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56岁的“倔老农”,如此种地让大家费解,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图文:红艳
早就听说,在丰县欢口镇的肖小桥村(王河套村),有一个名叫王用锋的“倔老农”,这几年在家种地不走寻常路,曾被乡亲们耻笑,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种地钻牛角尖,只要思路正确,一样可以焕发出耀眼的风采。
王河套村,是丰县最靠近西北部的村庄,一河之隔,就是山东鱼台县唐马镇的甄庄村,该村东边就是复新河,村庄朴实无华,静谧安然,简直就是一处无人打扰的“桃花源”。清澈见底的河水,养活了附近的百姓,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我出于好奇,也出于王大哥对土地的那份虔诚与敬畏,特意驱车前往那里,探究一下他种地的秘诀。我沿着丰鱼公路,向北前行,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在他的家里,王用锋大哥滔滔不绝,给我们讲起了他三年来种植水稻的经历。最初,他在自家的十亩地推行“有机方式种植”的时候,村里人都说他的做法不靠谱,不打药,不施化肥,将来肯定没啥产量,而且还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到头来,未必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王用锋大哥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着实出乎大家的意料。下面,我们就看看他种植南粳水稻的过程,一起感受他的“钻牛角尖”的执着。
王大哥说,要想种出口感好的稻米,首先要远避污染源。但前提是必须纯手工操作,让土地回归到它最初的本色。今年水稻的栽种,是2020年6月7日。很多人家,一天就用插秧机种好了,而他带着家人用了将近五天的时间。
一份耕耘一份希冀,栽种后的秧苗终于泛出了绿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几乎每天都泡在田里。逮虫拔草,从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
8月份,稻穗开始吐穗扬花,由于没有农药的浸染,引来了很多小蜜蜂。
穗子抽出来之后,里面还是干瘪的,没有饱满的结实,从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这段时间,茎部会生长拔高,这个阶段决定了大米的养分,为此,王用锋花钱买来了一车又一车的鸡粪,晒干后,给稻田施肥。
9月份,水稻茁壮成长,整个稻田一片碧绿。田间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王用锋的足迹。
10月,放眼望去,稻田已是一片金黄。
11月初,经过五个月的等待,水稻终于到了丰收的阶段,饱满的稻粒,俨然是一抹醉人的风景,吸引了邻家的孩子。
在沉甸甸的稻穗面前,王用锋大哥说,再多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村里人说,为这十亩地,花费这么的精力,感觉不太值得。村里人像王用锋这样年纪的人,都把种地当成一种副业,平时都是在周边打零工。而他却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在大家眼里,显然是本末倒置。
同样,为了避免水稻在收割时受到污染,他依然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他和妻子躬身于田间,花了一周多的时候,才一把一把的割完。
对于一些人的不理解,王用锋这样告诉我们:好的稻米,首先是选品种,其实,才是拒绝一切的污染,只有这样种出来的“良心大米”,别人吃了才会放心。
收下来的水稻,再经过人工脱粒,晾晒几天之后,就可以吃到纯正的大米了。
这位正在碾米的,正是王河套的新农人王用锋,纯朴憨厚的他,如此栽种水稻,其实他心里藏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影响到身边更多的农人,让他们知道,只要利用好的水源,选择优质的品种,再用健康的方式种地,一样可以获得想要的财富。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按照绿色农品的要求,种出的果实,甜甜的,糯糯的,以独特的口感,征服着他人的味蕾。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三年前,他在和县里一名农技员聊天时听说,有一种优质稻谷很适合在家乡种植,且口感极佳。而如今市场上传统的梗米,营养价值低,且口感不太好。
为了彻底扭转眼前的局面,王用锋当即采购了十几斤稻种进行试种,当年丰收时,他邀请好友前来品尝,结果大家有口皆碑,于是,第二年他扩大了种植,在网上发布后,两个月,就被抢购一空。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习惯了“投资小,见效快”的思维,而王用锋却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家的水稻,以生命本来的样子呈现于世,安之若素,不浮不躁。
跟其他品种大米相比,王用锋大哥的南粳大米,显得更加软香糯白,隔着两三米的距离,我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甜香,直接扑面而来!
这是王用锋大哥自己想的广告语——河套大米,源自农家种植的醇香味道。
各位读者,如果你想吃王用锋大哥家的优质大米,可以联系他哦,绝对的物美价廉!全丰县仅此一家,数量不多,总产量8600斤,已售3000余斤。
相信原生态的大米,会带给你一个截然不同的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