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廖定标:处其实,不居其华
廖定标,广东兴宁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本科毕业,2013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高研班毕业,师从龙虎、陈朝生等教授。2014年首届中国水彩名家西安高研班结业。2015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周刚教授。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秘书长,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东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东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大岭山分会主席,岭南画院水彩研究所副所长,岭南画院签约画家。
逝去的土耳其历史之八
纸本水彩
110×79cm
不居其华
文/周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定标先生是一个诚实的向自己或向他人展开自己的人,诚实的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他人生的一道优美的风景,诚实的向别人展开自己,这是的他修养与韬略。与这样的人相处,相互会轻松与淡然。当一个人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的思考与行为便会变得睿智,他的生命会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逝去的土耳其历史之九
纸本水彩
110×79cm
廖定标先生深懂得“处下”的道理,这是今天我们很多人在为人处事中所缺少的东西。“处下”是一种智慧,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言:“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深处下者,“处下”便不易,深处上者,“处下”更是一种大智慧,对一个有成就者,老子让我们不仅在理念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均能处下,且能达到很高的处下修养,这是一个人前行的或者高行的基石。在我看来,“处其实,不居其华”是处下,其“实”在于朴实、笃实、老实中,其“华”在于虚华、浮华、繁华。处其实者,绝不愿意将自己置于虚华、浮华和繁华之中。在与廖定标先生的交往中,他朴实的为自己和为他人默默地做一些小事,这些小事常常可以朴实的忽略不计,这些小事累积在一起便构成了廖定标其人清晰的形象,这个形象便是——见素抱朴,朴实无华。
逝去的土耳其历史之十
纸本水彩
110×79cm
一个人,一个艺术家,在自己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如若能够及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去决绝的踏踏实实的做他该做的事,并从中获得快乐,积淀人生,这在我今天看来是处其实。而在踏踏实实从事自己该从事事情的进程中,又能有决绝定力的、方向明确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却是谦虚好学的位置,其智慧在于深藏庐山真面目,其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可限量,这是处下。廖定标先生这些年来其艺术创作进步很快,这与他脚踏实地、虚怀若谷、低头处下不无关系。
乡土系列之坐在窑洞前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时间推动了时间,我们眼前的一切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所有都将是过去。一个艺术家在时间的进程中仅仅将自己作品的目的寄情于其表现语言本身,是没有独立性的,其艺术创作的思想是没有独立意义的。如果我们能真正的不居其华,诚实的以最大的努力钻进去,又以最大的勇气站起来和走出来,这是成就一个艺术家最朴实、和最真实的路径。
乡土系列之坐在南瓜旁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廖定标其人其艺术作品在我思想中的清晰形象是他所做的一桩桩小事,和哼哧哼哧画出来的笨笨拙拙的一张张作品编织成形的,它远比先入为主的、高谈阔论的、说的很好却做了很少的,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坚实有力。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我常常接触到的那些形象还模糊不清的年轻学子们,该向前辈们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摔跤是幸福的事儿,我们摔跤是因为我们的使命要求我们学会爬起来,正是这些真实的一跤一跤和朴实的一桩桩小事,写就了我们清晰的形象。如果你问我走向艺术成功的道路是什么,我目前的认知是:处其实,不居其华。廖定标先生正在坚实的行走在这条道路上且其艺术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乡土系列之玉米地里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思想感性下的物象构成——画家廖定标水彩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摭谈
文/王鹏
生活通常被认为是线性的。这一切往往是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开始,直到结束,似乎没有停止。
但是,我们生活中有诸多不同的情节。在这些情节之间,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令人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我们发现,面前的事物对我们来说,似乎只是眼睛所看到的。当我们打开关闭已久的思想感性来观照这个世界,随着“兴象化”的艺术视线,有了一种崭新的视觉感受。于是,我们会感到兴奋,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得如此的随性而不随意的自在、升华。
