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一旦家里多存粮,早晚饿死爹和娘,这话相互矛盾吗? 2024-08-04 15:58:35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看到“一旦家里多存粮,早晚饿死爹和娘”这条农村俗语,让人感到非常矛盾,家里存粮多,就一定要饿死人吗?从现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显然没有道理可言。旧时,农村有一些俗语就是这样的,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漏洞百出,一点也不讲道理,而实际上内含深意。也就是因为如此,这条在现在人看来比较别扭的俗语,其实起到告诫和警示作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这种俗语很容易得到了民众认可,并在农村广为流传,成为农村劝诫性的俗语。记得我家乡有句老话:“钱多不怕扎手,粮多不怕塞口”(又有地方说:“粮多不怕磨坏,肉多不怕口塞”)。现在社会发展了,交通便捷,物流发达。通常来说,一般的家庭不需要太多存粮,主要是怕粮食放久了,会变质或者生虫,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说,如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也高了。人们在粮食方面都喜欢新鲜的。现在一些农村家庭对存粮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人不吃自家种的,一次性买给了粮食,自家吃了上市场上去买。当家里的粮食快吃完时,才到市场上去买,都是袋装粮食,有大袋装,也有小袋装,很方便。有的供应商服务周到,送货上门,只要拔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了。因此,现在人们说得最多的是“钱多不怕扎手”,后一句几乎没有人提及了。对现在的人来说,有了钱也就有了粮,没有钱才是让人最愁的事。过去的农村,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畅,钱和粮食的存放同样重要。更多的时候,粮比钱更重要,如果钱换不来粮食,钱不能当饭吃,照样饿肚子。 1、农耕时代农民存粮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农民起义无一例外地与饥饿有关,世界史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割据势力之间,为了抢夺粮食这种生存资源,而发生战争的事件不胜枚举。历史上多数的农民起义,因缺乏政治远见,没有实行正确的政策,最后都以失败收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例外,他采纳了谋臣朱升朱的“九字三训”谋略,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后获得成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大明帝国。在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时期,不管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有充足的粮食,能让人吃饱肚子,才能在世上混得下去,否则统治阶级赖以统治基础要崩溃,平民百姓到处逃荒,或者被活活饿死,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朱元璋年轻时,因家里穷,没有饭吃,要过饭,出家当过和尚,对没有饭吃的日子体会颇深,他成为一方势力的首领后,接纳了正确的策略,获得了成功。农村还有一条俗语:“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其影响在民间比“一旦家里多存粮,早晚饿死爹和娘”这条农村俗语要广泛得多,可以说是古人总结出的真理,就是现在也没有人能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现在的农村,在丰收之年,粮食供应充足,人们对这句话的重要性感觉不出来,但是,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比如大面积水灾、强度较大的地震等,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让灾区人有饭吃,粮食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才知道古人为什么会说:“无粮不安,无粮不稳”。这也是现在,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呢?我们国家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道理就在这里。 据新闻报道:如今,全球因为疫情陷入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每天超过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而中国则迎来丰收,人民丰衣足食。 在农耕时代,家中多存粮是农村的一种传统方式,被认为是一种远见。家中仓里有粮食,就不用过吃了早饭愁晚饭的日子。现在上了年纪的农村人,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缺粮少吃忍饥挨饿的日子,可以说是刻骨铭心。那个时候,如果家里的仓库里能多进几担粮食,那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也能把自己笑醒。那时,人们最怕的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吃了这个月的粮愁下个月的粮。我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寅吃卯粮”比喻的就是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现在一些没有挨过饥的年轻人,按照现在生活的思维方式问道:家里不一定要存粮,存钱不是一样的吗?有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在旧时,遇到丰年的时候,农村存粮比较多,随时可以用钱去购买。