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00多年前摄影师探访土司官寨,百姓生活那叫一个贫苦
捉虱子。
土司就是土皇帝,治理特定的少数民族区域。封建朝廷会对土司进行授权敕封,“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代代相传;土司也需要向封建朝廷输诚纳贡,不得反叛。
官寨内的琼鸟。
相传瓦寺民众是琼鸟卵生的后裔。普贤菩萨化身为琼鸟,在琼部山上停留时,产下白、黄、黑三卵,卵生三子,其后分别成为瓦寺、丹本和巴底。瓦寺民众都敬奉琼鸟,视之为图腾,相信她有降魔伏怪、护佑平安的能力。
破衣烂衫的少年。
瓦寺土司始封于明英宗时期,初期只领6个村寨,此后不断发展。明清易代之际,瓦寺土司主动向清军投诚,并协助清军进攻成都,深受朝廷重用,其实力迅速扩大。
官寨里的居民。
清中期,瓦寺土司实力达到顶峰,辖境不仅包括了汶川县大部分,还延伸到茂县、理县、都江堰的部分地区。清后期,受“改土归流”影响,朝廷削减其属地,尽管如此,仍领有28个村寨,占据汶川县三分之二的面积。
抱着酒壶的男子。
土司制度非常落后。土司就是农奴主,对治下民众实行政治压迫、经济剥削,造成普遍的贫困。从甘博拍摄的作品来看,那些百姓衣不蔽体,住房简陋破旧,生活那叫一个贫苦!
土司索代赓和他的儿子索观沄。
索代赓是第23代土司。他于1930年去世后,其子索观沄继任为第24代土司。
官寨里的民房。
清朝末年开始,瓦寺土司做了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事。第22代土司索代兴(索代赓之兄)参加了川西的哥老会。1911年,索氏兄弟与革命军联络,参加保路同志会,组织同志军,发起反清起义。据记载:“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保路军兴,川督赵尔丰频危,飞调驻松巡防军,驰援成都,以镇压革命。代兴率士兵千余人,截击之于茂属白水寨,大败之,复令其弟代赓,率士兵六百余,出三江口游击,与清兵转战于郫灌道上。赵尔丰以援军不至,被杀,清祚亦相继沦亡。旋奉委为屯土统领。”
吃饭。
民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不再对索氏家族进行土司的授权,但作为屯土统领其权力如同土司,并未动摇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变化在于,原来的农奴主与农奴的关系,演变为地主与佃农的关系。
筛稻谷的老妇。
这一时期,索氏子弟大多接受过新式教育,其行为举止能紧跟社会大势。抗战时期,积极支持抗日战争。有学者在研究瓦寺土司家族在抗战期间的表现时说:“抗战时期,(索观沄)抓紧训练兵士,立志出川杀敌,后因中年病故未遂其愿。”
耕地。
1940年,索观沄病死,其子索国光继承父业。新中国建立后,索国光愿意接受和平解放汶川,其后担任汶川县政协副主席。由此,历经500余年、传承25代的瓦寺土司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