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印数少的书(淘书看世界之九)

一本书印数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内容和水准固然重要,书名之类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珍本禁毁小说大观》

比如萧相恺先生的《稗海访书录》一书,记录其为编撰《中国通俗小说总目》在全国各图书馆访书所得,极有文献价值,书名也很好,但普通读者没有兴趣,出版社只好将书名改为《珍本禁毁小说大观》,结果成了畅销书,首印12101册,一年之内重印三次,印数达到22200册,后来又出了第二版,印数更大。

同样的例子还有《中国古代小说流派漫话》一书,该书由程毅中先生主编,约请同行资深专家撰写,是一部高水准的学术著作。结果征订时无人问津,出版社无奈,将书名改为《神怪情侠的艺术世界》,结果是可以想见的,首印11000册。

一个书名可以让一本书起死回生,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特色。

《神怪情侠的艺术世界》

就书的印数而言,一千册是个分水岭。超过这个印数线的书一般可以在书店买到,在图书馆看到。低于这个线的书难以流到市面,读者不仅买不到,看不到,甚至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这无疑会影响到书籍的流通和传播。

印数在一千册以下的书大多为资助出版,说难听点就是自己买书号出书,通常不进征订名单,印好之后甚至全部送给作者本人。

我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出书就是这样的,书印了一千册,全部堆在家里,很占地方,还没开始高兴就已经在为如何处理这些书而犯愁,只好见人就送,就这样送了几年,才算是把书全部处理掉。

一本书内容的好坏、水准的高低当然不能以印量来衡量,这个道理不需要多讲。对作者来说,印数自然是越大越好,不过淘书者未必这样想,印数越少的书籍淘起来才有意思,升值的空间就越大,这也是淘书的乐趣之一。

笔者手里有一些印数很少的书籍,这里介绍几种和大家分享,这些书大多是费了不少工夫才到手的:

印数一千册的书数量相当多,一般人手里通常会有几本,这里只说一千册以下者,且是公开发行者。

《比较研究:古剧结构原理》

先从印数为900册者说起,笔者仅藏有一种,即《比较研究:古剧结构原理》,这是一部研究古代戏曲的学术论著,只有十万字,薄薄的一册,放在现在可能都无法出版。

在笔者的藏书中,印数为800册的比较多。比如《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一书,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该书的内容,对研究中国文学史的编撰来说,很有参考价值,一般读者自然不会有兴趣。

《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

再比如《中国历代美学和文论研究资料索引》一书,这是一部专题目录,同样曲高和寡,不少人可能都不知道有这本书。

同样印数的书籍还有《戏史辨》第三辑、《清升平署志略》、《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戏曲拉奥孔》。

《校雠广义》(版本编)

印数700册的书笔者藏有三种,分别为《校雠广义》(版本编)、金瓶梅研究(第七辑)、《作为演出艺术的戏剧》,其中《作为演出艺术的戏剧》印数为720册。

《校雠广义》这套书有不少学校作为文献专业研究者的教材或参考书,按说是有销路的,不知印数何以这样少。

《严薇青文集》

还有印数更少的书吗?有。没有最少,只有更少。可以少到多少?600册!比如《严薇青文稿》一书。严薇青先生是著名学者,对刘鹗及其《老残游记》有着精深的研究,该书为其论文集,学术价值没说的,可惜同样受到冷落。

还有一种《粤剧艺术论》,印数为630册。

比600册还可以再少吗?当然可以。笔者藏有多种印数在500册的书,出版社为何偏爱这个印数,估计有成本核算的考虑。这里重点说两种:

《1919-1949旧体诗文集叙录》

一种是《1919—1949旧体诗文集叙录》。该书收录1919年至1949年间大陆地区出版的旧体诗集、词曲集、文集以及合集,共计322种,并写有提要。对现代旧体文学的研究而言,该书具有开创性,如今这个领域的研究成为学术热点,但在当年的境遇,从印数就可以看出来。

这本书笔者先后买了两本,第一本被一位书友来访时强行索走,只好赶紧又买了一册,结果其中有几页是空白的,只好复印补配。

《蒙元版刻综录》

另一种是《蒙元版刻综录》。该书汇辑有元一代刻印图籍的版本目录,收官、家、坊主持刻印者近四百家,刻印图籍千余种,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资料性的工具书。该书的题目很小众,印数小也在意料之中,但小到这种程度,则又在意料之外

同样印数的书籍还有《太平广记社会史料集萃》、《元末吴中诗派论考》、《斜出斋曲论前集》、《红楼梦金瓶梅新探》、《曹雪芹红楼梦种种》、《蒋士铨剧作研究》、《中国武侠小说史》、《尤侗论稿》等,其中《中国武侠小说史》一书的印数为505册,多了5册,有整有零的,《尤侗论稿》一书的印数为550册,多了50册。

500册会是印数的下限吗?当然不是,还可以更少,比如《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研究索引》一书,印数为300册。

《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研究索引》

该书收录1817年至1992年年初一百多年间大陆、台港地区及海外各国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研究的著述,共计3万多条,其学术价值不必多说。编写这本书就是为大家检索提供方便的,结果极低的印数限制了该书的功用。

