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卷16史传诗解1史使载笔彰善瘅恶春秋褒贬传转微言

《文心雕龙》卷16史传诗解1史使载笔彰善瘅恶春秋褒贬传转微言

题文诗: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曲礼: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

使之记也.之史,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尚书言经,春秋事经.唐虞之史,流于典谟,

商夏之史,被于诰誓.周命维新,姬公定法,

三正月,以班历法,贯四时以,载诸.

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昔夫子悯,王道之缺,伤文之坠,静居叹凤,

临衢泣麟,就太师,以正雅颂,鲁史,

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

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

诛深斧钺.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

实得微言.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

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

之冠冕也.及至战国,纵横之世,史职犹存.

秦并七王,战国有策.录而弗叙,即简为名.

【原文】全文1

史传第十六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洎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

【原文】1

  开辟草昧1,岁纪绵邈2,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3,史有仓颉4,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5:“史载笔。”6左右7。史者,使也8,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9。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唐虞流于典、谟10,商夏被于诰、誓11。自周命维新12,姬公定法13;紬三正以班历14,贯四时以联事15。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16。自平王微弱17,政不及雅18,宪章散紊19,彝伦攸斁20。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21,伤斯文之坠22,静居以叹凤23,临衢而泣麟24,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25,因鲁史以修《春秋》26,举得失以表黜陟27,征存亡以标劝戒28:褒见一字29,贵逾轩冕30;贬在片言,诛深斧钺31。然睿旨存亡幽隐32,经文婉约33;丘明同时34,实得微言35,乃原始要终36,创为传体37。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38,记籍之冠冕也。及至从横之世39,史职犹存。秦并七王40,而战国有策41。盖录而弗叙42,故即简而为名也43。

  【译文】

从开天辟地以来,年代已很长远,生在现在而能了解古代的事情,就得依靠历史书籍了。相传轩辕黄帝的时候,就有仓颉担任史官,主管文史方面的工作,从此以来,时间已很久了。《礼记》中的《曲礼》里面说:“国家的史官随时准备着记事的笔墨。”所谓“史”,就是令使,就是使史官在帝王周围执笔记录,在古代,左史专管记事,右史专管记言。记言的经典有《尚书》,记事的经典有《春秋》。唐虞时期的历史记载在《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等篇中,夏商时期的历史记载在《汤诰》、《甘誓》等篇中。周人的国运从文王时开始转新,周公制定了记载历史的法则;从此,推算夏商周三个时代的正月颁布历法,按照四时来记载事件,诸侯建立了邦国,也各有自己的国史;表彰善事,批评过错,树立起良好的风气。从周平王东迁,周代开始衰弱,政治不如西周的太平盛世,法纪散乱,道德败坏。

那时孔子忧念帝王的正道被废弃,哀伤西周礼乐的衰落,闲居鲁国时曾慨叹凤凰没有飞来,到五父衢哭泣麒麟的出现不在太平时期。于是在和鲁国乐官讨论了音乐之后,校正了《雅》、《颂》的乐曲;根据鲁国的史书编写了《春秋》。他在《春秋》中列举人物的得失以表明称扬或贬斥,验证国家的兴亡以显示规劝和警戒。有谁受到《春秋》中一个字的赞扬,比高官厚禄的价值还珍贵;遭到片言只语的批评,比斧钺砍杀的分量还沉重。但其精深的意旨不很明显,《春秋》的本文又很简约;只有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领会到它的精微言辞,便系统地阐明其始末写成《左传》,创造了为经作传的体例。所谓“传”,就是转达,转达出经典的意旨,用以传授给后人。这是圣人著作的辅助读物,也是最早的历史专著了。

到了战国时期,修史的官职仍然存在。秦始皇统一七国,这个期间有许多策划谋略;因为只是对这些加以记录而未作系统编次,所以就用简策的“策”,名为《战国策》。

 〔注释〕
  1 草:粗,创。昧:不明。

  2 绵:长远。邈(miǎo秒):久远。

  3 轩辕:指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4 史:史官,仓颉(jié节):传为黄帝时的左史,文字的创始者。

  5 《曲礼》: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

  6 史载笔: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笔:这里泛指记事的用具。

  7 左右:有的版本没有这两个字。可能是衍(yǎn演)文,不译。

  8 使:令。《白虎通·记过彻膳之义》中说:“所以谓之史何?明王者使为之也。

  9 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有的本子无二“者”字。左、右史的不同,古代有两种说法:《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礼记·玉藻》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太平御览》卷六○三录刘勰此文,则作“左史记言,右史书事”。译文据《太平御览》。

