转,时而急促, ...

  • 江志伟:秋风起兮秋虫鸣

    秋风起兮秋虫鸣 安徽  江志伟 又是"鸣笙起秋风",又是"天凉好个秋",窃以为,其"好"就好在"秋风起兮秋虫鸣"上.倘若 ...

  • 古人说伤春悲秋,为什么我们总在秋天叹息?

    物道君语: 有些东西必然是失去过,才会更加珍惜. 今年,你有没有听过秋天的声音? 我听过.在南方小城的一个高铁站外. 那天晚上的等车间隙,随意坐在广场花坛边.站前广场很空旷,草坪低矮,月光敞亮,路人却 ...

  • 《汉字的图画》第六篇:天凉好个“秋”

    一.读:<诗经·豳风·七月>(节选)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qióng)窒(zhì)熏鼠,塞向墐(jìn)户.嗟(jiē)我妇子, ...

  •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三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三

  •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二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二

  •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一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一

  • 【爱的风铃诵读】《秋的一半是雨》作者|浩然正气

    三江文学 散文诗刊第841期 陪伴您每一天 秋的一半是雨 作者|浩然正气 朗诵|爱的风铃 编排|紫衣云梦 秋的一半是雨 我静静的倚在窗前 看那秋天的雨 微雨朦朦 烟云笼罩 小径红稀 仿佛就是这个季节的 ...

  • 海洋:月下蟲鳴集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海洋:月下蟲鳴集 雲下吟唱,蜀人居滇,轉業軍人,偶為詩詞. 月下蟲鳴,如訴如思. 幽篁風起,搖曳有枝. 寄人  月出臥雲湄,朱橋草木滋. 今宵無限意,不若少 ...

  • 周清溪:看月漫天清氣,聽蛩一片秋聲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1 看月漫天清氣,聽蛩一片秋聲 作者:周清溪 憶舊遊 正清光瀉處,爽氣翩然,又到中秋.料得玲瓏夜,想團圞繡戶,都是溫柔.庭院乍飛梧葉,蛩語未曾休.漸碧桂搖花 ...

  • 聽花榭秋聲集

    秋扇畫 陳仁德 中秋登雲陽磐石城,城為宋末抗蒙血戰之地,文革中復為武鬬據點死傷無算,感而賦此 磐石高城俯大江,連天雲水祗茫茫.塞途荒草凝霜色,隔葉清風送桂香.戰血千秋都化土,烽煙幾度各為王.衹今賸有殘 ...

  • 秋聲賦(歐陽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 ...

  • 八聲甘州·大明湖秋柳詩社與龔雲起先生及諸生雅集,有懷稼軒

    正薰風綠漾萬千絲,垂楊映明湖.望英雄祠近,吟魂儼在,鷗侶宜呼.長劍倚天何用,空灑淚如珠.幾度滄桑後,人物皆殊. 莫品漁洋詩味,料當年柳色,一片蕭疏.嘆江山依舊,霸業總成虛.且談龍.細烹香茗,願波清同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