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讨论!钟南山领衔七人宣称无偿献血,他们是合适的人选吗?

前天宣推无偿献血海报时,用了七个度:气度(钟南山)、高度(姚明)、硬度(吴京)、力度(海霞)、亮度(张翰)、柔度(菅纫姿)、才度(汪涵)来形容这次无偿献血宣传天团的七个人。
发到了很多献血群里,获得了很多点赞和转发。

0 0

引子

在大学城献血屋群里引发了讨论。
板友A:“什么度都有,就是没有无偿献血的次数度。”
我:“从传播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这些明星来给站台,他们吆喝一声胜过我们献过几百次。”
我:“最终我们期望的目标是是,很多人来参与献血,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不必肩负那么大的责任和使命,只需要随心所欲的来献血就可以了。”
我:“有血可用,有安全的血可以用,不就是我们这一伙人努力的目标吗?如果将来不需要我们去那么频繁的献血了,我觉得这样更好。”
板友A:“他们吆喝一声胜过我们献过一百次,按这个数据算,全国献血日那天我们的献血人数应该成百倍的增涨,你统计过吗。”
板友B:“我想这些有影响力的老师号召一下,能带动很多人,很难具体统计,相对可以说是胜过我们一个人默默献血很多次。”
板友A:“大学城献血屋自成立起以来是所有献血者默默无闻的爱心传递,才是我们献血屋的献血量每年递增。而不是因为他们来而递增。”
板友A是一名数十次的献血者,作为跟他献血量相近的献血者,我很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献血者更重要,献血宣传未必有效。这也代表了很多献血者的想法。
板友B是我的学生,他因我的感召而献血,已经有十几次。他自己又带动了数十人来献血。作为追随者,他理解我所做的一切。
我们三个的共同点,都是高频献血者,全国每年1500万人次献血,并没有1500万人参与。象我们三个这样的人,有很多,从一次到多次,有的甚至超过20次。
高频的固定献血者,是当前无偿献血支柱力量。
但只有柱子撑不起无偿献血的大厦,还需要无数块砖头。
聚沙成塔,沙子会自然汇聚吗?
不会。
众志成城,无偿献血者能自然汇聚吗?
不会。
需要有人去招募。无偿献血需要宣传者,需要代言人。
这七个人是合适的代言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度讨论一下。
共涉及有4个问题:

1.该不该默默无闻?

2.谁的影响力更大?

3.明星们献血次数少吗?

4.小结:脆弱,所以小心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参与讨论。

0 1

该不该默默无闻?

