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时郭沫若为钱学森即兴写了首七律,大气磅礴,钱学森珍藏多年
在近现代文坛中,郭沫若先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虽然他的很多作品一直饱受争议。大家争议的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是很能理解的,因为他写诗有时候太“咆哮”了,大家看看以下内容:
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节选自《天狗》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节选自《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用今天我们对新诗的认识来说,这样的现代诗确实很难说是上乘之作。但在当时,用白话文写诗,能写成这样其实已是不易,所以郭沫若先生才被称为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与创作新诗相比,郭老的律诗似乎更合乎大家的味口一些,毕竟郭老在历史领域、及古文古籍方面都是有极高的造诣的。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郭老的一首七律,诗名叫《赠钱学森》。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回到了祖国。而后钱老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1956年3月,在一次会议上,钱老就科学领域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讲话,参与了此次会议的郭沫若听完后感触颇深,便当场即兴写了一首七律相赠。此后钱老将这首诗装裱起来,挂于客厅,珍藏多年,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这首诗:
《赠钱学森》
大火无心云外流, 登楼几见月当头,
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
从兹十二年间事, 跨箭相期星际游。
此诗虽然无法与唐宋名家相提并论,但却写得很是大气磅礴。首联用“大火无心云外流”来比喻钱学森不愿留在国外,一心返国的心情,这个比喻与钱老从事的工作十分贴切;后7个字笔锋一转,化用王粲《登楼赋》中的典故,多了一分男儿柔情。郭沫若自己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所以他很清楚身在异国时内看着天上的明月,心中的万千感慨。
次联又是一组鲜明的对比,钱学森祖籍杭州,所以在这一联中郭老用西湖的景色与太平洋上的风涛作比,其实是一语双关的。一方面是表达你钱学森归国的不易;另一方面也有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味,外面风大雨大,回家了心中便是一片清幽,这便是海外学子的心。
颈联和尾联写的是钱学森回国后将大显身手,其中“十二年间事”指的是当时会议上的一个规划,郭老相信钱学森一定能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到那时便能期待着星际游了。虽然最后7个字的说法有些夸张,但这本来就是诗人的语言。
论遣词和意境,这首诗或许并不算多高明,但它却写出了一个游子的心。在那样的岁月里,这56个字字字都写进了钱学森的心坎里。从归国前的焦急,到回国时经历的风涛险境,以及回到国内的雄心壮志,这首诗对当时的钱学森来说,是鼓励、是肯定、也是期待,这就是钱老会一直珍藏它的原因。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这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诗以言志,能抒发自己的志向,并能得到读诗人的共鸣,这就算是一首好诗。作为一首赠人之作,郭沫若这首诗是成功的,至于遣词本身或许就没那么重要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