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奇案尼姑风流债!
文/林岩
01
大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某日清晨,苏州府吴县泮环巷河边发现一具尸体。
里长马不停蹄赶往县城报案。
县令叶锡随即命仵作、捕快前往现场。
经过勘验,死者为男性,三十出头,脖子上有很明显的刀痕,显然属于被人砍杀致死,而后丢进河中。
叶锡问里长:“你是否认识此人?”
里长摇着头说:“回大人,小的不认得,也许是外地人路过此地被人杀害。”
因缺少有价值的线索,叶县令于是命捕快对附近居民展开调查。
同时张贴悬赏布告,鼓励知情者出来作证。
叶县令按照户籍册逐一讯问,发觉附近如意庵的尼姑妙真忽然失联了。
叶县令命人立即寻找妙真。
捕快们来到尼姑庵,发现大门上锁,周围数里范围内都没有妙真的踪迹。
尼姑妙真去哪儿了?
原来,妙真当日进了县城,到城中某富户家,为逝者念经超度,因为要念七日七夜,所以才回来。
妙真一进门,就被蹲守的捕快当场逮捕。
捕快急巴巴等了七八天,好脾气都磨成了倔驴,几个人推推搡搡将妙真带到了县衙。
02
衙役高呼升堂。
叶锡厉声道:“好个大胆的尼姑,赶快从实招来,为何杀害了那个外乡人?”
妙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一脸无辜状:“冤枉啊!贫尼是出家人,讲的是慈悲为怀,一直奉公守法,不敢伤害他人性命...”
叶县令冷笑一声:“哼!就知道你会装无辜,说说,发生命案当天,你去了哪里?为何七天七夜不见踪影?”
妙真一边磕头,一边解释:“这几天我是去了城中某富户家中,帮忙做法事...贫尼在半路上遇到过村民陈敏生,他可以替贫尼作证,请大老爷明察!”
随即将陈敏生带到大堂讯问。
陈敏生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以卖菜为生。
凤池庵、如意庵房门相连,后院有很多空地,两庵的尼姑们就种着蔬菜,吃不完的,就委托陈敏生代为贩卖,换点零用钱。
陈敏生和两庵尼姑因此很熟。
陈敏生跪在大堂之下。
叶县令:“本县问你,是否认识你身边这个尼姑?”
陈敏生看了一眼妙真,回答道:“小人知道此人,她是如意庵的尼姑妙真。”
叶县令:“她说这些日子去城中,给某富家做法事,此事当真?”
妙真满以为此刻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想不到...
03
陈敏生回道:“大人,这个尼姑分明在说谎,她根本没去做啥子法事,而是一直躲藏在庵中。案发前一天,小人曾看见某客商模样的人进了庵中,而后一直没有出来...这样看来,客商的死,一定是和这个尼姑有关…”
妙真情急:“我和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为何要血口喷人,诬陷贫尼?”
陈敏生冷笑一声:“我和你确实没有冤仇,为啥要诬陷你?我不过是说了真话而已。”
陈敏生转而对县令说:“大老爷,小的没有诬陷她,那个客商我也认识。他叫张连仲,常熟客商,常常到苏州做买卖,小的还曾从他那里进过货物,可惜稀里糊涂的人就没了!”
说到此处,陈敏生故意停顿一下,表现出很伤感的样子,而后缓缓说道:“大人若不相信小的所说,可问问织布匠朱阿四,还有凤池庵的住持松月师父。他们也都看到张连仲进了如意庵啊!”
传来二人。
朱阿四和松月尼姑来到大堂,异口同声说确实看见客商张连仲去了如意庵,此后一直没有出来。
“你等看清楚了?”
朱阿四说:“回大人,小的不敢撒谎,那天下午,小的正在如意庵厢房内织布,一直到深夜时分,没有看到客商出来。”
朱阿四说完话看着松月尼姑,松月会意,接过话茬儿:“大人,贫尼当时也在现场,朱阿四所言句句属实。”
叶县令此刻皱起眉头:“你说的属实,难不成朱阿四住在你的庵中?”
松月尼姑此刻涨红了脸,解释道:“回大人,贫尼所居住的凤池庵是偏僻之地。常有山贼盗窃财物,若只是丢了一些钱财倒也罢了,庵中只有贫尼和弟子两人,担忧被贼人欺辱。为了防身,贫尼就把门房借给朱阿四居住,他在那里织布守夜,也给我师徒俩壮个胆儿。”
这个松月竟把大男人弄进庵中居住,实在是有伤风化,其中必有隐情。反观妙真,一个弱女子如何轻易杀掉一个壮男人?
04
叶县令想到这儿,命人将朱阿四、松月带出,单独审问陈敏生。
叶县令厉声道:“好个大胆刁民,你才是案犯真凶,从实招来,你为何要陷害妙真?”
衙役弄得刑具哗啦哗啦响。
“小的冤枉啊!这个张连仲确实是妙真杀害,怎么会弄到小的头上?”
“你还在狡辩,你说你不是杀人凶手,有何证据?”
陈敏生说:“如意庵后院有一片竹林,那里有个石凳子,下边埋着一百二十两银子,是妙真杀害客商盗得的赃物。”
叶县令拍案而起:“你说的可是真话?”
