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间谍(上篇):“制内”间谍
情报机构是每个国家最神秘的政府部门之一,在这里工作的人一般都自带神秘光环。在很多人眼中,间谍都是手拿高科技装备,全球执行任务,一言不合就开枪,把街头驳火当饭吃。如果间谍真这么工作,坟头草早就长成大树了。真实的间谍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安全研究”笑谈安全,今天带大家一同来了解一下真实的间谍世界。
说起间谍这个工种,其实还挺复杂,既有“制内”的职业间谍,又有“制外”的招募间谍,甚至还有一些以贩卖情报获利为目的的“双料间谍”。小编根据网上资料进行了整理,相关内容与真实的间谍世界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仅供大家参考和了解,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制内”间谍
“制内”间谍,简单来说,就是经过间谍机构专业化训练的“正式工”,是得到所效忠间谍组织和国家承认的间谍情报人员。
按照“制内”间谍活动性质和内容来说,“制内”间谍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中那些从事“打打杀杀”工作的间谍,大多数也属于“制内”间谍活动的一部分。
第一类情报间谍
情报间谍,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情报。这类间谍一般都有一个类似“商人”、“学者”、“专家”、“记者”之类的掩护身份。还有一种间谍,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其从事间谍活动被发现后,由于享有“外交豁免权”,最多只能按驱逐出境来处理。情报间谍也通过策反、招募、收买等方式发展“线人”,也就是俗称的“制外”间谍。这其中多掺杂着“金钱”与“情报”交易。例如日本间谍阿尾博政,就属于这类间谍。
第二类行动间谍
行动间谍,主要执行一些带有暴力性、破坏性的任务,带着一点“军事行动”的感觉。常规操作就是跑到别国,对目标进行暗杀、劫持,或者进行秘密抢夺、开展破坏之类的活动,顺带再收集点情报。在这个方面比较出名的,当属以色列的“摩萨德”,一些经典案例还被写入了一些国家“间谍”的教科书。当然,美国的CIA在这个方面也比较拿手。据称,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间谍而言,行动类间谍的薪酬是相对较高的,毕竟这份工作的风险性较高,一不小心任务失败,很可能会性命不保。
第三类技术间谍
技术间谍,主要通过间谍技术开展情报窃密和获取,例如安装点窃听器啥的,比较出名的就是前苏联的“金唇行动”。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技术间谍多通过监听和网络黑客技术开展情报窃密活动,这个流派里玩的最溜的是美国,近年来比较出名的就是斯诺登和他曝光的“棱镜门”事件。
第四类潜伏间谍
潜伏间谍,这类间谍活动“含金量”最高,简单点说,就是有针对性的培养或者指挥一个间谍,打入目标国家或目标组织内部关键部门潜伏下来,等待特定时机被唤醒后,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就是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的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曾打入德国“盖世太保”内部,获取大量核心情报,后前往美国开展间谍活动被抓,最终以“间谍交换”的方式回到苏联,还被授予了“列宁勋章”这一苏联最高荣誉。
“制内”间谍的招募和训练
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间谍情报工作的“制内”人员都是需要经过严格挑选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忠诚度”。
间谍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制内”间谍人员必须是能够效忠国家或所服务的间谍组织。于是这种“忠诚度”被体现在了国籍上。毕竟,土生土长的国家公民相对于来自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外人”来说,效忠诚度是绝对要高很多的。
因此,大多数间谍情报机构挑选“制内”间谍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从出生就具备所服务国家的国籍”。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每年都会招募大量的“制内”间谍情报人员,有一个硬性条件就是“必须具有美国公民身份,并经过严格的背景调查”。(美国如何招募间谍,可参考本头条号《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花式招聘”》相关内容)
间谍情报组织会对“制内”间谍进行专业化训练,例如:对“行动间谍”进行武器、体能以及野外生存等方面的训练。当然有些“行动间谍”也可能来自于特种部队,本人就具备较高的作战水平,对这类“行动间谍”的训练相对可能就简单许多。
现实世界中的间谍
现实中的间谍都和平常的上班族,并没啥区别,更没有那种穿着英国贵族才会买的纯手工皮鞋,暴踹社会底层小混混的夸张形象,或者没事就把全球顶级手工跑车开到河里的败家子。更多的是以“某某公司”、“某某协会”、“某某基金会”的身份出现,用着商务笔记本、看起来文文静静、人畜无害,就像普通上班族一样的人,在“风轻云淡”之间完成间谍情报活动任务。
实际上,很多有名的间谍,大部分都是因为任务失败、相关间谍活动被曝光而“闻名”。“制内”间谍在别的国家开展间谍活动即使被抓,其所隶属的情报机构或效忠的国家都会积极开展营救,就算最终殉职,其家人和子女也会享受所一定的“特殊”待遇。真正的“王牌”间谍,最终都会全身而退,淡隐江湖、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