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木春秋 檀古刃精; 底气十足 创意无限

文化建设“一乡一品”之茶院篇

视频:传承青雕 修行内心

刀木春秋  檀古刃精 

底气十足  创意无限

作者\徐学愚

茶院下王村,一幢普通的农家小楼。面临巷口的大大的玻璃窗,沿着窗户的是一张大桌子,桌子上密密匝匝但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几百把雕刻刀具,头顶一盏硕大的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甚至有点简陋的地方,创作出的作品不仅享誉宁海,甚至被江苏省著名艺术家收藏。这里就是“檀古刃精”工作室。

王家喷与“ 檀古刃精” 

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工作室,见到了工作室的灵魂人物就是王家喷。作为一名清雕传人,王家喷略显腼腆,不善言谈。他从15岁进入雕刻行业,师从当时宁海大名鼎鼎的清雕大师——父亲王瑞敏。

清刀木雕技艺,要求以刀代笔,刀刀见力。每件作品,均不用砂皮打磨,亦无油彩覆盖其上,而是任由刻刀雕凿后的形态,自然留存于木材表面,每一刀下去都不容更改,其作品色泽纯白、纹理清晰、刀痕细腻、色泽淡雅、形象生动。这门技艺所需要的品质是耐心,专注。

父亲的名气对王家喷来说既是一种自豪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鞭策着他不断琢磨,钻研。这一琢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了整整30个春秋。王家喷渐渐地从最初的摸不着门道,到现在看到木头,就“成竹在胸”;他的作品也从最初的传统的古朴生动的清雕作品,慢慢的注入文化内涵,融合自己独到的匠心,不断开创出如字版画等全国罕见的创意木雕。

在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王家喷完成的一些作品:墙壁上布置成象征吉祥的“福”字形的传统的清雕作品:50年前的全手工的介橱门,古朴精细,简单灵动;用木头雕刻好后再上粉彩、贴金的如意运神、财神,金彩相间,热烈红火;大红酸枝雕刻的牡丹花篮惟妙惟肖;大红酸枝雕成的小物件梅桃巧妙地利用桃子的中空变成了烟灰缸;花梨木雕成的五子弥勒用慈祥的笑容祝福人们;松树瘤妙刀雕成了以假乱真的老南瓜;海沉香樟木依形雕成的大象头栩栩如生……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木雕艺术就是立体的绘画。欣赏着一件件巧思精雕有着浑然之美的作品,王家喷告诉我们好作品的几个标准:1、木材要好。2、刀工要好,刀法要快、准,刀痕细腻,精微传神。3、在传承中要有创新,构思巧妙,布局雅致。4、作品要有自己的灵魂,有思想,有灵气。这4个标准就体现在他的工作室的名称上。

王家喷说:“ “檀”就是指我们的作品选用的木料,一般选用大红酸枝、花梨木等上好的硬木;“古”是传承优良传统;“刃”是刀刃,是看家本领,要刀刀见力,并且要精细,在传统上要提高一个层次。“精”就是所谓的“创意”。社会总在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单是纯粹的手工,没有附加值,手艺人没地位,传统的工艺也会慢慢走向没落,只有创意才能产生价值。从某种角度说,“檀古“是底气,“刃精”是创新,一言以盖之,就是“底气十足,创意无限”。

创意让传统清雕焕发青春

“传统的工艺附加值不高,木头你再怎么雕刻也不会价值连城,但把产品变成艺术品,它是不可复制的就会无价。” 在工作室里,王家喷拿出了一尊3D打印的小菩萨,“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以后手工工匠是没饭吃的,只有创意才能产生价值。”他和我们分享了几个案例。

有一位收藏爱好者收藏了一块上好的印度小叶紫檀,这块木材没有缺陷,堪称完美。但这位收藏者却发愁了:平白挖掉,舍不得;不挖,又雕刻不出什么名堂。他开价10万诚聘雕刻家。有很多人来看,看过之后都说,只能雕刻小桥流水岩石等。这位收藏家一直不满意。“檀古刃精”工作室也去了,仔细研究完之后,他们报给收藏家一个题目《疑是银河落九天》。收藏爱好者一听,拍案叫好“说到我心坎上了”。 “其实雕刻的内容和他们大同小异,但我们贵在有创意,有文化内涵,有意趣,有意境下的韵味美。”王家喷笑着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最得意的是他们把其中的一块有缺陷的材料,巧妙地利用它的缺陷“化腐朽为神奇”,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挂到网上一天不到,连名字都还没想好,就被江苏省的一位知名艺术家拍去收藏了……

王家喷还开创了创意字画,远远看是一副山水画,仔细看,原来是几个字。这种把字体演化成山水画在全国还是罕见的,一些古建筑修复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如前童古镇。他还不断在探索,如句意画,把生肖、名字结合在一起,雕刻成挂件……

创意是无价的,通过创意重塑传统清雕的魅力,滋养它新的生命力,而他自己也慢慢从一个手工工匠向一名艺术创造者转型。

作者采访王家喷

明天会更好

展望前景,王家喷充满憧憬。他认为创意字画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尤其在景区建设、居室装饰、环境美化、个人收藏等方面都可以开拓出新的市场与领域,一定会有市场,等这项项目培育成熟后再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艺术是触类旁通的,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茶院的铜版石,铜版石在用作高铁铁路上的基石等后,总会有一些零碎的余料,如何对这些零碎的铜版石进行开发,把它们变成艺术品,他在琢磨……我们相信王家喷和他的“檀古刃精“工作室一定会越走越远,路也一定越走越宽……

□撰稿:徐学愚

□ 摄影:水东居士等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您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