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生命的金色种子
今天的主题,来讨论一下金色种子。
所谓金色种子,就是生命的闪光点。
我喜欢金色种子的说法。首先,金色是弥足珍贵的。其次,只是种子,需要培育才能发芽、才能开花、才能结出果实。
金色种子或许是兴趣爱好,或许是某一方面的特质。它是能够让我们与众不同的根源。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色种子,与身俱来的。只不过有的人发现的早,有的人发现的晚。有的人却从未发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发现、培育金色种子。
6月份在北京听任泽平讲课时,他说到对未来成功的理解:找到一个好赛道,干十年。我深以为然。
我越来越觉得,对于人生成功来说,衡量的时间单位是十年。也就是现在的播种,你必须有耐心等待十年,才有收获的可能。而不是早播晚收,也不是春播秋收。
我甚至极端的认为,不值得做十年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去做。只有把时间尺度拉到十年这个长度,才不会投机、才不会短视,才能减少对一些无谓之事的关注。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这也才成为了专注的门槛和护城河。你费尽十年才能得到的,也不会是其他任何人轻易可以获取的。
刻意练习中的一万小时理论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和佼佼者,都需要长时间的不断付出和磨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扭曲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有太多的机会让人还没开始努力就成功了,莫名其妙就成功了。比如当年只要拿下央视的广告标王,产品马上就供不应求。成为标王需要付出多少时间的代价吗?不需要。这使得整个社会始终处在急功近利的状态中。
而现在,快速发展的空间已经几乎完全被填满了,红利也已经消失殆尽。这让很多人无比焦虑。新旧模式转换,才是真正考验的关口。我看到过去未经努力就取得成功的人,正在一点点退还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在未来,还幻想过去那样的快速成功,本身就注定了失败。事实上,未来的状态才是常态。
在对心理学的学习中发现,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不同人群的发展变化,持续关注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比如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之前的国内很少有学者能有这样的耐力和持久力,一个项目能坚持认真做一两年就算不错的了,也就不可能取得什么有价值的成果。在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关注中,发现世界上寿命超过两百年的企业,大部分都在日本。不盲目追求规模、始终专注于品质的提升,才是企业这种组织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在很多人感慨寒冬的时候,我倒觉得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依赖资源、背靠大树、粗制滥造、贪大求多、急功近利,都将成为过去。
我欣慰的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一直长期坚持自己的追求。也就是以十年为单位,努力培育自己的金色种子。就在昨天,我的大学班级的群里发出来两个内容:
一个主角是郭祥虎,专注研究投资十几年。我自己的股票账户早已交给他。过去在我的伯乐计划之二中曾经提到过他。我说我现在所走的路,不过是郭祥虎十几年前就一直在走的。一个朋友以长篇大论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认可。这难道不是郭祥虎金色种子发芽的证明吗?然而真正的收获还没有到来。
另一个主角是汪涌泉,专注茶叶十几年。我已经很多年只喝他的茶叶了。前几天他和他的岳西翠兰刚刚获得了中华茶奥会的铜奖。这也是他金色种子发芽的最好证明。他在班级众筹的新工厂,很快就可以投入生产了,遗憾的是我目前没有余力参与。
他们两是我大学同学中,长期专注一件事的代表。而我才刚刚开始了这样的征程。
这个公众号开设快一年了,已经写出341篇内容。虽然现在关注的人只有三千多,大部分内容的阅读量只有一两百,这又有什么呢?即便能够写出让这三千多人满意的内容,让经常阅读的一两百人有收获,就已经足够有价值了。很快到来的公众号一周岁生日,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纪念,虽然非常值得纪念。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我必须能够写出更多精彩。否则,根本就不应该做这件事。
我的职业跨学科终身学习,也才刚刚开始半年,我才看了几十本书,能够讲几个主题的课程而已。短时间不可能取得什么惊人的突破,事实上我已经足够幸运了,能够继续下去就好。我必须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知识的获取和传播上,这是我现在创造价值的主要方式。
十年磨一剑。面向未来,我们都必须习惯于少一点短视和功利,多一点付出和坚持,在时间的作用下,生命的金色种子迟早会发芽的。
今天结尾的一句话是:你的金色种子是什么,你打算把未来十年花在哪件事上?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