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忙为乐,则不苦!弘一法师4句话,助你走出内心的困境,收藏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人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人样子”,他们可以说是做人做到了极致。
比如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等,他们都是圣贤中人,真正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如果没有他们,万世都如在黑夜。
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人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比如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他的人生主要分两段。前半段是才子,后半段是高僧,但无论才子还是高僧,他都是一个追求极致之境的人。
认真,精研,纯粹,通透……,李叔同身上的这些品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代人生活在物质昌盛的时代,可快乐仍然是种奢侈,有很多困惑和痛苦,从弘一法师这里,或许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自己内心困境的办法。
毕竟,境由心造,外界的困境往往是内心的投射。
看过老方前面文章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说过人生的“忙和忧”之境地。曾国藩说人有终身之忧,人生无易境。古人认为“生有忧患,死于安乐”,这都是说人在苦海,难以解脱。
我们知道弘一法师那个年代是乱世,他也是经历了诸多的悲欢离合,中年时候突然大彻大悟,遁入了空门。
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有4句话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会很有启发。
1、以忙为乐,则不苦。
梁启超曾在文章中提到唐朝的百丈禅师,他对弟子常说的一句话叫“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活着就要工作,如果今天不干活,那今天就不能吃饭了。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除了每天的功课外,百丈禅师都是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还要耕种,直到80岁依然是劳作不休,弟子看他辛苦,过意不去,有时候就替他把活儿干完。结果他就真的当天不吃饭,弟子也只好让师父继续每天劳动。
很多人都想不通这点,我们上学时候盼放假,工作以后盼假期,想的都是少干活多玩乐。结果呢,越想偷懒就越不能空闲,环境逼着你去“996”,根本乐不起来。
事实上,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如果你参透了“苦中作乐”,那你就化解了“怕苦”这个心理。人生就是如此,观念一变天地宽,除非自己想通,不然就永远在苦境挣扎。
2、以勤为富,则不贫。
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就告诫后人说,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可知懒惰是弊病之本,不可不戒。
人生在世,大多数人都是要靠奋斗不息才能发家致富的,如果身体不勤快,脑子也不勤奋,那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现状和命运的。
懒惰很容易,混吃等死罢了,可如果人生就这样而过,还有什么意思呢?
贫穷是一种罪过,我们通往致富之路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勤奋。
3、以舍为有,则不贪。
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而人性往往自私自利的,光想着自己多占有一些,从不想着给别人什么。
我见很多人都是属貔貅的,光进不出,贪得无厌,结果就是把自己撑坏了。
“玻璃大王”曹德旺把自家宅子前的貔貅特意打了个洞,其实是很有深意的,物质财富的本质是流通,如果堆积在一个地方,那不是惜福之道。
知止,这就是有慧根的人。不然福享尽了,灾祸就来了。
4、以忍为力,则不惧。
这个其实挺难理解的,我们经常看到、听到一句话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可是,请问在事到临头时候,谁可以做到这点?一个个都是一点就炸,受不得一点委屈。
但你忍受不了委屈,你就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就无法取得比较大的成就和进步。
忍,其实是积蓄力量,是厚积薄发。你可知道什么是“忍辱仙人”,就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不能容。
懂得忍耐的人,对自己的处境和事物的发展有清醒而正确的认知,内心有定力,能够为目标而不懈努力,这样的人是不会惧怕什么的。因为他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
人生是一场修行,如果我们在这4点上修炼有成,那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都会过得有质量,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