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兵团覆灭后,杜聿明还不积极突围,在等什么?

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华东战场长江以北只剩下了一个国军重兵集团,这就是杜聿明率领的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十三兵团,这时候孙元良的十六兵团因为他急于突围,已经烟消云散了。两个兵团加上从徐州撤退时携带的机关人员、学生等,这时候大约还有二十万人,被包围在了陈官庄地区,进退不得。

在从徐州撤退的时候,杜聿明曾经反复跟校长说过,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委员长同意之后他才率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向西经萧县、永城、蒙城、阜阳这个路线撤退,但没想到的是,在他出了徐州之后,才过了萧县,委员长的催命电报就来了,坚持要他马上转而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速解黄维兵团之围。杜聿明召集三个兵团司令一番商量之后,最后还是决心服从命令。

结果众所周知,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给黄维兵团解围不成,自己反而被包围在了陈官庄、青龙集一带。一开始,杜聿明主张突围,委员长要求他们迅速增援黄维兵团,第二兵团和十三兵团每天轮流派部队向东南方向攻击,但是始终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阻击阵地。到黄维兵团全军覆没之后,杜聿明集团的出路就成了下一个问题。

但到这时候,杜聿明反而并不着急突围了。因为杜聿明认为,这时候最好的突围时机已经过去了,如果外围没有国军其他重兵集团接应,光靠他剩下的两个兵团,也是突不出去的。所以,杜聿明又给委员长提出了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是抽调胡宗南集团和华中白崇禧集团,全力增援,在淮海地区与解放军进行总决战。

委员长倒是不反对这个方案,可问题是不要说胡宗南集团在西北被一野死死的拖着,根本走不脱,稍微近一些的华中白崇禧集团,委员长反复劝说,白崇禧就是拒绝抽调部队增援。委员长退而求其次,要求将原本驻扎在宜昌、沙市一带的宋希濂十四兵团调来增援,部队都开始在武汉上船了,又硬被白崇禧堵回去了。

既然外面已经没有希望增援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办法了,空军空投粮弹,待部队整顿之后,全力突围。这时候,杜聿明和委员长反复磋商,商量出来一个办法,决心在12月20日开始执行,也就是空军空投粮弹和毒气弹,为突围做准备。为此,空军司令部一个参谋携带委员长的亲笔信于19日乘飞机降落在陈官庄,做最后的联络准备。

但天公不作美,就在杜聿明集团已经粮弹两缺、必须经过补充才能突围的时候,从19日晚上开始,连续下了十天雪,一直下到12月28日。那个来送信的参谋,也被一并困在了陈官庄,一直掉雪停了之后才飞回南京复命。而在这十天里,解放军在经过碾庄和双堆集两次大战之后,一边用部队监视杜聿明集团,一边轮换部队进行战场休整,而杜聿明的部队在包围圈里的日子很难过,粮食越来越少,连取暖的柴火都没有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杜聿明在从徐州撤离的时候,要求部队轻装,所以只携带七天的补给,准备到阜阳之后再补给,所以随军携带的补给物资数量不足。原计划五天就从徐州撤到阜阳,结果是三天才走到萧县与永城之间的陈官庄,就被包围在了这里,从此就是坐吃山空,每天只能白白消耗。好不容易决心突围了,又碰上十天大雪,空军无法出动,杜聿明这边也就无法突围。

等到12月28日雪停了之后,杜聿明又开始和南京商量突围的事情。但因为之前被包围的这些天部队冻饿已极,必须经过补充才能有体力进行战斗和突围。杜聿明提出,让空军连续空投十天,补充物资,然后提供空中掩护,部队才能突围。南京要求在1月5日就突围,最后还是拖到都8日了,还没有开始突围,而解放军原定6日开始总攻,还等了两天,8日才开始总攻。

一直到10日,杜聿明才下令突围,结果是仅仅用了两天,二十万人左右的部队就灰飞烟灭了。王耀武曾经说,就是放五万头猪让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五万国军却三天就被解放军全部消灭了。这次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更惨,杜聿明的二十万人,在解放军总攻之后,只坚持了两天,就全军覆没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突围出去,大部分直接当了俘虏。

而杜聿明所不知道的是,正是他被困在陈官庄的这几天,南京的政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委员长不仅没有能够把杜聿明解救出来,他自己的位置这时候也已经摇摇欲坠,最后是在内外压力之下,不得不在元旦通电全国,宣布下野,总统职务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他自己直接去了溪口镇,继续遥控。这样一来,李宗仁指挥不动,也就无法集中资源增援杜聿明集团了。

杜聿明后来说,他当时的另外一个想法没敢公开说,就是他在被包围的时候思想上比较消极,认为必败无疑,一方面是认为突围突不出去,另一方面,他也觉得和谈才有出路,但这个话他没有办法公开说,只能自己等着南京去决定。所以,从黄维兵团覆灭到最后下令突围,杜聿明在包围圈里始终非常消极,就是在等着南京的变化。只是委员长下野,也没能够挽救他的覆灭。

(0)

相关推荐

  • 淮海战役最滑稽一幕通讯兵接通一根电话线,导致30万人被消灭

    感谢你在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颜值都这么高了,还愿意看看小编的文章,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轻松在百忙的生活中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欢迎大家的到来,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来开始分享. 在战争史上,有很多因细节而改 ...