但是,如果遇到的是粮食欠收之年,甚至是灾荒、战乱之年,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民间有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话说得不错,可是,如果没有粮食可以磨碎,谁愿花闲钱让“鬼”(实际上是指人)去推空磨,做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呢? 2、为什么说“一旦家里多存粮,早晚饿死爹和娘”呢? 这句话的含义的本身并不是说家里不能多存粮,而是说,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如果粮食存多了,家里的儿子就会变懒,什么也不做了,挥霍无度,结果家里会坐吃空,到最后连祖上或父母好不容易挣得田产都败光,变得一穷二白,家里没有吃的就会饿死爹和娘。事实上,俗语中的“粮”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就包括了钱财,在旧时农村,人们认为存钱和存粮是一回事,有的人认为存粮比存钱更靠本。因此,在旧时,存粮多的人家,说明家庭非常富裕。这条俗语在农村通常是这样理解:家庭富裕了,就要教育好子女,要勤俭持家,过艰苦朴素的生活,不能铺张奢侈,追求过度的享受,否则,家里迟早要败光,最后连累父母过贫穷生活。“早晚饿死爹和娘”是农村俗语中习惯使用的一种夸张手法,爹和娘未必就会真的饿死,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家庭破败后,爹和娘在贫穷的境况下,饥寒交迫而死。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又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侈靡生活不仅使自己败家丧身,上连累父母,下苦了妻儿。总而言之,“一旦家里多存粮,早晚饿死爹和娘”这条农村俗语,看似前后矛盾,甚至好像与农村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实际上是说明一个道理:创业难守业更难,让不肖子孙守业难上加难。这条农村俗语,在现代社会也没有过时,仍然具有警示作用。 赞 (0) 相关推荐 六年级:美妙数学之“数学中的差”(1031六) 美妙数学天天见,每天进步一点点.亲爱的同学,你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数学中的"差". 你知道什么是"差"吗? 当然知道 ... 农村俗语:“一旦家里多存粮,早晚饿死爹和娘”,这是怎么回事? 前两天在与一位老农聊天时聊到了粮食安全存放的话题上了.老农说: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农民朋友都陷入到了一个误区当中,因为许多农民朋友都喜欢将粮食存放在自己家里,以为这样存放才安全,殊不知,这是一种最危险的储 ... 农村俗语“蛇是钱袋子、鼠是粮袋子”,究竟啥意思?真的靠谱吗? 农村中的俗语,对于生活之中经常遇到的事物,都会有很多的描述或者比喻,这些描述也很贴切的符合这样的特征.转化成为朗朗上口的俗语之后,更能让人记忆犹新,也能够更加的朗朗上口.虽然蛇和老鼠都很让人讨厌和恐惧 ... 农村俗语“离群的羔羊没粮吃,离家的孩子没娘疼”,啥意思? 记得在我小时候家里就开始养羊,二叔常跟我提起"离群的羔羊没粮吃,离家的孩子没娘疼"这句话.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即便经常听二叔说起,也是一脸懵逼. 这的确是一句不太"出名&q ... 农村俗语:“家里如有这种人,清明必须关门窗”,说的是啥意思! 雨后科技 关注 2021-08-12 18:05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一样爱好三农,每天关注三农新闻的[木木夕说生活],跟着我带你们每天看最新资讯. 关于清明,流传在乡间的俗语很多,最近,我在乡间收集了 ... 农村俗语:“家里如有这类人,清明必须关大门”,为啥?哪类人? 睿才社会 关注 2021-08-24 08:50 距离清明节越来越近了,清明节作为全年最大也是最早的一个上坟日子.这一天上坟的人是最多的,跟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相比,清明节的规模是最大的.这也源于清明节 ... 俗语“2月没9,饿死猪狗”是何意?今年2月将过完,有“九”吗? 导读:俗语"2月没9,饿死猪狗"是何意?今年2月将过完,有"九"吗? 2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到了这个时候外出打工的也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很多人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了, ... 农村俗语“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说的是啥意思?有何道理吗 文/农夫也疯狂 在农村里是一个熟人的小圈子,村里发生什么事情了,像谁家里的老人去世了,或者哪家的小伙子娶媳妇.闺女嫁人了等等这样的事情,都会在很快的时间里传遍整个村子.农村人都是很注重亲情的联络和维系 ... 农村老话“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的蔬菜在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吃到的.即便现在是寒冬季节了,但是像茄子.黄瓜.丝瓜等夏秋季节才有的蔬菜,在超市里同样都是可以买到的,因为大棚种植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 ... 农村俗语“宁挂虎王,不挂死像”是啥意思?“死像”是指什么? 农村俗语"宁挂虎王,不挂死像"是啥意思?"死像"是指什么? 农村的很多老话都往往是话糙理不糙,而"宁挂虎王,不挂死像"这句老话就是如此.那这 ... 农村俗语“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大姑娘笑小媳妇哼,娃娃叫爹头一声”,什么意思? 2021辛丑寡妇年,俗语“牛年遇寡年,饿死猪和狗”,啥意思? 再过2个小时,我们就会迎来2021年,而笔者今天翻看了下日历才发现,明年是辛丑牛年,辛丑是六十甲子中的第38位,辛代表的是十天干中的第8个顺位,而丑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二个顺位,六十甲子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