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更高贵,谁都不用“滚出娱乐圈”

7月16日,在银川乐堡音乐节上发生的李宇春粉丝“玉米”与夜叉乐队的“撕胯”事件,其实早在事件发生的同时,音乐先声就已从去了音乐节现场的朋友处得知。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摩擦,没想到发展到后来竟然上了微博热搜,甚至酝酿出了几个题目为“XX滚出娱乐圈”的10W+文章。

事情发展到今天已是第三天,双方基本都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件事也算翻篇了。但是从现有的言论走向和观点立场来看,“脑残粉”再一次成为了被抨击的焦点,而玉米这个走过12年风雨的粉丝群体也似乎再次坐实了“脑残”的身份。

“流水的音乐人、铁打的鄙视链”,音乐行业中的这条“鄙视链”一直都存在于很多音乐人和乐迷、粉丝的心里,不论这个行业处于发展的哪个阶段。而其中,流行乐和流行乐迷,在多数情况下则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

夜叉乐队

为何流行乐迷多“脑残”? 

“谁还没几个情绪失控的粉丝?” 

乐堡音乐节上发生的李宇春粉丝“玉米”与夜叉乐队互怼事件的经过,这里就不再赘述,现场的最真实情况,玉米、夜叉乐迷和路人各执一词,只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件事里没有绝对无辜的人。

但在个人看来,唯独上来先给玉米扣上“病态脑残粉”大帽子的行为,有失偏颇,粉丝在心理上接受不了也是可以理解。

疯狂粉丝也不是流行音乐圈的专属,不论是摇滚、嘻哈还是其他,谁还没有几个为音乐、为偶像如痴如醉到忘我的粉丝。音乐节上,大家都是花钱买票、经历路途奔波到现场支持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没有什么不同,更没有谁比谁高贵。

而说回到李宇春和她的玉米。和李宇春一同经历过2005年那场传奇造星运动的人,很多都已经不再活跃于当今的流行乐坛。反观李宇春,她去年的数字专辑《野蛮生长》卖出超3000万元的销售额,本人至今在音乐、时尚等领域都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虽然有死心塌地的玉米一路追随,但在外人看来,李宇春十多年来对音乐的态度却没有一丝的松懈,坚持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自己也早就开始音乐创作。

如果说《超级女声》让李宇春顶着“偶像”的光环出道,那么现在她与仅有光鲜外表的“小鲜肉”偶像,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之前在湖南台跨年演唱会上,碰巧看到压轴表演的李宇春,台下玉米整齐的跟唱让笔者至今印象深刻,也因此记住了《西门少年》这首歌。

李宇春《西门少年》

一提到流行音乐粉丝,多数人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是“脑残”,从过往的“刘德华粉丝杨丽娟借高利贷追星逼死父亲”、“韩流粉丝包车尾随偶像回家”,以及“私生饭”这个名词的产生,大家理所应当地认为,流行音乐粉丝圈更像是某种邪教组织,聚集着一群逃避现世、攀附权势的loser。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能否认,每个粉丝群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够理性的粉丝,但对于整个粉丝群体,我们还是要抱以公平客观地态度去看待,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同时,乐迷、粉丝作为目前音乐产业的主要消费力量,他们对于数字音乐发展、付费观念的建立、版权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以及行业新秩序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方势力的斗争

有的人也许会把这次玉米和夜叉乐队呛声看作独立音乐与主流市场、小众与流行之间的冲突,而李宇春恰是主流市场、音乐商业体制下的一个代表人物。

于是很多人翻出了去年上海理想音乐节的视频,当时到现场支持偶像的玉米,同样和同场演出的闪星乐队发生冲突,也是相似的原因,因为该乐队主唱赵梦说出了“春哥”这一在玉米群体里的禁忌词语。再往前搜索,发现其实早在2009年,李宇春在内蒙古的一次商演中,就曾遭遇台下摇滚乐迷往台上扔水瓶、恶言相向的粗暴待遇。用一个游戏术语来说,就是李宇春被“针对”了。

闪星乐队

摇滚乐作为尚未被完全市场化、未成为主流的音乐类型,因其长期半地下的发展状况,其实也已经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只是也许和有着长期市场根基和发展环境的流行音乐相比,受众规模略小,却也不能算是小众了。

而近些年,恰逢流行乐式微,民谣、电子、嘻哈等独立音乐迎来了发展时机。仍活跃的流行音乐人,为了消除和独立音乐以及与市场的鸿沟,也在努力地在作品中融入摇滚、电子、嘻哈等元素,同时也是帮助这些音乐类型元素向更大受众的市场传播。

在一些独立或者地下音乐粉丝的心目中,和别人不同、更加个性化的音乐才够酷,如果和主流大众听一样的东西,那并不能彰显“逼格”,于是从心理上来分析,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独立音乐忽然变得火爆的一个原因。

赵雷

“流行”的定义一直在变,它在过去可以是国语情歌,在现在可以是民谣、电子,未来也许就是摇滚、嘻哈音乐的天下,现在被独立音乐粉丝鄙视的流行歌,也许在未来也会成为小众音乐。

在笔者过往的认知里,一个在音乐行业打拼多年的音乐人,你非要说人家是“娱乐圈的人”,从而否定其在音乐上的成绩,这种说法很鸡贼,且一点也不高级。因此,不同音乐类型、受众群体间建立平等对话,真的挺重要

但是当别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李宇春”的时候,我也想不出答案,大概首先是因为玉米确实很彪悍,同时,这也是一场不同背景、观念、甚至是阶级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音乐节市场的僵局 

过去,音乐节基本上是独立音乐人的专场,除了平时Livehouse之类的小场地演出,音乐节成为独立音乐人集中曝光的大舞台。而现在,随着音乐节市场的红火,越来越多的新音乐节品牌加入市场争夺,也有越来越多的主流音乐人加入其中。

纵观2017年上半年的音乐节演出市场,基本上还是由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这种坐拥音乐人资源、用户群体、市场口碑的大音乐节品牌所统治,小型音乐节只能在阵容上复制大型音乐节,或者是另辟蹊径,做一些更加综合性的音乐节,而避过垂直音乐内容上的短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