印数少于三百册的可就真比较少见了。笔者所藏的几种都时国外出版的,特别是韩国,这也容易理解,韩国人口没法和中国比,研究学术特别是中国文学的人更少,出版这方面的书印数自然不会多。比如《中国小说模绘本》,印数只有100册。

《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再比如韩国鲜文大学校中韩翻译文献研究所刊行的《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印数只有30册,而且还是非卖品。

感谢朴在渊教授将这套十六开厚达近两千册的巨著从韩国带到南京,慷慨惠赠,否则笔者很难看到这部书,更不用说收藏了。

仅印6册的书籍,因涉及个人隐私,隐去书名和作者。

印数最少的极限是多少?就笔者个人所见,是6册,没有写错,真的就是6册。

这是韩国一家出版社为迎合中国人评职称想出的招数,有国际书号,印刷精美,但是仅印6册,用来评职称足够了。当然前提是交上一笔数额不小的出版费,但比国内的出版资助便宜,所以还是有市场的。

如果再加印,每本的价格很高,对作者来说,评上职称已达到目的,通常不会再买,这样最低印数6本的记录就很难打破。

(0)

相关推荐

  • 我有10000多本书,然而问题来了

    尽管阅读环境在发生巨大变化,比如网文.电子阅读以及碎片化阅读已成大势,但是对有分量而散发着草木香的实体书,却有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是随着书籍数量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意料内及预想外的问题. 暂且撇开高昂的 ...

  • 《内经》的成书年代与写作年代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自晋代皇甫谧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聚讼不休.见仁见智的学术公案,至今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总括起来,大致有四说: 成书于黄帝时代 因<内经>书名冠有" ...

  • 不敢轻议武侠书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出版解禁,便遇书荒.是书即畅销,读者需提前一天零一夜,购买<一千零一夜>. 筚路蓝缕,山林开启,所遇稿源奇缺.197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本<周总理诗十七 ...

  • 版权页

    版权页是出版物的版权标志,也是版本的记录页,一般位于书名页的背面.封三或书末.在版权页中,按规定应记录书名.著译者.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版次.印次.开本.印张.印数.字数.出版年月.版权期.书号. ...

  • 苗怀明:《落叶半床书:书香小品赏读》前言

    提到书籍,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著名作家高尔基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比喻很准确也很形象的道出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性. 丰子恺绘<柳荫读书图> 对人类来说,书籍和空气.面包一 ...

  • 苗怀明:一位晚明文人眼中的世界图景——从新版《夜航船》说起

    在看到新版<夜航船>之前,我是没有太多期待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十来个<夜航船>读本,大多是依据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的整理本而来,有的标明出处,有 ...

  • 苗怀明: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

    说到书这个字,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别的,而是层层叠叠堆在地上的半屋子书,这些都是近期新买的和朋友惠赠的,还没来得及上架,也没想好怎么上架,书房里实在放不下了,这样凌乱地堆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一种逃避. 来 ...

  • 苗怀明:结缘网络淘旧书(淘书看世界之八)

    四百多张汇款单,两万多元书款,上千册来自四面八方的图书,一批至今未曾谋面的书友以及围绕买书.读书所发生的一系列或庄或谐的故事--这是笔者两年多来网络淘书的一份真实记录,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忆. 笔 ...

  • 苗怀明:流落街头的签名本(淘书看世界之七)

    在笔者的藏书中,有不少有作者本人的签名.这些签名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送给笔者本人的,一种则是作者送给别人,被笔者在旧书店里或旧书网上淘到的. 梅节先生题赠笔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

  • 苗怀明:琉璃厂的黄昏——对一处人文风景的怀念(淘书看世界之六)

    曾经是古旧书店云集.珍本秘籍叠出的北京琉璃厂不仅盛况早已不再,而且也已逐渐从当代知识分子的视野中淡出,这话可能说得有些偏激或过分,但它确实道出了北京琉璃厂在现时的尴尬生存境地. 昔日的琉璃厂 如今,全 ...

  • 苗怀明:马来西亚淘书记(淘书看世界之五)

            到异国它乡去了近一个月,没带回什么土特产,倒背了一大堆中国旧书回来,我的马来西亚之行也因此算是有了一点特色. 比起前些年,如今出国可是容易多了,即使没有探亲.留学的机会,只要有钱,想到 ...

  • 苗怀明:旧书业的凄凉守望——想起老姚(淘书看世界之四)

    短平的头发,厚厚的镜片,身材高大,背微有些驼,六十来岁的年纪,温和.斯文,像个文弱书生,或坐在店里看书,或忙于整理书架.这大概是我对老姚的全部印象. 称老姚固然是出于礼貌,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直到目前 ...

  • 苗怀明:一生运命寄旧籍(淘书看世界之三)

    认识花猫(准确地说是花脚猫)是在2002年夏天,当时大家都在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版玩,网络售书刚刚起步,花猫是第一批网上售书者. 那时候的花猫与其说是一只猫,不如说是一只鸟,整天唧唧喳喳的,灌水的热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