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下双塔立,拜寺沟内觅古迹--寻访银川拜寺口记
知道拜寺口,还是在宁夏博物馆。
先是一对双塔,亭亭玉立,耸峙在贺兰山下。
尔后是一座方塔,与承天寺塔并列展示,很有特色。承天寺塔已经去看过,宁夏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塔。地位能与其并列,当不简单,于是就萌生了想去看一看的资料。
网上搜索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这座塔已经于1990年被盗贼用炸药炸毁。在宁夏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时,发现珍贵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经书共9册计10万字。其中《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不仅是孤本,而且是木活字印本。并且居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改写了我国的印刷史,将我国的活字印刷提早了一个世纪。
此事曾在全国引起轰动,并且有国家领导人及公安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示限期破案。但迟到今日,竟然因“难以取证”之类原因,未能破获,已抓获的数位嫌疑人被释放,被盗文物下落不明,且不知被盗多少重要文物;曾拟议的复建计划也不了了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考古的基础上,于2005年出版《拜寺沟西夏方塔》一书)
用炸药炸文物,可谓文物被盗史上前所未闻的奇事。自此后,拜寺沟方塔,永别人间。
不过,拜寺沟方塔遗址仍在,残砖碎瓦仍在,附近的寺庙建筑遗址仍在。附近的山沟里,还遗址有大量的岩画、西夏离宫遗址群等,还有长城墩台,就冲拜寺口双塔,也值得前去探访。
于是,11月10日周日休息时,与两位同事一道,打车前往该景区。
周六的细雨,在贺兰山上形成不小的降雪。远处高高的山脊线上,白雪皑皑,顿时给单调的旅途增加一道风景线。
车过滚钟口,前方的山腰上,一座墩台清晰可见。其实,贺兰山北段的长城,虽然墙体不连续,但沿线的烽火台一直不断。这在走访各段西长城时,除明显的墙体外,还存在着一连串的烽火台,一路络绎不绝,已经是被证实的存在。
车子继续前行,贺兰山巍峨耸峙,高耸入云,险峻的山脊如利刃一般直刺天空,苍天也为之惊栗动容,变了颜色。苍穹之下,山峰之侧的台地上,两座塔相距数百米,相互呼应,如同两把利剑,高擎直入云天。
车至景区门口,大门紧锁。门口有块牌子,自11月1日起,景区因防火关闭。
(距离起点0.00km 当前海拔1340m)
有些不甘心。恰好绿栅栏有两扇倒伏在地。于是准备寻机看是否能够进入景区。
绿栅栏之后,乡村水泥路两侧还有一道铁丝网。于是继续沿铁丝网外侧的干涸的沟谷或河道,向村庄和景区方向前进。
沿铁丝网前行数百米,前面出现第二道绿栅栏,在此附近铁丝网有一处低矮处,应是有驴友经常从此处翻越,于是我们也进去了。
走不多远,从后方大门口过来一位保安人员,告诫我们不要进入,照张相赶紧出来。
网上也没有查到景区关闭的消息,今天这一趟,真是运气不好啊。
于是就近远眺一番双塔。正好我把上次买来做春节孩子礼品的望远镜带在了身上,大致可以看到佛塔外侧壁龛上精美的佛像,可惜无法拍照拍下来。
正对着路的西侧,似乎是一座墩台。
东南方向,是似乎是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方的山口,似乎是一段墙体。
目光向更远的偏南的方向看,山头上还有两座疑似烽火台。
这些墩台烽火台,是真的长城的附属设施吗?那段疑似墙体,会是真的墙体吗?
查询长城遗产网,显示拜寺口及拜寺沟有敌台一座,有烽火台一座,这应当是靠近拜寺口较近的两处遗迹。
而较远处的两座疑似烽火台,会真的是烽火台吗?
根据在别处对长城遗产网的比较,其遗漏的信息比较多。例如:
箭扣至黄黄城之间,漏了擦石口关--鹰飞倒仰的“秦皇旧址”长城、旺泉峪外侧的三座疑为北齐的墩台(擦石口关也有一座也没有标识)、杏树台北的三道关(三道边子)三处长城遗迹,因此,长城遗产网的遗漏不少。以此判断,拜寺口向南的两座疑似烽火台,尚不可予以否定。
放大拜寺口附近的长城遗产网地图,竟然有三段长城山险墙,在贺兰山最内侧山口深处,还有两段,只是那段山险墙较短。根据贺兰山沿线长城设施的分布,一般在山口会设两三道防线,最为明显的,是三关口长城,那三道均有墙体(参见两步路帖子《塞外黄尘掩忠骨,边墙依旧访孤魂--独行宁蒙边界三关口长城》https://www.2bulu.com/spaceindex/goto_My_Art.htm)。上周去大水沟,沟口有敌台与山险墙构成的防线,沟口往山谷深处走约1公里有一段墙体,过上庙往深谷深处走,还有一道数座墩台构成的防线,也是三道防线。
那段疑似墙体,也许不是夯土墙,但应当是山险墙,将山体铲削而成的长城设施。
仔细观察这三段山险墙,其实是两种颜色叠加而成,明显的是明长城山险墙的红色线条,背后却是秦长城的墨绿颜色。就是说,此处的三段山险墙,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利用修建的明长城防线?如果是,这又将是一段更加久远的历史。
在上面这张长城遗产的地图上,还出现了一个地名白寺口。在普通的地图上是没有的。其实,白寺口即拜寺口,这个地名还有一个叫法,“百寺口”。所谓百寺,是这一带曾经存在100余座寺庙,现今均已不存,但沟谷深处还残留着大量的遗迹。
最为明显的,是在景区大门外远眺的山坡下的台地上,这处规模可观的寺庙遗址台基。
在路上徘徊了一会,遇见一位护林人员,由于方言口音的问题,并不能听明白他所有的话。但大致他的意思是鼓励我们往里去,遇见有人问,大不了就说不知道。
于是我鼓足勇气继续往里走。
据说在这双塔附近的山坡上,考古人员发掘出10排62座喇叭式实心砖塔塔基,应是历代僧人骨灰安葬处。
眼看离景区只有数步之遥,见到了那位之前见过的保安,随之而起的是一阵暴跳如雷的咆哮,原来是他们的领导,一位身穿迷彩服的男子。凶狠狠地把我们赶了出来。
想着去大水沟时,路过公安管理站,路过里面一道工作人员看守的门,根本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形,出来时,工作人员还跟我打了个招呼。怎么这儿这么凶恶。没办法,我们只有离开。
其实,即使放我们进去,因为有一位年老的女同事,也不可能走得太远了。山上的敌台与烽火台,因为没有合适的鞋子,我也无法登山上去察看。
于是跟随咆哮的保安负责人出了景区大门。此时打车不好打,只好厚着脸皮求其他游客带路,恰遇三一重工组织活动,搭他们一位先生的车,去往滚钟口景区。
滚钟口景区内只是数座后修的小庙与白塔,值得一看的只是数处唐后期寺庙遗址以及西夏离宫遗址建筑群,风景一般。随后结束行程,让好心的三一重工朋友带至可以打车的路口,打车返回银川。
2019-11-10,次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