  10 典、谟:指《尚书》中的《尧典》、《皋陶(gāoyáo高摇)谟》等。

  11 诰、誓:指《尚书》中的《甘誓》、《汤诰》等。

  12 周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乃新。指从周文王时开始革新。

  13 姬(jī机)公:指周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法:指史书记事之法。西晋杜预在《春秋左氏传序》中说:《春秋》的体例是“周公之垂法”。

  14 紬(chōu抽):抽引。这里是以紬缉比喻对历数的运算。三正:指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正:正月。班:分、列。

  15 联事:指记载史事。联:系。上两句即杜预《左传序》中所说:“因其历数,附其行事。”

  16 彰善瘅(dàn但)恶,树之风声:这两句是借用《尚书·毕命》中的原话。瘅:憎恨。

  17 平王:周平王,周幽王之子。周代自平王起进入东周,周朝开始走上衰落时期。

  18 雅:《诗经》中有《大雅》、《小雅》。这里是以《雅》诗中反映太平盛世的作品来指西周兴盛时期。东周以后走向衰微,所以说“政不及雅”。

  19 宪章:法度。紊(wěn稳):乱。

  20 彝(yí宜):永久的,经常的。攸(yōu优):语词。斁(dù度):败坏。
 21 夫子:孔子。闵(mǐn敏):忧。

  22 伤斯文:《论语·子罕》中说,孔子曾叹息:“天之将伤斯文也。”斯:此。文:指礼乐等西周文化。静居:闲居,指孔子周游各国后,晚年闲居鲁国。

  23 叹凤:《论语·子罕》中说,孔子叹息:“凤鸟不至,……吾已矣夫!”传说凤凰出现,表示天下太平。孔子看不见凤凰出现,所以叹息自己也完了。

  24 衢:大路。这里指五父衢,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孔丛子·记问》中讲到鲁人“樵于野而获兽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孔子听说后,前往认出是麒麟,便哭泣说:“麟出则死,吾道穷矣!”

  25 太师:乐官的首领。《论语·八佾(yì义)》中有孔子和鲁国太师论乐的记载。《雅》《颂》:指雅乐和颂乐的乐曲。《论语·子罕》中说,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后,校正了雅、颂乐曲。

  26 《春秋》: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孟子·滕文公下》中说:“世衰道微,……孔子惧,作《春秋》。”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注这段话说,孔子是“因鲁史记”以作《春秋》,即根据鲁国的史书写成《春秋》。

  27 黜陟(chùzhì触志):人材的进退升降。

  28 征:验证。标:表明。

  29 褒(bāo包):称赞。

  30 逾:超过。轩冕(miǎn免):指高级官位。轩:有帷幕的车。冕:礼帽。

  31 钺(yuè月):似斧的兵器。

  32 睿(ruì瑞):深明。存亡:有的版本无此二字,从句意看,当是衍文。

  33 婉约:简练。婉:简约。

  34 丘明:左丘明,与孔子同时的人,相传是《左传》的作者,但唐宋以来很多人有怀疑。

  35 微言:精微之言。

  36 原始要(yāo腰)终:这是借用《周易·系辞》中的话,指全面探究事物的始末。原:追溯。要:约会,这里有联系的意思。

  37 传体:解释经书的意义叫“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历史著作也叫“传”。《左传》的“传”属前者,史传的“传”属后者,刘勰这里是混而为一了。

  38 羽翮(hé河):翅翼,喻指辅佐。翮:羽毛的茎。

  39 从(zóng纵)横之世:指战国时期。当时苏秦主张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魂)联合起来抗秦,叫做“合纵”;张仪主张六国和秦国和解,叫做“连横”。从:同纵。

  40 并:合,统一。七王:即七国。

  41 战国有策:刘向《战国策序》说,因其内容主要是战国时游说(shuì睡)之士所献策谋,所以称为《战国策》。

  42 叙:编次。

  43 简:竹简,也称策或简策。《春秋左氏传序》疏:“蔡邕《独断》曰,'策者,简也。’……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

(0)

相关推荐

  • 清华战国竹简,印证了甲骨文的记载,难怪夏朝找不到

    <史记>记载,因为治水有功,大禹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公元前2070年,他召集夷黎集团.三苗集团,以及黄河流域的诸夏集团,在涂山,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召开会议,史称涂山之会,其中有个 ...

