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荟萃大讲堂】过敏性鼻炎:支楠、王湘、张泽民等
过敏性鼻炎
1、支楠诊治经验
(1)湿热内蕴是变应性鼻炎的病机
古人认为,鼻鼽是由于肺脾肾的虚损,风寒外袭而发病。在此基础上,支教授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特点,提出湿热内蕴是变应性鼻炎的病机,并提出风寒袭肺、湿热内蕴这一新证型。由于脾虚加之现代人进食辛辣、肥甘厚昧较多,造成湿热内蕴于脾胃。《黄帝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制乃生化”。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免疫功能过强,造成机体损伤。支教授认为,风寒之邪外袭是变态反应的外在原因,而内在的湿热内蕴可引起或加重变态反应。
在疾病初期,风寒外袭肌表,入里化热,进一步加重脾胃湿热,邪聚鼻窍,肺气不宣,津液停聚,加之体内紊有的湿热痰浊,临床可见到喷嚏、流涕较多且鼻涕黏及口干、饮水多或口干不欲饮,舌胖质红边齿痕,苔黄腻或白腻。到了疾病后期,湿热困脾反过来导致脾气进一步虚损,脾土生肺金,故脾虚导致肺气虚,造成肺脾两虚,气虚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易于使风寒袭肺而发病。脾虚日久累及肾虚,以至脾肾两虚,可见腰膝酸软、夜尿多等症状。《证治要诀》言“有伤冷而涕多冷者,此肾虚所生,不可过用凉剂”。肾为元阴元阳之根,肺脏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行使宣发肃降的功能而使鼻窍通畅。肾虚可致肺气虚,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因此湿热内蕴和肺脾肾虚损相互影响,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易于外邪入侵,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2)治法
采用疏风、清热、利湿、补虚四法。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在本病初起,风邪外袭,以疏风祛邪为主,采用疏风通窍、清利湿热之法;进入缓解期,采用标本兼治,疏风通窍兼以补益肺脾肾之法。
(3)常用药物
疏风通窍药:常选用麻黄、防风、白芷以疏风散寒;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以疏散风热。
清利湿热药:多采用生石膏、黄芩、佩兰、竹茹、茯苓皮、滑石、蒲公英、车前子、羚羊角粉、赤小豆等。生石膏清肺胃之热;黄芩清热燥湿;佩兰芳香化湿;竹茹清胃热化痰湿;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滑石利水渗湿;羚羊角粉清热解毒。生石膏配麻黄具有疏风宣肺清热的作用;羚羊角粉与生石膏配伍可清肺胃之热,且清热作用加强;生石膏与辛夷合用辛温散寒、清热通窍。利湿之品选用甘平或甘寒的药物,如滑石、茯苓皮、赤小豆等利湿而不伤脾。
补益虚损药:不用党参、黄芪、白术、附子、肉桂等,支教授认为,这些药物温燥助热,不利于缓解过敏症状,会使病情加重成迁延不愈。常选用生薏苡仁甘淡微寒,可健脾除湿;怀山药甘平,炒用后可健脾,而不养阴滋腻;补肾选用平补之品炒杜仲、桑寄生等,这些药物均无助热之弊。
(4)常用方剂
风寒袭肺、湿热内蕴型:喷嚏流清涕,鼻痒,口干,舌胖苔黄腻,脉浮。药用生石膏30g,麻黄、炒苍耳子各5g,辛夷、黄芩、桔梗、蒲公英、白芷、佩兰、车前子、防风各10g,竹茹、生甘草各6g,滑石15g,羚羊角粉1.2g(冲)。如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见咽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去麻黄、白芷,加金银花、连翘各10g,薄荷5g。
风寒袭肺、肺脾两虚型:反复喷嚏,流清涕,怕风,倦怠懒言,乏力,气短,纳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药用怀山药、生薏苡仁各15g,防风、苏叶、辛夷、桔梗、大枣各10g,苍耳子、白芷各5g,茯苓皮30g。
风寒袭肺、肺肾虚损型:鼻塞为间歇性,时通时塞,晨起鼻痒,喷嚏阵作,鼻涕色白而稀,量多,遇寒加重,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药用防风、辛夷、白芷、桔梗、炒杜仲、石菖蒲各10g,苍耳子5g,桑寄生30g,细辛3g。
2、王湘诊治经验
(1)病因病机
王老认为,本病发生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多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所致。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外袭鼻窍,邪正相搏,肺气肃降失调,津液停聚,肺气无以充养,宗气不能上出于鼻窍,以致鼻窍略受风寒异气之邪刺激就出现鼻塞、喷嚏不止;又因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耗散,肺失温润,风邪得以内侵致病。故肺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及肾虚不能温化水液,则鼻流清涕不止。
(2)治疗经验
