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被孤立,家长要当好幕后军师
孩子被孤立,家长要当好幕后军师
2021年9月22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一个家长最近很苦恼,为啥呢?她说,她的孩子被孤立了。
孩子中午不回家,为了给孩子补充点营养,这位妈妈每天都会给孩子带点水果,并且削了皮,切成块,给孩子包装好。她一再叮嘱孩子一定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孩子也听妈妈的话,总是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分享妈妈准备的水果。开始还很好,大家一起吃水果,快快乐乐的。但时间长了,矛盾就出来了——其他几个孩子只管吃人家的,自己带了水果却不共同分享。于是,这个孩子慢慢地也不想和几个朋友分享自己的水果了。
那几个孩子见她不再分享水果,心理就不平衡了,经常说风凉话,说她“吃独食”,联合起来孤立她,不和她说话,不和她玩。
因为是新转的一个学校,认识的人不多,孩子被孤立,感觉到心里很不舒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听完家长的叙述,我突然想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心地特别善良,每次经过街道上一个乞讨的老人身边时,都会掏给他10块钱,这位老人也是千恩万谢,阿谀奉承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又经过乞讨老人的身边,往他的碗里放了五元钱,正要转身走去,却被乞讨老人喊住.
“今天怎么少了?不是十块吗?”老人有些不满地问道。
“不好意思,你看,我现在结婚了,也有了孩子,开销大了许多……”
还没等年轻人解释完,老人生气地说:“你这人真不行,怎么拿给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和孩子……”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但反映的社会现实却不容忽视。老祖宗常常说:升米养个恩人,斗米养个仇人。这个孩子天天分享水果给同学吃,时间长了,这样的分享成了“理所应当”的给予,接受者就感觉这是自己应得的——“你就应该天天给我拿水果吃”。一旦你拒绝了他们的要求,那你就成了坏人,被他们喷,被他们孤立就再正常不过了。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家长不要过分担心,也不要深度掺和,当好幕后军师,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建议就可以了。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太放在心上。
本来吧,作为五六年级的小孩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极为正常的事儿。刚才还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下一秒钟就可能大动肝火,反目成仇,水火不容,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可是,很有可能睫毛没干又玩到一块儿去了。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白:小伙伴之间闹点矛盾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把心放宽,说不定过两天就又合好了。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斤斤计较,要继续分享。
获得与付出本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处于相对平衡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才能保持最好的状态。综观这件事的起因,不在自己的孩子,是其他几个孩子太小气,只想索取不想分享。那我们的孩子怎么办?我觉得鼓励孩子继续分享。告诉孩子,为人要大气,不要斤斤计较。只要自己的心胸足够宽广,才能容纳更多的朋友,才能在不断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第三,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小圈子,结识新朋友。
许多孩子都会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几个“闺蜜”或者“铁哥们”整天形影不离。一旦友谊的小船翻了,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也会努力地示好,期待再受到小伙伴的认可。但是,如果经过努力,依然无法挽回,那就随它去吧。不用因此太难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没有一个人会陪你到永久,在生命的列车上,所有的朋友都只是我们生命列车上的乘客,说不定在前面的哪一站就下车了。一所学校里有许许多多的同学,从自己的“小房子”里走出来,试着去结识更多的朋友。
第四,家长要引导孩子与朋友相处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产生美,恰当的距离才能保证友谊长青的魅力。有了这个“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的关系才更理性,不会一味地去索取,也不会因为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伤心、难过、生气。如果朋友之间走得太近了,那离闹矛盾也不远了。就因为觉得关系铁,说话、做事缺少分寸感,好得像穿一条裤子的时候,就离闹矛盾不远了。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多与孩子沟通,随时关注孩子的友谊动态。不要让“暂时的孤立”演变成长期的“冷暴力”,更不能发展成更为严重的校园欺凌。一旦如此,对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都是一种悲剧。
孩子之间闹点小矛盾纯属正常,作为家长既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也不能大惊小怪听风就是雨。当好军师,当好参谋,和孩子一起分析,找准原因,选对方法,孩子的事还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吧!
附相关链接:
张学勇,男,山东泗水人,一级教师。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道弘教育集团特聘讲师,泗水县首届儒学讲堂名师、泗水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泗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泗水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手,第二届“爱心杯”全国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书。《中国教师报》《校长》《中华校园》等杂志报刊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封面人物。在山东、湖北、甘肃、安徽、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河南等地与交流分享100余场次。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长按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