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用科学论证真气?练气功不如跳舞

先讲个故事。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幕,程派名旦张火丁唱完一折戏,上来一个白发苍苍、走路都颤颤巍巍走不好必须得有人扶着走的老头,非得给张火丁献花、握手、合影。主持人介绍说,这老头是中科院院士,某领域著名科学家。老头到底是哪个专业的、到底有多大贡献,我没记住,只记住了他当时激动的神情,和玉米看见春哥的神情一般无二。

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动不动对大众演讲,就挺扯淡的。大学的时候听过几个院士演讲,台下全是慕名而来的二十岁上下的学生,每个都爆满,院士们慢慢悠悠,一讲就是两个小时,内容千篇一律,全是心灵鸡汤,没有碰到过例外。原因很简单,面对非专业人士,他不可能讲自己的专业知识,只能讲讲自己的人生经验。

坦白说,那些院士讲的那些鸡汤,还不如很多公知的演讲的技术含量高,公知好歹给大家能讲点观点、知识、段子,院士们连这个都不会,就只会灌鸡汤。鸡汤的水平也很低,至少是比当时同学喜欢听的午夜电台的鸡汤味道差很多。

慕名而来的听众,很多时候其实并不一定知道院士们的贡献到底怎么样,有的甚至是连院士们的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但大家都知道院士不是一般人,是科学家,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最值得尊敬的人之一。

一个简单的例子,绝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杨振宁在科学上的贡献究竟是什么,意义有多大,但至少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年轻点的人可能都听说过他82岁的时候找到了一个28岁的真爱。

所以,绝大多数人对院士的尊重其实是盲目的。这很正常,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好事。毕竟,知道尊重有知识、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比崇拜娱乐明星和土豪强一万倍。

也正是这一点,让院士这个身份在目前成了一个奇货可居的头衔,商业价值很高。不光可以在各种场合走穴演讲卖心灵鸡汤挣出场费,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份给某些商业行为背书。因为,在绝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眼里,院士必然是绝对权威,他们说靠谱的东西,那就一定靠谱。所以,现在我们在电视广告里经常能看到一些没有听说过名字的所谓权威专家、院士之类。

但大家常常忘了的是,隔行如隔山。让化学专业的院士来讲孔子,和让他讲在工地上搬砖如何才能又好又快一样,他都不懂,都只会胡扯,不可能靠谱。因为这些不是他的专业知识范围内的东西,要论搬砖如何又好又快,必然要在工地上去找,要知道跳大神如何更赚钱更能骗人,必然要去找跳大神的,要讲孔子,必然有专业人士比院士讲得更靠谱。

而且,这些年有个不太好的社会风气,就是大家对理工科的专家、学者都高看一眼,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都不大相信。时间久了,社会上好像都默认了,理工科的专家学者跨专业讲人文社科领域的事,要比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讲理工科的事靠谱。其实,稍微动脑子想想就明白,让一个搞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人谈人工智能固然不靠谱,但要让一个搞人工智能的专家来谈国学、传统文化,就靠谱了?笑话。

如果每个人都只在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内发言,自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很多人容易忘乎所以,某个领域成了权威,就要当跨专业、跨领域的大师。院士里喜欢、推崇、喜欢到处讲国学、儒家、传统文化的人很多,这不奇怪。各种神功、迷信、邪教里都有大把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好生恶死,大家都一样,老了喜欢搞点健身、养生啥的,大家都一样,并不会因为是院士,就不是老头老太太了,就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了。

糟糕的是,有些院士、专家、高级知识分子老了,有点个人健身、养生、迷信的个人爱好,偏偏以为自己不是普通的老头老太,还要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身份说事儿,还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论证自己的健身、养生、迷信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事儿往小了说,是没有自知之明,往大了说,其实就是骗子。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是被人骗了,就为虎作伥,替别人骗更多人,有的人是知道自己在做骗子,但依然乐此不疲。朱清时属于哪种,具体情况我不大了解。但从他近年来的表现看,个人判断,后者的可能性不小。

所以,碰到那种跨专业、跨领域的老专家、老教授、老院士讲国学、讲传统文化、讲修身养性、讲人生经验、讲心灵鸡汤的,大家还是淡定点,别光看他们的专业身份,也别忘了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们其实也就是个普通的老头老太,和跳广场舞的老头老太没啥太大区别。别管这老头老太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一样。

这种老了还到处瞎忽悠的人,其实还不如去跳广场舞,至少广场舞不需要用听上去特别高大上的专业知识来论证其科学性。也许你听过量子佛学,总没听说过量子广场舞吧?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也老了,最不给社会、国家和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其实就是去跳广场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