王老治疗此病多从脏腑虚损出发,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正虚在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重要作用。辨证为本虚标实证,即肺虚或脾虚、肾虚不足复感风寒异气所致。治疗宜取扶正祛邪,以益肺健脾、补肾固表为根本治疗大法。十分推崇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遣方用药多围绕此方加减:黄芪20g,白术、防风、辛夷花、泽泻、紫草、徐长卿、黄精、党参、潼蒺藜各10g,甘草2g。
如寒邪袭肺明显,症状表现为清涕如水,喷嚏频频,遇冷加重,面色㿠白,倦怠懒言等,宜酌加调和肺气、温肺祛邪之药,如桂枝、细辛、荜茇、干姜等;若肾阳无火,表现为患者鼻痒、鼻塞、喷嚏较多,伴腰膝酸软、项背冷痛、小便清长等,宜酌加温补肾阳之药,如补骨脂、附子、肉桂、肉苁蓉、鹿角胶等;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多虚弱,宜酌加健脾益肺之药,如党参、薏苡仁、怀山药等。
专科检查亦有助于对疾病的辨证,一般鼻腔下鼻甲黏膜苍白或青灰色、鼻甲肿大多属阳虚;鼻黏膜水肿明显,鼻道内有清涕,多属气虚;鼻黏膜充血肿大明显,多属肺热。此病发生多有季节性,王老辨病时多采用“天人合一”理论。如病发在秋季,秋为金令,肺气易耗散,宜酌加酸涩止涕之药,如诃子肉、乌梅、石榴皮等;如病发在春季,春为木令,万物升发,宜酌加宣通肺气之药,如麻黄、升麻、桔梗等。
3、张泽民诊治经验
(1)气虚阳微是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基础
过敏性鼻炎是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某些吸入的变应原(过敏原)敏感性增高所致的变态反应,又称此病为“变应性鼻炎”。根据其临床特点,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素问》称之为“鼽嚏”,“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张教授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到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其诱因为风寒侵袭、气候突变或异气、异味刺激,而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是久病导致气虚阳微,抗病能力低下。
鼻为肺之窍,是呼吸出入的门户,而鼻又位居中央,当属脾土,肾络通于肺,为诸阳之根。又《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对此《灵枢》注解为:“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盖少阴之气在下,病则反逆于上,而欲引于下则欠,反逆于上则嚏”。精辟地指出了呵欠、喷嚏是肾气虚的病证之一。
肺为娇脏,主一身之皮毛,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或异气等外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正邪相争而致以鼻痒、喷嚏、流清涕。肺气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肾气的温养,脾肾阳虚,摄纳无权,气不归元,耗散于上,则喷嚏频发,清涕涟涟,症状更加严重。正所谓经曰:“五脏化液……肺为涕”、“肾者,水脏,主津液“、“诸症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医学发明》谓:“皮毛之元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所以过敏性鼻炎症状往往遇寒则发,得温则解。
(2)益气温阳法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根本法则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明确了过敏性鼻炎的辨证思路,临床上制定了益气温阳法作为治疗大法,所谓“益气”,即是补益肺脾之气,“温阳”即是温养脾肾之阳。如脾气健,肾阳足,则肺之宣降及卫外功能正常,鼻窍通利。
张教授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及追踪随访,从而制定了益气温阳基本方: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各12g,黄芪、红枣各20g,白术10g,防风、桔梗各6g,桂枝、白芍各8g,细辛3g,炙甘草4g。如鼻痒明显者,加紫草、茜草、旱莲草各10g。方中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补肾温阳为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补肾阳药具有调节机体细胞的功能,拮抗过敏介质及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等多个环节以调整人体免疫;选玉屏风散组方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为臣,其中黄芪补肺气以实卫,又因脾为肺之母气,虚则补其母,故用白术补中实土以生金,防风与黄芪、白术相合既有升健脾阳之功,又有补中寓散,发而不伤之妙;桂枝、白芍、红枣、炙甘草为桂枝汤之意,功在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取其辛甘化阳以助卫阳,酸甘化阴以滋营阴,阴阳协调以提高机体对外界的抗病能力。
图书名称:呼吸病中医经验集成
图书作者:荣春芳,孙艺勇,袁继华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