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观察:气象战离我们并不遥远
| 方略
和平时期,或许人们对这个地球上年年都会发生的灾害早已习以为常,即便是10年前那场罕见的重大雪灾也不足为怪。但若是在战争时期,这种异象则会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气象武器的日趋发展,气象战将以全新的“面孔”登上战争舞台。加强对气象战的预知和研究,对制定国防政策,确定军队编成、武器装备系列和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健全有效防范机制和开展针对性训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条目注释:气象战,是将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作为武器的作战行动。旨在造成对敌不利、对己有利的气象条件,以达到预定的军事目的。气象战是地球物理战的组成部分,既可在战役战术上运用,也可在战略层面上运用。
人为地对局部天气施加影响,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在军事上得到了某些应用。例如,为了解决军用机场有雾时飞机的起降问题,英国研制出加热消雾装置,对保障航空兵及时出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43年9月,美第五集团军用飞机播撒造雾剂,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制造了一条约5公里长、1.6公里宽的雾层,成功地掩护了部队渡河。
20世纪40年代后期,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取得了重要突破,人们开始用催化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消雾等。在为和平目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活动的同时,一些国家也积极从事人工影响天气应用于作战的研究,企图通过这种手段造成不利于敌的天气和气候条件,以破坏敌方交通,危害敌方人员,破坏生态平衡,削弱敌国经济,或为己方的军事行动提供有利的气象条件,这些都为气象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首创气象战的是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军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越战时期,美军秘密进行的长达7年之久的人工降雨,可以说是人工影响天气并用于实战的一次尝试。从此,气象战的问题被正式提了出来,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1974年10月,美国利用人工影响的方法将一场台风引向洪都拉斯,使中美洲国家损失高达千亿美元,人员伤亡逾万人。此后,美国在大西洋又成功地进行过三次人工引导飓风实验,其人造飓风技术日臻完善。
▲好莱坞大自然科幻电影,气象武器的威力!
根据战场环境和作战需要,气象战的典型方案包括:出动隐形飞机人工制造暴风雨,使敌军阵地爆发洪水;人工制造干旱,使战场上的敌军缺乏淡水供应;人工制造飓风,使敌军的防御阵地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雷击闪电,击落战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和粒子束将电磁能、热能传送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卫星通信和雷达系统;在地底或海底引爆核弹,制造大杀伤力的地震或海啸等。
虽然联合国于1977年通过相关协议,限制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应用于军事范围,禁止各种气象武器用于进攻目的。但据俄罗斯科学家分析,美军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大气层作战的研究。美国媒体曾披露,美国空军于冷战结束后,拟订了“2025年全范围控制计划”,企图设法通过气象战,确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能力。1997年,美军有人透露说,空军的未来气象战规划认为,开发军事应用的气象控制系统的风险“极高”,然而,“太空给予我们新的场所,技术给予我们新的机会”,气象开发拥有“巨大的军事威力”,可以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控制战场。
气象战正像一头脱疆的野马一步步向我们逼来。目前,如其说人们对气象战带来的威胁和灾害还缺乏切肤之痛,倒不如说对气象战还缺乏足够的认知。10年前的那场雪灾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痛定思痛,不可让代价白白付出。有时“吃一暂、长一智”的代价是巨大的,未必凡事都有待付出昂贵的代价之后才能让人警醒。由于对大气变化过程认识的局限,自然发生的异常天气变化掩盖着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使气象战更具有隐蔽性,往往使被攻击一方受害于不知不觉之中,从而也让始作俑者在悄无声息中达成战略目的。
尽管气象战十分隐蔽,但从战略观点看,气象战是可以被认识和识别的,气象武器也是可以被战胜的。气象战作为一种特殊作战样式,不仅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在和平时期也攸关国计民生。它警示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高度看问题,时刻关注国际风云变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和战略意识,切实重视加紧气象战对策研究和战法研练,更加全面自觉地推进现实军事斗争准备。
下期预告:夺取“制气象权”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