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发表(三)】“相思泪”缘何而来? (《语文报·高二版》四川专版第1031期)

“相思泪”缘何而来?

范仲淹《苏幕遮》词,阔大而细腻,豪气与柔情并,实为宋词中杰作。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篇由“天”“地”“波”写起,境界阔大;天“碧”、地“黄”、波“翠”,色彩鲜明;波上“翠烟”著一“寒”字,阔大鲜明中蕴着凄冷。钱锺书先生曾说:“虚空之辽广者,每以有事物点缀而愈见其广。”西方论诗者曰:“位置小事物于最大空间中,寂寞顿生。”此词中,“天”“地”与“波”,是大事物、大空间、大境界,而放眼观望此高天厚地的大空间者,仅作者一人,因而寂寞生焉,孤独生焉;此种寂寞孤独有似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的境界,又是王勃“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形象写照。
寂寞孤独感袭来,想些什么呢?作者说:“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映斜阳天接水”,依然大境界,依然表现寂寞与孤独。孤独是想家,寂寞是心无所依,作者此处以“芳草”代家乡,斜阳已经够远的了,而家乡竟比斜阳更远,望家都望而不见,归家更是没有可能。此三句与李覯《乡思》所表达的情感相同。李诗曰:“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故乡为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为暮云所遮掩,一重又一重的障碍;天涯地角要算远了,可是还望得见,还比家来得近。”(钱锺书《宋诗选注》)作者思乡,乡在“斜阳外”,望而不见,思而不得,那浓浓的乡思之情如何排解?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乡魂”“旅思”,白天登高以望故乡不得排解,只能托付夜晚的梦中了,因为“好梦留人睡”!然而梦是人做却并非由人做;欲作归乡梦,归梦偏不成;无梦之夜,何其漫长,只能起来。然而登楼徘徊,触眼所见却是一轮“明月”——月儿是圆的,人何时能圆呢?因思乡而不能入睡,徘徊高楼以解思乡之愁,触目见月而愁更浓厚。何以解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只有借酒销愁,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思乡之愁不仅不能解,反而更深更浓!此又即西文评论家所说的“一切避愁之路莫非迎愁之径”,于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此词,由阔大景物写起,引出寂寞孤独之感;由故乡遥远,写到思乡难入眠;由起坐徘徊,写见月思乡情更切;由借酒浇愁,写化作相思之泪,愁上加愁——情境由外而内,情感层层递进,抉微入里,把乡愁写得入肌入理,直入灵魂的深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