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45)|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

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10.1厘米

文物年代:北宋

出土信息:未知

馆藏地点:定州博物馆

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北宋时期,1969年出土于河北定州北宋净众院塔基地宫遗址,为当时出土的55件定瓷之一,现藏于定州博物馆。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10.1厘米。净瓶又叫军持,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用于贮水净手用的器皿。

该瓶瓶身似一少女亭亭玉立,肩部丰满宽厚,肩向下渐渐收细,接近底足处最细,而后微向外撇,肩一侧斜上方有一龙首状流,肩以上为8节竹节状脖颈,竹节上接一草帽状圆盘,圆盘上又有一个管状细流。

该瓶不但器型复杂、纹饰亦是精美。管状细流口沿、中部以及根部各有两道弦纹,中部弦纹上下两侧各划单层双线俯仰莲瓣纹一组。草帽状圆盘顶部又划双层双线覆莲纹花瓣一组,帽腰下折光素无纹,帽檐再向外折也光素无纹,圆盘下部依旧光素无纹,至颈部则有八层竹节。肩上部自颈根部起刻划三层覆莲瓣纹,第一层之莲瓣采用双层深刻刀法,瓣中央又刻一中心线,下两层则用单线配合旋削做出浅浮雕效果。莲瓣从上至下逐层扩大。肩下方为瓶身最鼓的上腹部,横向刻划缠枝菊纹一圈,下腹部又刻四层仰莲瓣纹,莲瓣造型大而饱满,同样具有浅浮雕效果。各组纹饰相对独立,又在器型的统一下浑然一体,使整个器物美轮美奂。

这样精妙的器物,必然是丰富的制瓷技术与极高的艺术修养相结合的产物。

器物来源

净众院北宋初年为李氏菜园,后施舍僧侣,在义演主持下建寺,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赐名“净众院”,于988年建成。净众院舍利塔是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为葬修建该寺的高义演等人所建的舍利塔。安葬时定州上层人物都有施舍,善僧心寺等寺院也随葬了一批器物。

1969年发现并发掘该塔基地宫时,共出土了文物l06件,其中55件定瓷为北宋早期定窑产品。据地宫中文字及器物铭文显示,这批定窑大多是专为此次佛事所订烧,极具高度,其中舍利瓶铭文直接显示出至道元年(995年)。这批定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定窑当时的水平。虽多是专为此次佛事活动的定烧器物,但并不一定是一个作坊的产品。再者定州为定瓷的集散地,各界虔诚弟子也应在市场拣选了一部分。且极少部分晚唐五代遗留的定瓷,也有可能此次活动入藏。塔基同时出土了定窑少见的品种,也说明了此次佛事的重要性及供器订制特点。关于供奉瓷器的产地研究,在五代宋初的地层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三彩器物,这为我们认定定州两座北宋初期塔基中出土的三彩器物找到了产地。以往有人认为定县塔基出土的三彩器物是河南中西部地区的产品。

净瓶的用途、来源、演变。   

净瓶,梵语称“Knudika',音译为军持、捃稚迦,意为储水之瓶,又称净瓶、水瓶、澡瓶、澡罐等。为佛教僧众云游说法时随身携带之物,汉初随佛教传入我国。   净瓶本是储水工具,又因其所储之水的用途之不同而功能有别,分为:佛前供奉、祭祀;饮用、或净手;佛教仪式之灌顶工具。   关于净瓶样式的文字记载,目前所知最早见于唐代僧人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一书。义净于唐咸亨二年至天册元年(公元671年至公元695年)到印度学法,该书成于作者归国途中,多记载作者在印度所见所学。书中记载军持“其作瓶法,盖须连口,顶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旁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添水宜于此处,可受二三升,小成无用。斯之二穴,恐虫尘入,或可著盖,或以竹木,或将布叶而裹塞之。”

这件北宋早期的龙首净瓶和书中所载唐代净瓶的基本样式并无两样,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盖须连口”,指颈部的圆盘。“顶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即指上流。“旁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在这只净瓶则演变为龙首状流。显然,这龙首状流并非实用器的特征。而“可受二三升”的大小是为了方便携带,而此龙首净瓶的规格显然比这个规定要大的多,携带、使用极为不便。因此,可以确定这件器物并非日常使用的实用器。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很多祭祀专用器物其实都是由生活用品发展而来的,佛教供品亦复如是。法器是各类佛事活动及衣食住行的日常用具的统称,其中分为僧尼自备随身用器和举行佛事活动的礼佛用器,因此很多生活用品则逐渐发展出一个专门用来祭祀供奉的分支,而这个龙首大净瓶就属于此类。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相关推荐

  • 宋代 定窑白釉花口深腹碗

    宋 定窑白釉花口深腹碗 定窑以产白瓷著称,亦是五大名窑之一.此件定窑花口碗为大美之器,胎釉精.白.薄,不负"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美誉. 碗呈花口状,花口六瓣,流畅生动.深腹,圈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三)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主脉的中原文明,就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而且,通过发现仰韶文化也第一次从科学考古的角度,证明了中华文明真的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啊.仰韶文化的彩陶达到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七)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今天开车,101.8播出这首中学时代的歌,看着北京清晨大雨后的晴朗天空和朵朵白云,听着这首老歌,好怀念那些跟着感觉走的年代啊.5000年前青海湖畔的马家窑人,可能也是在一次次彻夜狂欢中跟着感觉尽情挥洒 ...

  • 禁止出境文物(156)|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16.9厘米,长15.6厘米 文物年代:东汉 出土信息: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馆藏地点:定州市博物馆 镂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十)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

  • 禁止出境文物(144)|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1厘米 文物年代:北宋 出土信息:未知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八)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标志中国古代技术成就的四大发明都已出现,众多不世出的才子和佳人纷纷涌现,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由经济繁荣而生 ...

  • 禁止出境文物(178)|北宋灵鹫纹锦袍

    灵鹫纹锦袍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15厘米,下摆宽81厘米 文物年代:北宋 出土信息:1953年出土于新疆阿拉尔墓地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

  • 禁止出境文物(169)|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122.6厘米 文物年代:北宋 出土信息:1978年在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 馆藏地点:苏州博物馆 1978年4月12日,三名小学生一 ...

  •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十一)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唐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都城郊外的南庄,而到了北宋,欧阳修已经转到都城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