从“默默无闻”几个字,看得出板友A是一个低调的献血者。
这也是多数献血者的特点,执着地献血,为社会默默做贡献。选择“默默无闻”可能是自我的价值选择,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自我保护。
无偿献血的舆论环境并不好,经常会遭遇质疑甚至嘲讽,很多献血者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选择做“地下党”,选择低调,这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应该被尊重的选择。
首年2800份,次年4800份,长清大学城献血屋采集量的递增,绝对不是因为默默无闻的爱心传递,而是源自大家对于无偿献血的大力宣传。
我全程见证了这个献血屋从关闭到再次起步发展的历史。
2018年初,再度开业采集血小板的第一天,我来这里献了血小板,同日,还有几位长清的固定献血者来献血。
这次献血屋重启,跟我捐献血小板几乎同步,与献血前24年的态度不同,我不再选择默默无闻的献血,而是强力的宣传。初期,动员了一些同事和长清的跑友加入进来,大家合力撑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献血者多数不是等来的,是动员来的。
寒假之后的3月,齐鲁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志愿服务岗的设立,志愿者的宣传和直接参与,让献血屋热起来。这些来的献血者中,有人选择默默无闻,但更多的人选择大力宣传,在大学生中形成了有效的传播。
后来,党课,选修课,毕业马拉松,一次次发出召唤。
种子播的多了,总有些会发芽。
于是,一带一,一带多,这里才热闹起来。
两年来,这个献血屋走进了1000多名献血者。
而这1000多人中,受我直接影响来的,粗略统计,超过100人。这100人中,人均献血应该超过4次,单单在这里,因我的直接影响发生的献血次数超过400次。
而这100多人带来的二次三次传播,会更多,没统计。
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为这个献血屋的热度贡献了最多的能量。
这些,只发生在这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我个人献血42次。
而穷尽我的一生,以极限的数据,也不会超过400次。
两年的吆喝,加上大家的给力支持,抵得上我一辈子的个人努力。
这就是我说的,“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的道理所在。
这句话的本义,不是不尊重那些百次献血者。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百次,也是我的近期目标,我没有理由不尊重自己。
如果选择默默无闻,会带来什么结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面镜子,就是大学城献血屋的过去。
2007年左右,这个献血屋跟商业街几乎同步开放,我也数次来捧场。翻看献血记录,2008-2011年期间我曾经在这里献过3次全血,记忆里,开始的两次人很多,最后一次,只有我独自一人献血。2012年后,数次登门,都吃了闭门羹。后来的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献血者太少,不足以支撑设采血点,干脆关门了。
同期,大学城的师生越来越多,商业街越来越繁华。
而大学城献血屋献血者越来越少,这就是“默默无闻”的结果。
当2018年献血屋再次开张,不希望历史重演,大家一起高调宣传献血,才有了这样一个不错的结果。

0 2

谁的影响力更大?

2016年,卫健委曾经提出一个目标,到2020年千人口献血率达到15,即献血率1.5%,要达到这个数据,需要有2100万人次献血,而2018年仅仅1500万人次。加上疫情影响,今年这个目标肯定不能完成。
为什么我和板友A板友B们,用这么高频频次的奉献,还是供不应求?
根源是因为献血者数量不够。
增加数量,可否守株待兔?前述大学城献血屋曾经的教训告诉我们,守株待不来兔,必须积极招募。
谁来招募?
我算是一名积极的献血宣传员,圈里呼,上课讲,活动带,穷尽了近10种手段,费了不少心思,也不过仅仅直接动员了几百人参与。
我写过很多文章宣传无偿献血,总共60多篇,20多万字,总阅读人次不过三四万左右,真实的阅读人数,不超过4000人。这4000人中,有大约一半是献血者。
费了这么大的劲,只影响到了很少的圈外人,转化为献血者的有之,并不多。
我还注意到,很多无偿献血的官方公众号文章,阅读量不过几百次,多数是在献血圈内传播,对外的影响力很有限。
无偿献血要招募更多的献血者,需要跨界传播。
谁来做献血宣传大使?
明星献血员行不行?应该不行。
郭明义(微博粉丝2000万+),献血圈里最有名的人,他已经献血6万多毫升,也有很多的微博粉丝,但看他的微博,喝多关于无偿献血的,点赞转发最多的只有2位数,多数是个位数。粉丝多,但多数不活跃。
这次推出的七个献血大使,都不是以献血量取胜的明星(钟老也是明星),但他们实力担当,颜值担当,能力担当,责任担当,无论对于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有很强的号召力,对于老年人,也有说服力(老年人不献血,但可能阻挠献血)。
以钟老为例,他是权威,疫情期间,各种问题,大家都等着钟老表态,否则都不知道该怎么行动。
所以,当他拍着胸膛,喊出“请加入无偿献血行动中来”,连续刷屏的多篇推文下面,都能看到表态要去献血的留言,还有些人留言说受钟老的影响已经尝试了人生第一次献血。
具体影响到多少人献血,没法准确的统计,但真的不会少于一百人。
2018年,当时刚刚走红的张翰(粉丝3000万+)一则关于献血法颁布20周年的微博,获得数3.5万次转发,2.3万次点赞,评论过万。
这个我并不熟悉的菅纫姿,留言点赞也有5000多。
更欣喜地看到,他们的很多粉丝表示要去献血。
即便是没有被报道过献血的蔡徐坤,其粉丝团也号召宣传献血,同样有几千人留言转发点赞。
而我发无偿献血的朋友圈,点赞最多不过一二百人。我们这些没流量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效果,跟他们相比,真的差的很远。
这就是明星效应。
无偿献血不应放弃利用明星效应。

0 3

明星们献血次数少吗?