  • 老照片:淮海战役战场上的国民党士兵写实

    蚌埠曹老集的国军碉堡 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香港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的第一个场景就是逃到香港的雷洛(刘德华饰)在应征警察时读报(<华侨日报>)--"徐丰(蚌)未来会 ...

  • 用邮票讲故事-淮海战役 - 美篇

    用邮票讲故事-淮海战役 2019.09.24 春风化雨 阅读 263分列式进行曲   话说上个世纪40年代末,在我国中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淮海战役,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 ...

  • 国军党徐蚌会战失败源于一个字“慢”

    淮海战役也就是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的战役,与其说国民党徐蚌会战失败,是贾汪起义以及廖运周等人的起义造成的了,个人认为人为造成部队行动迟缓,才是战败的主因.徐蚌会战计划由时任徐州"剿总&quo ...

  • 不可思议的淮海战役

    美国西点军校曾专门派出团队来到淮海战场的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一结果的评价是"不可思议". 淮海战役创下了三大战役中的"四个之最":我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 ...

  • 决战淮海,黄维兵团被全歼,杜聿明被俘,主席:粟裕立下第一功

    1948年12月7日,粟裕.张震等登上襄山之巅,瞰视整个战场,只见敌军全被笼罩在硝烟和雾霭之中,犹如困兽.粟裕听着那隐隐传来的枪炮声和爆炸声,即命令东.西.北三面加强攻击,重点放在邱.李两个兵团的接合 ...

  • 他被称为勇将,比韩先楚还猛,全歼黄维兵团他功不可没,后授上将

    开国上将里,打仗最厉害的人是谁?比较熟悉历史的人都会说是韩先楚,因为许世友就非常厉害,连他都佩服韩先楚,说韩先楚是智勇双全.而在韩先楚的军事生涯中,打败仗的次数是极少的,因此他又被誉为我军的" ...

  • 如何评价大决战《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

    这是一个"穿帮"的经典长镜头. 从电影角度看,一方面这个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长镜头可以说是空前的,甚至也可能是绝后的. 另一方面看的话,这个镜头其实是穿帮了. "穿帮&qu ...

  • 淮海战役之大王庄:最惨烈的一仗,黄维兵团到底有多难打?

    淮海战役中有一次战役,中原野战军非但没有单独拿下,反而造成自身不小的伤亡,后来还是在华东野战军的支援下才艰难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场战役就是围歼陈诚起家部队黄维兵团的战斗,那当时状况究竟有多惨烈呢?黄 ...

  • 血染淮海(三十一):黄维兵团的最后时刻

    (接上次文章) 五十七. 双堆集最后时刻前的沉寂 1948年的秋天,对于解放区内的老百姓而言注定是个既温暖又忙碌的季节,共产党土地改革后,这是他们的第一个丰收年.而当这些老百姓们满面红光地把一袋袋粮食 ...

  • 第29章 堵截黄维兵团

    国民党徐蚌会战的部署,从一开始就摆出一个被动的态势​‍‌‍​‍‌‍‌‍​‍​‍‌‍​‍‌‍​‍​‍‌‍​‍‌​‍​‍​‍‌‍​‍​‍​‍‌‍‌‍‌‍‌‍​‍‌‍​‍​​‍​‍​‍​‍​‍​‍​‍‌ ...

  • 打黄维兵团有人质疑中野战力,粟裕却说:我们应该向中野学习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歼灭黄维兵团,则是淮海战役重要的一环. 与黄维第12兵团对决的,是我军的中原野战军.这一战中野打得并不容易,后来能够全歼黄维兵团,华野的助阵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此, ...

  • 黄维兵团被歼,胡琏乘破牛车逃出战场

    胡琏在国民党军中绝对是个异类,他的在一堆草包的国民党将领中,显的比较突出:无论是勇敢性还是谋略等方面,都是十分突出的存在.人们称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的"骄",有黄百韬的忠,且&q ...

  • 兵力差太多,名将杨勇咬着牙上阵,却给了黄维兵团一个下马威

    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的6个纵队转向蒙城.宿县和固镇.宿县之间,向西抗击黄维的机械化兵团,向南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等部,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伯韬兵团. 毛泽东见华野遇上了黄伯韬这个硬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