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向传统金融领域反流, 互联网金融要“翻天”了?

人员向传统金融领域反流,

互联网金融要“翻天”了?

整顿风暴之下,互金行业内正经历汹涌的人员“跳槽”风:有的在寻找更靠谱的互金平台“停泊”,也有的急于找离开这一行业的机会。而曾经被“抛弃”的传统金融机构,则被视为“靠岸”,重新成为人才的选择之地。

曾几何时,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力冲击下,出现了人员大量流失的现象,相当一部分金融从业人员面对互联网金融展开的强大攻势,名为换换环境,实为被其开出的丰厚物质条件所吸引,放弃了在一般行业看来仍然极具吸引力的传统金融行业,走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门。

客观地讲,人才也好,人员也罢,追求更高的工资收入、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需要,符合人员流动的特点。而互联网金融在起步和爆发期,也确实极具吸引力。特别是薪酬,都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几倍。相反,压力则比传统金融机构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不出现人员向互联网金融领域转移的现象。

问题的关键在于,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监管要求,甚至快得连金融监管没有办法跟上其发展脚步。没有监管,或监管跟进不力,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又容易引发矛盾和风险。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现代统计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风险池的风险预警平台达到了5492家,占全国P2P网贷平台7397家的74.25%,仅2018年4月就增加了31家。

如此高比例的风险预警平台,怎么说也不可能不对其严加监管,不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和警示。这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将比过去严得多、规范得多,一些靠不规范手段运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将不得不严格按照新的监管制度要求运行。一旦将其纳入到规范运行轨道,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将无法再正常运转下去,不规范运行留下的风险隐患,也将在新的监管制度下逐步暴露。那么,曾经的高薪、高福利、高待遇,也将逐步消失。即便正常运行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用高薪酬、高福利、高待遇吸引其他金融机构的人员,而会出现人员流失现象。

事实也是,对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说,如果说人员流失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从兴到衰的一种表现的话,资本流失则是互联网金融能否正常运转下去更为可怕的现象。因为,只要行业正常发展,资本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甚至有新的资本进入,人员应当不是问题,走的有可能回来,新人也可能不断进入。但是,一旦资本外流了,行业发展就将真正步入困难阶段了。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开始了资本外流的现象,融资业务、融资服务等都出现了大幅下降。过去那种纷纷求助于互联网金融的现象,已经完全消失。

殊不知,互联网金融能够快速发展,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一股风暴,靠的并不是行业本身的吸引力,不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爆发,而是“烧钱”,用“烧钱”的方式让行业出现虚火。如果监管松懈,对各种不规范行为容忍度高,“烧钱”还有空间,也能找到更多的钱来“烧”。一旦监管收紧,不规范行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那么,“烧钱”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慢慢地,资本就会逐步远离、逐步退出,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就从火热转向清冷,从繁荣走向衰弱。

眼下的互联网金融,就正面临这样的格局,面临着在监管逐步从严下的生存困境。没有新的资本的进入,没有继续“烧钱”的资本,业务就会不断减少,曾经的人员集中地,也将逐步转变成人员集散地,出现人员快速流失现象。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些年被抛弃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因为其比较稳定的特征,重新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人员流动的主要选择之一。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传统金融机构或许在工资待遇上低一些,但稳定性很强。一些跳槽到互联网金融的人员,把能够回到传统金融机构当作“靠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金融行业还是值得信任的,是相对稳定的领域。只是,能够消化得了互联网金融需要分流的人员吗?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员,将分散到哪里呢?没有高薪的领域,能够让互联网金融将要分流的人员安心“落户”吗?

也许,按照目前的情况,还不能断定互联网金融已经走向穷途末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好日子”已经到头。过去那种靠“烧钱”过“好日子”的时代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对互联网金融来说,要想让行业不走向穷途末日,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适应监管的要求,规范行业的运行,不要再用诸如“烧钱”这样的手段,维持行业的虚火,而应当脚踏实地地做好行业的发展工作,规范地开拓各项业务。

本文作者谭浩俊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