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笔记(五)
关于脉像到底有多少种脉像,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多少种脉象,说法不一,有的说21种,有的说是22种,有的说是24种,有的说是28种,有的为了后人好记,简化到了16种,有的是10种,还有最少的8种,但是,平常我们常见的是12种。
要精通脉象,还是以28种为好,越详细越能准确辩证,简化了的只能是一个大概,假如说只分成四种,浮、沉、迟、数,也可以诊断出一个大概,“浮”为表,“沉”为里,“迟”为寒,“数”为热,仅此而已,要分虚实,还得分有力无力,所以,要真正学好脉象,个人认为还是以28种脉象为好,当然,先可以由浅入深,先学8种,再学16种,再学24种,最后28种,循序渐进,我想,一定能把所有的脉象都能掌握。
基本脉象:浮脉、沉脉、数脉、迟脉、虚脉、实脉、长脉、短脉
临床中,长脉和短脉,尤其是长脉很普遍,在诊断的意义上,有特殊的意义,为了便于记忆,把基本脉象写成了歌诀:浮脉皮上求,沉脉肉里头。数脉跳得快,迟脉慢悠悠。虚脉应无力,实脉力弹手。长脉超尺寸,短脉关中凑。
基本脉象的含义:
浮脉皮上求: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按在寸、关、尺三部脉上,就能感觉得到脉的跳动。 轻取即得为浮脉,重取即得为沉脉,再加劲到骨边即得为伏脉,关于这个力度的把握,每个医生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身强力壮的医生与一个瘦小的医生,在把脉的过程当中,所用的力度肯定不一样,而且感觉也不一样,这就是要临床实践中自己去感受和体会。
王叔和在《脉经》里他用豆子的重量来描述取脉的轻重,初持脉如三颗豆子的重量,那就是在皮毛上都能取得的脉,主肺,因为肺主皮毛。如六颗豆子的重量取得,那就与血脉有关,属于心部,心主血脉。如果是九颗豆子的重量取得,与肌肉有关,属于脾部,脾主肌肉。如果十二颗豆子的重量,与筋有关,属于肝部,肝主筋。按到骨边取得的脉,属于肾部,肾主骨。
关于王叔和的这个种诊脉法,一般人是掌握不了,也不好掌握,现在诊脉法,都是独取寸口,至于什么三颗豆,六颗豆,纯粹是自己的经验总结,我想王叔和,他只是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用力的大小,并不真正意义上的三颗豆,六颗豆。假如说,我初取脉用500克的力量取,为肺,用1000克的力量取就是心,用1500克取的就是脾,用200克的重量取的就是肝,但是要掌握这个力度,还是要经常练习,自己去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