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 焦虑

◎苑广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陈词滥调就不说了,但对于真正喜欢读书的人而言,说读书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幸福,相信很多人都会表示同意。

然而读书也会让人焦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读书的焦虑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书太多,读不完,永远都读不完;二是读不懂,很多书,哪怕是你本专业,和你所从事行业密切相关的书,你都读不懂。

在一个出版业繁荣,人人可出书的时代,每天每月每年出版的新书汗牛充栋,更别说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旧书了。仅仅北京大学一个图书馆,藏书就超过800万册,全国有多少图书馆,加起来有多少藏书?

我几乎每周都去市图书馆,每次借四五本书,这周看完,下周归还,一年50多个星期,周周如此,但图书馆书架“上新”的速度,还是远远超过我读书的速度。而我这还仅仅只是去了“现代文学阅览室”,除此之外,还有专业书籍的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少儿图书阅览室……

这确实是一件很幸福,也让人很焦虑的事情。幸福的是我这辈子都有了永远读不完的书,焦虑的是我阅读的过程,就是挂一漏万的过程,好像我读的书越多,那么被我遗漏掉的书也就越多,这些被遗漏的书里面,会不会有很多不该错过的经典之作?这就需要我具备遴选图书的一个方法或技能,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读不懂的焦虑,则来自于学历不够,知识储备不足,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很无奈的事情。前些日子,想学习散文写作的我,特意买了复旦大学创意写作课教师,也是知名女作家张怡微的《散文课》,这是张怡微把自己给创意写作硕士们上课的教材整理成的一本书。虽然书里面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当这些字组合在一起,我就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比如“景语”是什么意思?“一切景语皆情语”又该如何理解?“散文语言的物质性”又是什么?

虽然我在写作上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也兢兢业业写了十几年了,发表的文字也算可观,竟然连一本教写作的书都看不懂,要是还不焦虑,那就太不上进,太麻木不仁了。好在我还有时间,还可以继续学习,虽然再去考个研究生去大学听课,似乎不太现实,但至少还可以自学,成才不成才的,先不管了。

读书引发的焦虑是真实的,但这种焦虑背后的幸福,同样也是真实的。反过来想想,如果想读书却无书可读,就像小时候家里除了课本再也找不到带字的纸张,书店里有书但自己又一本也买不起,那才是真焦虑、大焦虑、无法克服的焦虑。现在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图书馆,进门就有几万册图书任你挑选,简直像老鼠掉进了米囤,焦虑的是从哪边开始吃起,而不是没有米吃,明天就要饿肚子。同样是焦虑,此焦虑显然不是彼焦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