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李清照

 

作者丨 仓央容若  朗诵|建英 (柏拉图)

她是承苏轼豪放风骨之巨匠,她是于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她是开婉约一脉之名门闺秀。同时她的家国情怀和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她就是风流无二的李清照。

元丰七年(1084年),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精于经学,长于文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饱读诗书,才性淑真。依据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女孩取名清照。她自小就滋养在如此才学的世家里,日日熏陶在诗书礼义的教化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早早地崭露出了卓尔不凡的才气。

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她带着醉意划着小船在蓬勃艳丽的荷塘间穿梭,写下了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写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青春年少的李清照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京都的繁华使她诗文里多了些风月绮丽。

海棠开时,春已过半。晨起的李清照,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惊觉春天快要结束,似乎一场醉酒,卷帘庭院,见那海棠仍旧傲立枝头,她又不禁感叹,写出了一首名震朝野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正当一颗新星在词坛上冉冉升起时,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遇到了21岁的赵明诚,两人一见钟情,缔结了一段令时人倾羡不已的美满姻缘。冠绝古今的大才女也终归逃不开人间烟火,优秀的女人更需要爱情来释放她的才华和美丽。

从此,李清照告别了青春烂漫的少女时光,走入了婚姻和家庭。婚后,两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互相切磋诗词歌赋,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李清照时而在词里写“此花不与群花比”,时而又说“自是花中第一流”,显然她过得快乐又自信。如此琴瑟蜜和、情趣丰满的幸福生活,写满了她的薛涛笺。如此两情相悦的感情,滋养了他们的才华和灵魂。夫妻醉心于此,志趣相投感情愈浓,便有“赌书斗茶”的雅事流传。纳兰容若曾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之句悼念亡妻,可见其逸事已深入人心。

他们身在高门,必然遭受高门的显赫与倾颓,随着元祐党争,李清照一家受到牵连。刚刚相守在婚姻生活中的二人,便趋向了离别。无奈,赵明诚只能十里长亭洒泪送妻,望着李清照纤瘦的倩影消失在离别的路上。李清照那热烈的情义,很快就将离愁转为思念,化为笔下一首首玲珑精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看到妻子寄来的相思词,既被她的才情倾倒,又被她的柔情感动。读了一遍又一遍,犹如娇妻在怀,如醉如痴。又到重阳节,李清照望眼欲穿,思夫心切,见丈夫迟迟不归,又写了传诵千古的《醉花阴》寄给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以菊花自喻,菊花被秋风摇撼蹂躏,自己也被那相思的愁苦折磨得日渐消瘦。然而政治斗争的变幻莫测,使她不能左右,她唯一可做的,便是对丈夫不离不弃、死生相随。

大观元年(1107年),曾经深受皇帝信赖的赵明诚一家,被复相后的蔡京诬陷,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赵明诚也失去了家族荫封的官职,从繁华的汴京屏居到的归来堂,他们在平淡中充满爱意,坚守本心,如清风明月般释然视之。

宣和二年(1120年),赵明诚重新被起用,任命为莱州郡守,蓄养侍妾和歌伎,二人的感情生出嫌隙。李清照作为一个才情傲然的女子,可想她心间是多少的愁,又是多少的痛,就写了那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只可惜,他们未能生在太平盛世,正当李清照在淄州协助赵明诚搜集、考订金石文物时。金人攻陷大宋都城汴京,掳走国君,史称“靖康之变”。时代的风雨以如此猝不及防之势袭来,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逃脱不开。

国破逢家难,天地一片凄风苦雨。赵明诚南下金陵为母奔丧,李清照独自赶回青州,夜以继日地筛选文物准备南运。随着局势日益动荡,打击和损失接踵而来,李清照却是在此刻显出了过人的胆识与魄力。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任建康知府,城中发生叛乱,赵明诚竟旁视不理,并仓皇弃城而去。之后叛乱平定,赵明诚被朝廷革职。当李清照与赵明诚行至乌江,李清照看到流离失所的场景,想起丈夫弃城而去的懦弱,李清照面对滚滚江水,有感而发写下了笔力千钧的名作《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为女子的李清照,诗词多清婉流丽,很少有这样壮怀激烈的诗作,赵明诚对此羞愧难当。

之后,49岁的赵明诚赴湖州就任,一路车马劳顿,又逢气候酷热难忍,刚到建康,已是疟疾缠身。李清照得知消息后连夜启程,匆匆前往,也只能是见赵明诚最后一面。46岁的李清照失去了当年赌书泼茶的夫君,只觉得天地茫茫间,云中再无人能寄锦书来。

