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阳兰亭奖创作感言:在经典与破立的边缘“寻找”

书法创作就是理念与手法的叠加。学习古人的方法,在重复中不断地娴熟纯化,直至下意识的自然流露,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从技法初始到精神冥想,以此表达自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意境!对于独立创造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或思考后心性的悟化与内在意念的引领!要学会如何从独立创作中反观对经典的思考。在与古人经典的对话中,让我们去寻找古今之间跨越时空的笔墨空间地带,在有形与无形,在抽象与具象,在经典与破立的边缘“寻找”,从而收获属于自我的笔墨语言与艺术风格!努力让我们的双手触摸到灵魂深处的那根神圣心弦,培植出既属于经典又属于这个时代的天山“灵苗”,迎风,绽放!仿佛一夜之间又回到“寒武纪”万物生长的美好世界!

——李双阳兰亭奖创作感言

李双阳,斋室号:栖虹居、复旭堂、壤园、寒武山房,江苏淮安人,军旅八载。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逸庐书院创始人,南吴门书社总执事,墨池学术主持,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当代“新帖学”代表性书家。

江左风流  逸庐一家

——李双阳书法艺术之浅见

陈 智

李双阳兄寄来草书近作,和《大乘逸风》《逸笔畅淮》等著作数种,并嘱咐我写点评论性文字。我因为一直坚持批评家的艺术立场和态度,不愿过多地受作品以外的因素而影响对于艺术家的价值判断,所以很少写当代人的此类评论文章,因为写的过誉或不及,都会拂了作者的期望,也不能客观表达我的本意。无须讳言,在全国当代中青年书法家队伍中,李双阳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流量明星,也是我有限关注的几位中青年名家之一。其书法创作无论技法纯熟和艺术表现都属于一流高手,显现出卓尔不群的自我品格,是当代中青年书家中的佼佼者。加之又是多年老友,因而很乐于为之推介来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李双阳,江苏淮安人,军旅八载,外表敦厚儒雅,心性孤傲高标,属于典型的刚柔兼济,内圣外王的性格。其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国画院江苏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逸书院创始人。双阳少年成名,自2003年获得第八届全国书展全国奖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最高奖,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一等奖,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提名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等等,几乎囊括了当今书坛所有重要奖项,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书家。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30家, 2007年被《中国书画报》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对象,被媒体誉为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当代“新帖学”代表性书家。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兰亭书法艺术馆等机构收藏,充分展现了他旺盛的创作精力和在当代书坛的骄人战绩。
与李双阳兄相识已有二十余年,起初是源于上世纪末我与苏州王伟林兄联合发起的合肥苏州两市书法交流展。当时的苏州青年书家群体也备受书界关注,他们同期还配合做了个江南风的书法展览,是十位充满活力的吴门青年书家雅集式展示,当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交流展览期间,伟林和双阳兄还陪同我们拜访了德高望重的瓦翁和沙曼翁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苏州书法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有序传承,出版了吴门书派代表书家作品集和系列研究丛书,其后一直和苏州书协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标杆。那时双阳就是吴门青年书家中非常活跃的一员猛将,其后的交往断断续续,却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动态、艺术风格变化以及取得的累累硕果。
我曾经做过评论,李双阳是当今书坛最有希望成为恒星的一位明星。双阳的作品能持续近二十年一直在全国各类重要展览上保持获奖的实力,并因此成为国展评委,是十分罕见的。在当代书坛有着明显的识别度和影响力,成为不可忽视的典型个案存在。在我的认为,双阳的艺术成功有着几个方面的因缘助力:首先是地域书法环境的熏陶和滋养。虽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印刷术的高度发展,新出土文献的传统叠加,似乎淡化了古代因为地域关系带来的书家艺术观念趋同和相对书风近似,但我认为地域文化的因素依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清以降,江浙地区因为经济社会的富庶,带来文化生活上的闲适和优雅,聚集了一大批带有典型文人化倾向的艺术名家,所谓江左风流,文脉相继,绵延影响至今。从双阳的书法创作来看,无论是小字行草、大字狂草,亦或是写意隶楷,无不典雅飘逸,萧散自然,带有明显的吴门地域书派特征,如空谷深响,尽得风流。
其次是自我性灵品格的天真流露。媒体把李双阳的书法定位为新时代帖学书风的代表,我想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书坛展览风向的变化使然,新帖学的概念作为阶段性书风指向是没有问题的,而作为个人风格定位有时却并不能完全对应。当今书法界因为展览的强力驱动,催生了众多技术表现型书家,放眼展厅琳琅满目,为了迎合评审规则和展厅效应,作品审美取向严重趋同。真正显现自我个性的偏少,能根植传统而又有所突破的更为鲜见。以双阳成就最高的草书来看,其主要根基在于晋唐,而得力于怀素小草千字文尤多,兼受近现代诸家书风之影响,探颐索隐,兼容并包,作品中有真气奇气,有筋骨血肉,更见真挚性情,沉郁空灵,天机任运。这种对于传统的准确积累,加上自我才情的天然流露,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个人审美取向与时代书法风格的完美契合。在我的认为,与其牵强地把他评述为新帖学的代表书家,还不如归属于性灵派书法较为合适。
第三是丰富内美的艺术表现张力。李双阳是一位勤学善思的书法名家,他在尊崇传统,融汇诸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作品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思考。对笔法、墨法、线质、体势、章法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而成功锻造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尤为难得的是,双阳强化了书法审美属性中的内美表达,所谓变起伏于锋抄,寓钝挫于毫芒,在线条的诡谲变化中传递出内力美的表现,从怀素、张旭到近代的于右任、弘一、黄宾虹、林散之,线质的感觉一脉相承,并且还吸收了日本平安时期三笔三迹的笔墨要求和连绵体势,在线条的内质和变化表现上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正如著名书家张旭光先生所说:“双阳在他笔墨上有三个变化:开张了结构,增加了气象;变化了笔法,纯化了线条,点线面有新表现,增加了丰富;变化了墨的节奏,增加了感染力。这三方面的变化,应该说都是时代审美的需要,是全社会的需要。”
双阳兄正值盛年,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得益于他自身的聪慧、努力与勤奋,也得益于赶上了传统书法在当代繁荣发展的大好时候。其作品表现神闲意殊,气格超迈,并且有着极强的稳定性,达到了传统与现代和融与共的新境界,初具大家气象,可喜可贺。老子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双阳也清醒的认识到书道学与养、承与传的重要性,近年来鼎力创办了逸庐书院,以“传承经典,点染人生”为宗旨,倡导谨严纯正和知行合一的古代书院文化精神,弘扬普及书法艺术, 培养德业兼修的书法精英,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回归现代生活,展现出当代书法人强烈的使命担当,这也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

2020年4月20日于棹雪斋

(陈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合肥市书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来源:杨子鉴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