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丛》岩茶选拔现场,遇到带茶梗的水金龟,是种什么感觉?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最近,频繁试茶ing。

中秋前夕,各家岩茶们扎堆登场。

每天摆在茶桌前的新品茶样,堆起来,能摞成小山。

正岩老树黄观音、水帘洞的两款老丛梅占、于和伟家的木质丛和花香丛(慧苑老丛)……

以及我们在大半个月前,就开始试角的四大名丛。

不出意料,每年的四大名丛试茶,总是一波三折。

以至于,快被一众老茶客催爆了的四大名丛。

到现在还是没能排上档期,顺利上新。

哎,一叹。

要想凑成名丛界的“四全四美”,急不来。

《2》

按村姑的选茶思路,做四大名丛,铁罗汉很重要。

因为,自从大红袍从名丛界里,单飞成“茶王”后。

铁罗汉,正式成为四大名丛之首。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

选到了铁罗汉,再选其他茶,便能轻松许多。

但不巧,好事多磨。

原本一开始是想选铁罗汉的。

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兜兜转转间,先定下了白鸡冠。

再后来,试了一圈茶,才终于定下铁罗汉。

原本以为,可以暂时舒口气。

没曾想,水金龟又翻车了。

论实力论名气论背景,水金龟是颇有资格凡尔赛一番的。

牛栏坑知名打卡点,不可思议的摩崖石刻上,讲的就是水金龟的故事。

论成名史,远早于后来的牛栏坑肉桂。

水金龟这一品种,以清雅的梅花香突出。

在众多岩茶品种里,这份暗香盈盈般的梅香,别具风流。

梅占还没在武夷山走红之前,水金龟可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梅花香的岩茶品种。

作为武夷山的古老名丛,水金龟的花香雅正,汤感也够醇。

山场好,做工到位的水金龟。

不夸张来讲,那简直是行走版的“岩骨花香”荷尔蒙代表,魅力惊人。

当你的心中,住进过一款堪称是心头白月光级别的水金龟之后。

曾经沧海难为水。

再去试茶,心里定下的标准高了,难度自然嗖嗖嗖往上涨。

尤其是,个别水金龟茶样的表现,远不及当年白月光的百分之一。

各式状况层出不穷也就罢了。

但个别低级错误的出现,完全没法再忍,只试一道,就想着速速将其淘汰。

随意拣选一二个例,看官们便能深知。

对武夷岩茶而言,拥有这些低级错误,是多么可怕。

《3》

低级错误之一,带茶梗。

最早收到的一批水金龟,共有四款。

麻花本以为,这四选一的概率很高。

于是,摩拳擦掌地冲去洗盖碗,烧水。

开始试茶前,率先选了一泡,肉眼看起来就鼓鼓囊囊的样品。

倒出一看,条索粗,紧结,黧黑色。

外观条索上,颇具老树风范。

当轻摇盖碗,正准备闻干茶香时,眼睛一撇。

当即看到,里面有根粗壮的茶梗,冒了出头。

梗长半寸,深褐色,纤维已老,偏木质化。

看到这,当即让人感觉,心里不妙。

因为,岩茶的成品,是不能带有茶梗的。

在焙火之前,统一要经过挑梗。

而这么扎眼的一根粗梗,作为“漏网之鱼”,可想而知,对方在挑拣这块,压根没上心。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再往深了去想,若是这般小木棍似的粗梗不是个例,自己看到的仅是冰川一角。

那完全可以大胆推测,这款茶从采摘时,标准要求就不严格。

不然也不会遗留下这么多的粗梗!

这年头,想要凭故意采老,冒充成老树老丛等名义。

这把戏,早就过时了!

不必多说,光是从茶味表现上,就让人不抱期待。

梗多、挑拣不净、原料采老的岩茶,普遍水薄味寡,无一例外!

《4》

低级错误之二,花香不正。

试茶时,花香妖艳的岩茶,出现频率蛮高的。

之前身边有位茶农朋友,神神秘秘递过来两泡肉桂,然后很夸张的说,这款茶远销北方,从无敌手。

结果泡开一喝,浓浓的花香。

且,这种花香里藏着浓郁的脂粉气质。

有的商家,会将拥有这样奇香的肉桂,定名为“花粉香肉桂”。

但,真正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正儿八经的肉桂,绝对做不来这样的香气。

除非是,大量拼入高香品种。

但这样一来,这茶的身份又变得别扭起来。

继续沿用肉桂的身份,显然是不合格。

改称为大红袍(拼配茶),反而妥当。

不巧的是,早前试的一批水金龟,也有出现类似状况。

剪开泡袋,观察干茶。

条索紧,色润,匀称,一切都尽善尽美。

干茶闻着,也是一股焦糖香、烤坚果香,单从焙火情况看,也还OK。

但沸水一冲,茶香扬起。

偶买噶,怎么这么浓的栀子花香!

不知内情的人,几乎会将其当成是金牡丹(220)。

但拾起泡开一看,又确认自己没看花眼,赫然就是“水金龟”三字。

这下就很是尴尬。

喝起来没有半点高雅梅花香的水金龟,名不正,言不顺。

万万取不得。

《5》

低级错误之三,汤感薄。

汤感薄,说明茶味积累不足。

对岩茶来说,这是重大败笔。

何为醇?

醇,是一款茶生命的厚度。

山场正,备受小气候环境滋养,青叶品质优越。

再佐以成熟规范精湛的做茶流程,务必做青做透,焙火焙透,既保香又保水。

最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成品,茶味断然不会淡薄。

而是沉甸甸的,仿佛每一滴茶汤里,都裹挟着无数的茶香茶味。

往品茗杯内,倒入半杯茶。

像是喝白酒那样,细细咂摸,细品慢咽。

茶汤入口是柔滑绵柔的,浆感明显,舌头能感受到舒服的包裹感。

汤水流经之处,茶香铺天盖地袭来。

像是炸开的烟花,闪耀登场。

等到茶汤落喉,甘香阵阵,回甘迅猛,喉底一片沁凉。

反观内质寡淡的茶,香气淡,滋味也淡。

喝入嘴巴里,着实是食之无味!

之前选四大名丛时,曾有位武夷山熟人表态,他说了一番很诚恳的话。

“说实在的,像半天妖、水金龟之类的,又不是现在的主流品种。选茶时,没必要较真,差不多能过去就行了。”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这茶一没返青,二没变味,再加上焙火也到位,就是好茶。”

诚然,茶味薄,是很多劣质茶、平庸茶的通病的。

喝起来,除了味薄,其他方面没大问题的茶。

在有的人眼里,它们可以混过去。

但麻花看来,茶味薄,实力差,恰恰是一款茶的最大缺点。

这样的茶,不是一句轻飘飘“无功无过”就能搪塞。

而分明是,瑕疵太严重!

《6》

每年的《四大名丛》选角,道阻且长。

有一年,因为缺了一款,差点就取名成三缺一。

有一年,因为挑不到满意的铁罗汉,兜兜转转,愣是等到中秋后。

还有更多的时候,是在试茶路上,一路波折。

怀着希望去试茶。

抱着失望全淘汰。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

原本作为四大名丛,它们不是稀罕物。

但其中,珍品有限。

当你不愿将就时,只好试了一批,又换一批。

凑齐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好茶,能邂逅,全凭缘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