乡土系列之晒太阳取暖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画家廖定标先生的水彩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具有了“兴”的托物言志和喻情的状态,画家的情感、精神和物象统摄为一体,使之与画家心灵的颤动融合,从而获得新的形象生命体,具有语言个性和力量感的构成方式。
从艺术语言生成的角度看,廖定标水彩画作品其人物或风景的形象蕴涵着更为深刻的意旨式场景化,或者说是艺术形象能够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独立的意味。没错,这是画家作品中艺术语言让人称道的视点。
然而,廖定标水彩画作品中的“象”,并不是现实存在的具象“标准化”,但其追求的象外之意却给我们一种艺术构成之形式感。其间的暗喻或表现出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意境说”和“韵味说”,从而形成了画家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质和语言风格。
乡土系列之拿着烟袋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无可置疑,画家廖定标的水彩画艺术作品,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形象语言。这是值得赞赏的,其原因就在于作品中的形象具有一种自我精神的突出特征。而这种内在的“兴”即主观的思想感性与外在的“象”即客观景物之间的契合交融,乃是画家对艺术的心智感受力所形成的。无论是人物瞬间的片断,还是生活场景,都包含着画家主观的语言样式。其所以如此,也正因为画家勇于不粘合某种惯性的创作心态,在不失主体中能将主观放得很开。可以说,廖定标的水彩画艺术作品,完全以“兴象化”为主语,表达出画家的情绪内容与画语形式所融和的风格用语:概括而又简约的艺术气象。
乡土系列之黄土墙前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诚然,艺术是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可以起到反应现实的作用,它的主要目的却不是一味而又无趣地再现生活。廖定标的水彩画艺术作品是将更多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人情感、经历,思维方式、个人对世间诸项的理解和感悟等参与对现实的理解,形成一次新的视觉展现,或宣泄情感,或抒发见解。正如画家廖定标所认为的那样:“生活只是审美主体,艺术家不应为所看到的物象而创作,而应回归于艺术本身更重要。无论如何多义解读,让人感受到艺术的纯粹最重要。”
乡土系列之扶着锄头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对艺术而言,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也就是一个人生活体验中的艺术觉悟在作品上的表现。在研究画家廖定标艺术创作风格表现时,一方面,我们看到他的语言表现形式的张力,另方面,又看到他的艺术风格的基本特征稳定性。从其表现体裁的多样性来看,特别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风俗形象,显然有别,但从其基本特征的稳定性来看,简洁、明确、生动、有力,确实能够定义出廖定标水彩画作品的艺术语言特点。
我们可以从廖定标的水彩画作品中看到偶然性与差异性,同时也具有主观色彩极强的艺术个性。他的水彩画创作恰恰是在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从而突破了固化的限制,打破狭义的视觉迹象,在反映人与自然的同时,有力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和哲学观念。
乡土系列之端着金色瓷碗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在思想感性大于理性的当下,廖定标在水彩画艺术的探索和创作追求上是有精神气概的,他的勇气和才情极大地扩展了作品的表现力,给予了作品以现当代的新生命,他的突围在绘画本体的路径上,最终与现当代绘画精神上合流,此时,艺术形式的界域就消弥了。
概而言之,画家廖定标的水彩画作品,是形上和形下的一统,他的实现在于用意志性的艺术手段,在思想感性下对现实的重新构成表达。我想,这就是他的艺术语言要义。(王鹏,文化艺术品牌策划人、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原副所长)
乡土系列之穿蓝色大衣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当代水彩中的中国写意精神——浅析廖定标水彩作品
文/刘丽芳(《中国画观察》杂志资深编辑、天津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如果说西方绘画是中国水彩的精神原乡,那么在它进入中国一百多年之后,逐渐走上了与中国审美元素相融合的道路。于是,在当代水彩的格局里,除了浮动着西方绘画各流派的身影以外,还荡漾着中国书画的笔墨涟漪,在起伏的线条和淋漓的水彩间辗转腾挪,既而构成中国写意水彩的别样面貌。
乡土系列之穿黄色羊皮袄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在当代水彩领域深耕多年的廖定标,在接受美术学院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同时,又师从周刚和龙虎名家两位名家,使他的基本功训练非常扎实,技法造诣也得到迅速提升。但求知若渴的廖定标并不满足于此,总是在寻找开发更丰富的审美要素以充实自己。他认为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的天地却是辽阔无际,他愿意向着更高更远处进发。于是,他一边在西方绘画的园囿里流连,一边在中国画的笔墨深处探寻,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能够嫁接契合的部分。但这个过程是艰难和迷茫的,经过山重水复却难以抵达柳暗花明。直到他遇见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的作品,忽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仿佛黑暗之间乍现了微光。这光亮来自于林先生东西方精神融合的理想,来自于他笔下充斥西化表现形式和东方审美情境的独特美感。这一切对廖定标来说是欣喜也是欣慰的,他终于在前辈大师的笔墨里明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方向,让融汇中西的艺术理念始终贯穿在当代水彩的探索中。