  • 伤麟叹凤

    ​典源出处 <春秋 ·哀公下>:"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左传>:"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九

      滹南遗老集卷之九    史记辨惑一    采摭之误辨上     诗颂言古帝命武汤.又曰武王载斾.谓之武者,诗人之所加也.殷纪乃云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圣人决无此语.     燕世家云:民人思召公之 ...

  • 宋大诏令集卷第六十八

    宰相十八 罢免四 庞籍罢相除依前尚书户部侍郎知郓州仍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散官勋封食邑食实封制皇祐五年闰七月壬申 门下.图治之世.宜本至公.预政之文.合防嫌迹.矧居四辅之首.允在百僚之先.苟罹干请之名. ...

  • 姜太公宝诰

    姜 太 公 宝 诰 志心皈命礼 商庚下降,周康飞升, 六韬奇谋显武略,七君易辅出良臣, 出将入相.广成千秋伟业: 伐罪吊民.流芳万古功勋, 万仁太师.大周开立尚书望: 百家宗祖.侯齐昭烈武成王, 运筹 ...

  • 遗落王朝: 被破译的山海经源码, 被删掉的上古文明

    三坟五典这个成语,第一次是在看连城诀时知道的,练就神照经的丁典,给小弟狄云介绍自己的名字,说起三坟五典,坟是大墓,隆起,古人爱在泥石山崖记录书写,三坟大致是三皇时代的书,典的象形含义是陈列物品的器具, ...

  • 《文心雕龙》卷16史传诗解3载籍之作贯乎百氏表征盛衰依经树则

    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 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也, 华峤准当,则其冠也.魏代三雄,记传互出. 阳秋魏略,江表吴录,之属类或,激抗难征, 疏阔寡要.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 ...

  • 《文心雕龙》卷16史传诗解4录远详近文疑则阙惩戒奸慝良史直笔

    <文心雕龙>卷16史传诗解4录远详近文疑则阙惩戒奸慝良史直笔 题文诗: 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 荀况亦称:录远详近,文疑则阙,贵信史也. 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听传闻而,欲 ...

  • [《文心雕龙》释意](十六)史与传的关系

    第十六章 史与传的关系(史传第十六) 在远古传说里面,像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若追问发生的具体年代,不但遥不可及,而且虚无缥缈.所以今天,当我们听到类似这样一些古代传说时,忍俊不住,便想问一句 ...

  • 《文心雕龙》卷18论说诗解1议说传注赞评叙引弥纶群言研精一理

    <文心雕龙>卷18论说诗解1议说传注赞评叙引弥纶群言研精一理 题文诗: 圣哲彝训,曰经者也,述经叙理,曰论者也. 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圣意不坠.仲尼微言, 门人追记,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群 ...

  •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1心生言立言立文明声发文生形立章成 题文诗: 文之为德,大矣也焉,文与天地,并生何哉? 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垂丽天象; 山川焕绮,铺理地形:此道之文.仰观 ...

  •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2文字表情圣传文章辞鼓天下因文明道

    <文心雕龙>卷1原道诗解2文字表情圣传文章辞鼓天下因文明道 题文诗: 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 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发吟咏志;益稷陈谟,垂敷 ...

  • 《文心雕龙》卷2征圣诗解1文通圣情志足言文简言达旨博文赅情

    <文心雕龙>卷2征圣诗解1文通圣情志足言文简言达旨博文赅情 题文诗: 作者曰圣,述者曰明,明圣述作.陶铸性情, 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圣人之情, 见乎文辞.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 ...

  • 《文心雕龙》卷3宗经诗解1孔圣删述旨远辞文五经殊致表里异体

    <文心雕龙>卷3宗经诗解1孔圣删述旨远辞文五经殊致表里异体 题文诗: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者常也,恒久至道, 鸿教不刊.故象天地,效验鬼神,参物之序, 制人伦纪,洞察性灵,之奥区也,极文 ...

  • 《文心雕龙》卷3宗经诗解2情深不诡事信不诞文丽不淫行以文传

    <文心雕龙>卷3宗经诗解2情深不诡事信不诞文丽不淫行以文传 题文诗: 至经书犹,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旨丰, 事近喻远.是以经也,往者虽旧,馀味日新. 后进追取,而非为晚;前修久用,而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