娱乐圈明星,有多少人献过血?没有精准的统计。
按照我们对献血者的心理分析,肯定有很多的明星,在参与献血时选择了低调,做地下党,选择了默默无闻。
有勇气献血,就值得点赞。
根据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献血后主动亮相的有:杨澜、濮存昕、田亮、吕良伟、翁虹、秦岚、小陶虹、李宇春、何洁、李维嘉、何润东、黄晓明、孟庭苇、李宇春、霍尊、袁弘、王凯,等等。
他们能主动亮相,需要更多的勇气。
而这次成为大使的七个人,站出来发声,为无偿献血代言,相当于主动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更挑剔的检验,这更更需要勇气。
所以,这七个人,值得我们敬重。
这七个人献血次数多少?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报道,其中,大姚被媒体报道的只有今年有一次献血400毫升(之前有抽血的照片,可能是为了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而对于其他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当代言人,至少会有一次,否则心里肯定也过不去。
即便只有一次,算不算多?
那得看跟谁比,这七个人加起来也未必比有我一个人献血次数多。但相比大众平均值,他们献血次数并不少。
因为一生一次就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值。
2018年中国献血率约1%,如果所有中国人一生献血一次,按平均寿命77岁算,对应的年献血率1.3%。注意,这离1.5%的目标很近了。
换言之,只要每个人一辈子献过一次血,就能满足所有人用血,包括自己。
所以,我们也不必纠结他们献过几次血,有一次就有说服力了。
我认为,这个有气度有高度有硬度有力度有亮度有柔度有才度的无偿献血宣传天团,可以带动千人万人。选择他们,合适。

0 4

小结:脆弱,所以小心

无偿献血看起来很高尚,实际上很脆弱。
献血者很脆弱,大家用自己的信念去坚持,希望在圈内多一份肯定(如各种荣誉称号,奖励,三免政策),多一些夸赞,多一些鼓励。走出圈外,怕别人说三道四,怕被看做另类,怕遭受质疑。
用血者更脆弱,等待血用的时候,身体和心灵都是备受煎熬,甚至有的人等不到救命的血。
工作人员、献血宣传者也很脆弱,有采供血的压力,要面对来自用血者的指责,来自社会的不理解。
作为一名献血宣传者,我在传播献血时也是小心翼翼,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生怕伤害了用血者,唐突了献血者,阻止了潜在的献血者,为难了献血工作者。
所有的人,一起小心地呵护着这个脆弱的采供血体系。
这个体系中,一个小小的过失,就会带来局部的崩溃。
我们小心呵护,但不能回避问题。面对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有思想,必然会有碰撞,大家都敞开来谈,一定会促成一些积极的改变。
圈内的人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避免互相指责,互相伤害。
大家一定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献血者多宣传献血,以身示范带动效果肯定不错,宣传者多献几次血,号令献血时更有说服力。
最终的目标,大家一起努力,做大献血的朋友圈。朋友圈大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名献血者,一人献血百次,如一棵生命力持久的大树,持续开花结果,荫庇一方,绚烂一方,令人敬仰。
这是献血者的责任,献血者的光荣。
一名献血使者,带动百人献血一次,不要纠结会有人选择退出,更应看到其中会长成几十棵树,甚至长成献血百次的参天大树,而这些树还会撼动其他的树,献血的种子四处传播,到那时,神州处处得绿荫,华夏时时有花香。
这是献血使者的责任,也是献血使者的光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