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当淮海经济核心城市,山东河南安徽同意了吗?

徐州最近搞了个淮海经济区,徐州被定位为这个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这是不是意味着徐州就可以腾飞了呢?完全不是。

这个规划毫无意义。不仅这个规划毫无意义,而且类似的跨省的规划都毫无意义。除非这个区域能够单独设立一个新的省级行政区。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跨省的发展规划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省级行政区的作用。

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系之下,省一级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无论财政,人事,行政体系,都是以省为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的。

比如说目前的分税制,就是各省为单位和中央博弈的结果。按照最早的分税制设想,中央和省要分,省要和县也要分。但实际上,中央和省分完就没有了,省和县没有继续分。

还有中央给地方的各种任务,都是分解给每个省,再在每个省内部进行调配。比如说财政,中央实际上就是在各省之间调配,然后各省再在省内调配。

最明显的就是国债。前几年曾经放开过地方国债,由中央代替地方政府发行,但都是以省为单位的,从没听说哪个地级市直接让中央代替自己发行国债的。

还有高考的招生名额分配,也是以生为单位,分别划线录取的。但是除了民族自治地区之外,各省在不同地市之间不会再分配名额,而是统一划线的。

其实不仅现代中国如此,历来都是这样。从汉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清的省,都是一脉相承的。变来变去,实际上就是一个不能违背的规律,在郡县制之上,必须设置一个介于中央和郡之间的,区域范围更大的行政区划,才能进行有效管理。

也是因为这个体系中,省一级居于枢纽位置,所以省一级的资源调配能力就比较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个别地市比较强势,对抗省级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到本世纪后基本上没有了,为什么?

就是因为地方建设规划都是以省为单位进行规划建设的,省一级掌握的资源远远超过八九十年代。从而造成了一个明显的趋势,也就是2000年以来,各省的省会城市迅速崛起成为本省最大的城市,无论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政治上,都是如此。

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山东的青岛,辽宁的大连,浙江的宁波,福建的厦门,这些城市都在经济体量上超过省会城市,在本省的地位也比较特殊。

到本世纪后,这个情况基本上慢慢在改变,厦门,青岛,宁波,厦门不但不再特殊,甚至城市经济发展也开始慢慢落后于省城。原因就在于此,省级征服掌握的资源比以前多多了,能够给省会城市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快其发展。

而一些不甘于被省会城市远远甩在后面的城市,就开始寻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机会。徐州就是这种情况。而且,周边城市中没有其它城市能与徐州相抗衡。

但问题在于,落实这些规划,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的,这个钱谁来出?地级市不通过省级同意,是不可能调动能够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所需的资源的。

但各省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义务吃亏,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发展别的省,给别人作嫁衣裳。这就决定了,跨省的区域发展规划都会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境况。谁也不愿意吃亏,谁都想占便宜,最后是大家都不发展。

所以,这个规划没有什么意义。除非这个区域合并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区,或者相关各省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大行政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