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件事,肺癌患者忍了才坏事!
根据疼痛的数字分级法(NRS),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癌症晚期的疼痛,足可以被划分为10级疼痛。
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力不一样,但是能生抗重度疼痛的硬汉还是少数。所以面对能达到十级痛的癌痛,大家就老实求助止痛药和专业医生,别忍着怕影响肿瘤疗效了。
不痛,生活质量才有保障
图片来源:pixabay
今天肺腾将总结肺腾病友群内各位患者和家属经常问起的癌痛问题,一次讲清癌痛的不同种类以及处理建议。最后还有常问问题总结,如果你有没被解决的疑惑,欢迎评论区留言,肺腾助手帮大家解答。
癌痛
癌痛(cancer pain,CP)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超过一半的癌症患者在其疾病病程中遭受严重的疼痛。癌痛不仅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
癌症患者的疼痛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性疼痛,约占60%~75%;治疗相关性疼痛(特别是化疗和手术),约占10%~20%;与合并疾病相关的疼痛,约占10%。
癌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癌细胞、外周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欢迎留言处与我们分享你的抗癌痛经验,给更多人帮助。
你的痛是哪一种?
我们常说的癌痛,不仅包含癌症直接引起的疼痛,还有进行癌症治疗所产生的疼痛。
| 癌症引起的疼痛类型
肿瘤微环境相关性癌痛: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发生、生长及转移所处的内外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产生和分泌的致痛介质可引起疼痛。
癌症诱导的骨痛:癌症诱导的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疼痛,也是肿瘤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与炎症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癌症相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癌痛(neuropathic cancer pain,NCP)也是常见的一种癌痛类型,约18.7%~21.4%癌症患者伴有NCP。
|| 因为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
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是众所周知的,但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疼痛经常会被忽略,如化疗、放疗及手术等引起的疼痛。
化疗导致的疼痛: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IPN所继发的神经性疼痛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主要来源,并显著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CIPN和其所继发疼痛的发生率与化疗药物的种类、累积剂量和疗程长短相关。化学治疗可通过改变周围神经和免疫细胞的功能,最终导致持续的神经病变和疼痛。
铂类药是治疗许多实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这些化合物通过与DNA形成铂的络合物从而抑制DNA合成与复制。由于背根神经节不受血脑屏障的保护,背根神经节细胞内的DNA同时受到影响,使背根神经节损伤,产生与铂类相关的神经毒性作用,继发神经性疼痛。铂化合物进出细胞的能力与铜转运蛋白(CTR1)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s)有关。最近的研究发现CTR1和OCTs可促进铂类药物转运到感觉神经的背根神经节,引起神经损害,产生继发性神经疼痛。
紫杉类药物是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但这类药物也可作用于多种感觉神经,引起剂量相关性手脚感觉异常、感觉缺失甚至疼痛。
放射治疗导致的疼痛:放射治疗引起肿瘤患者神经性疼痛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放射导致周围组织纤维化压迫神经、直接损伤神经或损伤周围血管间接引起神经损伤有关。周围神经损伤一般在放射治疗后数年出现,其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与放射总剂量、放射技术、是否联合手术或化疗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放射治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或神经周围组织损伤使长期生存的患者出现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神经痛,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导致的疼痛:手术治疗是许多早、中期实体肿瘤最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也可引起术后慢性疼痛。某些类型的手术如肺肿瘤的开胸手术、乳腺癌的乳房切除术、骨肿瘤的截肢术等,约10%~50%的患者由急性术后疼痛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CPSP),其中有13%的CPSP患者发展为中到重度疼痛,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CPSP发生机制未明,但可能与神经元受损、神经可塑性、持续炎症、下行传导通路的改变等相关。
常见镇痛药物
癌痛药物根据镇痛的强度分为3大类,这个3阶梯分类法仍是癌痛药物治疗的基础。常用的癌痛治疗的药物又分为非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
癌症止痛三阶梯原则
使用镇痛药要注意以下两点:
不主张联合使用两种非甾体药物:由于不仅不增加疗效,而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故不主张联合使用。当非甾体药物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将明显增加 。如果需要长期使用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药物;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则只增加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
阿片类药物是中度和重度癌痛治疗的基础用药: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不宜口服指征的患者也可考虑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及经皮给药等)。另外应按时用药,即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关于癌痛的常见疑问
结合上述的综合介绍,我们再结合大家实际产生的问题一一解答:
Q
我吃止痛药反应好大,是不是过敏?
答:首先要阐明的是对阿片类止痛药物过敏的患者十分罕见。千万不要把常见的阿片类不良反应当成是过敏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排尿困难、多汗以及皮肤瘙痒等。对于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1: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性也不一样,出现的副作用严重程度大不一样。2:对于大部分副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给予预防性使用对症治疗药物缓解症状。3:大部分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1-2周后出现耐受,也就是说大部分副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只有便秘等极少数副作用长期存在。4: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药物或是给药途径甚至镇痛方式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Q
吃了药,打了针,疼痛还是止不住,怎么办?
答:按传统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治疗,仍然控制不佳的癌痛,我们称之为顽固性癌痛或者难治性癌痛。针对这一部分患者,多模式镇痛方法的使用使得镇痛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简单地说,多模式镇痛就是联合使用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及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镇痛的最佳效果。
药物上:如镇痛药物,镇静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的联合使用,镇痛方案上:微创介入、化疗、放疗以及心理治疗的联合使用;具体到镇痛技术上:如病人自控镇痛,经皮椎管内输注港植入术,神经阻滞,神经毁损,这些技术创伤小,效果也很好,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疼痛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对于顽固性难治性癌痛患者,不单纯是吃吃药,打打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多模式镇痛,依然能达到确切的镇痛效果。
Q
非阿片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哪个更安全?
答:需长期镇痛治疗者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阿片类药镇痛效果显着,无封顶效应,长期服用对胃肠道、肝肾功能的影响远小于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Q
我对疼痛比较耐受,只想尽快治疗肿瘤,小痛应该也解决不了
答:镇痛目标是缓解疼痛,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Q
用了止痛药有呕吐、便秘这些症状,不如停药?
答:有些药物,比如阿片类药物,的确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但这种现象会有一个耐受过程,在用药初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做一些对症处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除便秘以外的其他副作用大部分会减轻或消失。因此,出现症状时不建议立即停药。
Q
用过高阶梯的药物后,低阶梯的药物对患者是不是就无效了?
答:三阶梯治疗”中的高阶梯、低阶梯不是表示疾病,而是表示患者现在的疼痛程度处于哪个阶段。患者是处于中重度疼痛,就用中重度的药物,如果后面只是轻度疼痛,就改用轻度的药物。也就是说,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下来,相应的镇痛药物的阶梯也要降下来。换句话说就是把强阿片类药物慢慢撤掉。
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往往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肿瘤微环境、癌性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手术及化放疗等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疼痛。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正确服用止痛药物,解决的不仅仅是“疼痛”问题,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食欲和心理状态,增强抵抗力,同时再辅以相关的积极治疗。对癌痛患者有极大帮助,从而长期带瘤生存。
参考资料:
张文颖,姜斌.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845-1848.
王薇,曹邦伟,宁晓红,李冬云,王甦,裴文仲,罗健,陈火明,李君.北京市癌痛控制20年进步与挑战——北京市多中心癌痛状况调查(FENPAI4090)[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5-12,17.
BANDIERI E, ROMERO M, RIPAMONTI C I,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low-dose morphine versus weak opioids inmoderate cancer pain [J]. J Clin Oncol, 2016, 34(5): 43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