时值深秋,李清照心伤难忍,想起那些旧事过往,又触及现在天人相隔的凄惨境况,不禁黯然泪下,写下了《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乱世的硝烟战火里,留不住山水秀丽的人儿。李清照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为着赵明诚生前所托,只得从深挚的悲伤中勉强走出,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在千军万马挥师南下的战乱里逃难。在逃亡里,她的青丝染成了华发,即使随身的文物被盗,寄存的文物被焚掠一空,却也以柔弱的身躯苦苦支撑。

在李清照大病一场后,作为“夫妇擅朋友之胜”的志同道合者,对丈夫以毕生心血编撰的《金石录》无比珍重。就在赵明诚逝世五周年之际,李清照重读此书,挥泪写下了堪称感天地泣鬼神的《金石录后序》。殊不知她的泪,早就流尽在了无人陪伴的双溪舴艋舟。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此时诗词是她唯一的安慰与宣泄之所。当风吹落一地黄花枯叶,夹卷着颓败的气息扑向李清照的薄衫单裙,千愁万绪堆积写下了无法以言语表达的伤恨与痛楚的一曲绝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幸运如她,遇见了赵明诚;不幸如她,碰上了张汝舟。就在李清照孤苦无依、身心憔悴病倒之时,张汝舟趁虚而入。为了从悲痛中走出,为了在生活中依靠,李清照毅然顶着世俗之风,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

然而,人心叵测,现实又给了她致命一击。婚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竟是道貌岸然、庸俗低劣之人。张汝舟原形毕露,娶李清照也只是占有她仅存不多的文物,同时还对李清照动辄打骂。

红尘迷惑,人难免会走错路看错人,聪明的女人遇到烂人懂得及时止损。为了脱离苦海,胆识与聪慧双修的李清照,即使在暮色仓皇的晚年,也依旧不改辉煌。她或许会为了挚爱的离去而苦痛悲伤,但绝不会在无耻之徒面前显出半点的软弱与妥协。李清照宁愿坐牢,宁愿受世人讥笑,她依旧将张汝舟告上公堂。最终,张汝舟被定罪,李清照也进了监牢,好在有好友搭救,九天之后,李清照得以重获自由。

在李清照顺利解除与张汝舟的婚姻关系后,却也因此遭受了当时与后世无数的诽谤、辱骂与责难。她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好在还有词,还有酒,还有情,还有骨子里的风流。

彼时南宋朝廷南渡建都临安,偏安一隅的世人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颓靡生活。半壁江山岌岌可危,李清照始终清醒自持、忧国忧民,她没有在凡尘的惊涛骇浪中曲意逢迎、拔节而出。

晚年茕茕孑立的李清照回想起她的一生,输尽了她一生的欢乐,也输来了她半生的哀伤。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71岁的李清照在南宋的天空中陨落,而她的名字,与明月同辉,清雅照人间。无论沧海桑田如何转换,红尘世道如何轮回,李清照的万丈荣光却穿越千年的岁月,如一盏孤灯,高悬在千年历史的天河。

任时间如沙流失,却没能磨损她消耗她。相反她安之若素地在时间里成为自己,没有辜负上天赐予她的才华。今天,我们纵观这位伟大词人独具风姿、个性十足的一生,有“沉睡不知归路”的尽兴,也有“不管黄昏”的欢愉,但是更多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苦守和“伤心枕上三更雨”的凄苦,以及“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奈。恰是这些磨砺,才有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干云豪气,冠耀千古婉约词。

读李清照的词,是那样绝美,我为她的词而痴,心里空旷寂静异常,如同在时间的漏缝间以清淡节奏缓缓绽放的花朵;仿佛她就在我面前,在轻浅讲述一路走来的悲欢;又好像她在历史的天空中遗落的一行行婉约的封藏。

作者:仓央容若,原名许志刚,甘肃古浪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风网甘肃站站长,甘肃良知教育创始人,校刊《晨曦》编委、业余画家。著有诗集《西北孤莲》,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中国收藏家》、《青年文学家》等国家级刊物。

朗诵:建英 (柏拉图),一位对朗诵艺术执着追求的春城女子。语言艺术高级教师,(教育部)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朗诵教学多年,对朗诵艺术有独到的见解。音色纯净通透,富有质感,给大家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视听享受,并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