乡土系列之厨房里拿着烟袋的陕北老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廖定标的水彩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包括风景、人物两大部分。他的风景作品基本分为苏州园林、新疆风情、异域风光三大系列,虽都是描绘风景,但在画面意象的表现上各有侧重,既突出了鲜明的地域特征,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角。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在映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古雅图景之外,还弥漫着久远岁月透出的凝重感,承载着江南园林的历史文化,沉淀在审美表象之下,涵盖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蕴。在新疆风情的作品中,廖定标将新疆地区的特色标签植入其间,通过画面冲突和色块表现,强化了新疆山水的力与美。面对异国风光,廖定标舍弃了自然风景的表现,重点放在异国建筑等人文景观方面,从这一角度彰显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性。然而,与此不同的是,廖定标的人物作品更多流露着现实主义的审美风范。尤其是他所刻画的陕北高原的农民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质朴淳厚,鲜活饱满,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本真的生命情调。此时,画家的审美目光聚焦社会生活和大众百姓,力求从现实的层面挖掘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最终上升为社会性的深度思考。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一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无论风景还是人物,廖定标的水彩画在西方表现主义的深刻影响下,更能通畅地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感受。同时又结合中国的艺术特色,生成具有独特样貌的本土表现主义,令固化的艺术形式让位于感性的审美诉求,使作品纷扬着自由率性的艺术风格。在技法表现方面,画家借鉴了西方印象派的手法,通过色彩、色调的不同组合,达到光色交错变幻的视觉美感。除此之外,廖定标在借鉴西方技法的基础上,将中国画的线条、造型等元素融入其中,构成具有中国写意精神的美学意味。每一处高低错落的笔触,分明纳藏着中国书法线条的抑扬顿挫;每一个似与不似的意象,则是水墨写意趣味的再现。如此巧妙地嫁接,改变了水彩固有的西化特质,昭示出当代水彩趋于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水彩画中西融合的审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诉求,不仅阐明了画家的创作态度,也是对中国民族审美的弘扬。这种跨越与结合,是时空经纬之外的链接,关联着东方和西方,古代与现代,最后与时代一路同行。画家的作品不再停留在技法本身,而逐渐升华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足够的民族自信。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二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廖定标始终以勤奋精进的姿态,行走在艺术之路上,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蜕变和进步,代表了他对当代水彩特有的审美态度。他的作品植根在深厚的生活土壤里,不断从中汲取最有营养的部分,逐渐演绎为具有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的作品。这些年来,他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在最接近地气的地方,在山水和人群中,搜寻着一个情节、一个片段,然后定格为永恒的艺术之珍。当他亲历过苏州园林的古典沉静,黄土高原的质朴沉厚,异国景观的别样旖旎,便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变为笔下充满艺术兴味的画面,斑斓而明澈,丰富而凝重,充满审美的创造和想象。画家常年的体察和积累,练就了敏锐的领悟能力和高超的速写能力,使他在创作的时候能够厚积薄发、运筹帷幄,在拓展创新的前提下,不断生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他的作品无论是明艳亮丽的,还是沉郁朴素的,都离不开生活的中轴线,以及丰富的审美体验,透发出来的必然是直面生活的鲜活之气。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三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水彩也在发展变化中成长,逐渐从单一的形式,向多元化方向迈进。面对异彩纷呈的流派和潮流,廖定标却不改初衷,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致力于中西融合的道路。他认为当代水彩只有和中国民族特色,中国画写意精神相结合,方能知深而行远,发现别有洞天的另一番精彩。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廖定标在创作中不断打破传统、重塑新意,力求在广泛的借鉴融合中,开辟当代水彩的新境界。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四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五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六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土耳其逝去的历史之七
纸本水彩
110×79cm
2018年
雪中园林之拙政园二
纸本水彩
56x76cm
2018年
雪中园林之虎丘二
纸本水彩
56×76cm
2018年
苏州园林拙政园之园中长廊
纸本水彩
56×76cm
苏州园林拙政园之树之舞
纸本水彩
56×76cm
苏州园林艺圃之园中影
纸本水彩
56×76cm
苏州园林艺圃之园中阁
纸本水彩
56×76cm
苏州园林苍浪亭之园中亭
纸本水彩
56×76cm
苏州园林苍浪亭之山顶亭
纸本水彩
56×76cm
苏州园林苍狼亭之园中园
纸本水彩
56×7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