陈敏生回答:“小的不敢说谎,事已至此,小的就不隐瞒了。小人和妙真尼姑相好很久了,常常夜宿如意庵。那天,张连仲来到庵中,妙真发现他带着很多银两,一时财迷心窍,就把他给灌醉了。杀了之后,把赃银藏在竹林石凳下,大人可派人去查证!”
叶县令随即命几个衙役来到尼姑庵的竹林,在石凳下果然挖出银子,确实是一百二十两。
人证物证俱全,叶县令不得不对一直不肯认罪的妙真动用大刑——上夹棍。
十指连心,妙真被夹得生不如死,却依旧不承认自己杀了人。
叶县令此刻问道:“你一个小小尼姑庵,如何藏有一百多两银子?”
妙真回答说:“贫尼化缘所得二十两银子,藏在了竹林里,却不知为何多出一百两来,一定是真凶故意陷害贫尼,请大老爷明察啊!”
叶县令此刻一股无名之火:“难不成是本官陷害你?杀人之事暂且不提,你说说看,你个出家人为何与陈敏生做出苟且之事?”
妙真回答道:“是此人有意陷害,贫尼一心向佛,怎敢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
叶县令见妙真死活不招,于是命人找来了以接生为业的稳婆,检查妙真的身体。
检查之后,稳婆出来禀报:“大老爷,那妙真是个处子之身,清白得很,根本没有与人私通。”
叶县令对这一意外结果感到庆幸,因为他一直觉得妙真是被冤枉的,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此刻,他决定来个将计就计。
05
次日清晨,击鼓升堂,叶县令招来县民围观,公开审讯张连仲被杀一案。
妙真及一干证人均被带上大堂。
叶县令宣布判决书:“大胆淫尼妙真不守清规戒律,与人私通,见财起意,以美色勾引张连仲,而后将其残忍杀害,盗取了死者的钱财。此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依律斩首示众,待秋后当众处决!”
宣判结果之后,衙役不顾妙真大声喊冤,将其拉下去关押进死牢,而后将众证人遣散。
叶知县来到县衙后院,找来亲信丘荣。
叮嘱他:“你现在就去...若发现陈敏生和松月等人私下接触,立即抓捕起来!”
丘荣找到几个精明能干的捕快,昼夜蹲守在凤池庵一带。
第三天傍晚,果然如县令所料,陈敏生忍不住来到凤池庵。
丘荣等捕快悄悄翻墙而入,但见房中灯火通明,松月等几个狗男女正在饮酒庆祝。
此刻,松月一脸坏笑,说:“如今县令大人已经认定妙真是真凶,她自然无法逃脱一死啦。我等算是虚惊一场,却着实赚了一笔银子,日后还能快活一阵子啊!”
朱阿四:“此等好事得以促成,还不是陈老弟施了妙计,我敬老弟一杯酒,以后常来往哈!”
陈敏生嘿嘿奸笑:“实在是朱兄的功劳。若不是朱兄下狠手杀了那小子,我如何能得到这些银子呢?还是老弟敬您!”
丘荣等捕快听得真切,此刻大喝一声,冲进了房中,将这三个狗男女全部拿获,押回县衙。
06
升堂问案。
叶县令指着陈敏生说:“你个刁民,本县早就怀疑你是杀人凶手,你还诬陷好人,来人。”
衙役将刑具摆好,陈敏生瘫软成一堆烂泥,慌忙磕头,为自己辩解说:“这事儿实为松月和朱阿四所为,小的没有参与啊!”
叶县令转而讯问松月和朱阿四,两人见事情败露,不得不招了。
原来,这个松月尼姑是个没有度牒的冒牌出家人,四十多岁,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和鳏朱阿四勾搭在一起,后来索性让朱阿四搬进了庵中,说是看守院子,实则男盗女娼。
松月和陈敏生也有一腿,后来三人公开了秘密,三人处的还挺好。
那一日,客商张连仲去尼姑庵上香,他背着的褡裢鼓鼓囊囊,一看就知道装了不少银两。
松月和朱阿四暗中商议,假意邀请客商张连仲到内房用斋饭。
宴席间,松月频频暗送秋波,搞得张连仲心猿意马,几大杯酒下肚,便烂醉如泥。
朱阿四用刀砍了张连仲,而后找来陈敏生,几个人将尸体丢进河中,各自分得了赃银。
事发之后,陈敏生一来担忧被查出,二来,他很早就觊觎妙真的美色,却屡屡示爱遭拒,因爱而生恨,于是就把分得的赃银一百两藏在了石凳下,以此报复陷害妙真。
07
叶县令判处三人死刑,报给上级等着批准秋后问斩。
妙真无罪释放。
《明英宗实录》记载:
三个死刑犯的家人暗中委托官员,举报县令叶锡任内贪酷暴虐,有枉法行为。
刑部派人来提审叶锡的时候,吴县百姓纷纷联名上书,为叶县令鸣冤。
此事惊动了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派大臣联合调查,结果,叶锡非但不是贪官,还是一位为民做主的清官。
明英宗得知结果,诏命提拔叶锡为宁国府知府,赏赐“织金衣一袭、钞五百贯,宴于礼部。”
明朝奇案:尼姑风流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