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留下的一首名诗,与1000多年前的古人对话,入情入理

在历史上,光绪虽然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却是一个可怜人。他处处受制,事事不顺,最后死得也不明不白。很多人由此认为,光绪是一个懦弱没有多大本事的人。其实,清朝对于皇室成员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光绪在年轻的时候,也表现出异于常人之处。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与表兄同治简直是天壤之别,他每天都去书斋诵读史书,从未间断。哪怕是别人看戏,他也是略微听一听,便到后殿读书写字。连慈禧也曾称赞:实在好学,行立坐卧皆诵书及诗。

翁同龢对他的好评不断,而且极度褒扬光绪的诗做得好。据说他有一册《清德宗御制诗》,存诗三百多首,大多是十七八岁时的作品。按照他的生活经历和学识,应该远不止这么多,大多数诗篇都随着悲惨命运的开始而散失了。现在最著名的“光绪诗”,除了那首《秋意》,就是本文要说《宋神宗》:

神宗本是英明主,安石原非侧媚臣。
可惜有才偏执拗,终教新法病斯民。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题目说的是宋神宗,其实是说王安石的。他在诗中说,宋神宗是英明之主,王安石也并非奸臣,他们联手发动变法,本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可惜王安石虽然有才,却太过于执拗,最终也让新法害民,全盘被废。

这首诗的浅显易懂,并不深奥,却能从中看出光绪对于变法的态度。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但却是富而不强,如同羔羊一样等待宰割。更重要的是,在太平治世的表象下,暗流涌动,官员冗余,军队庞大而虚弱,苛捐杂税太多,种种弊端,让北宋的繁华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因此,光绪认为,宋神宗大胆变法,是英明的行为,光这种巨大的勇气,就足以列为英主。而且,他选择的人,也是合适的。王安石在历史上褒贬不一,但光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只不过,光绪也同样指出了王安石的缺点,那就是太过偏执。

我们现在站在更为久远的历史维度之上看待这个问题,光绪的总结也是非常到位的。王安石的外号“拗相公”,他简单认为变法就是靠宋神宗的权威就可以顺利推进,却忽视了守旧势力的强大。他明明知道“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实际过程中操之过急。他在短短数年之内,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盖,却没有考虑过当时社会各阶层有没有这样的精神和物质的承受能力。

当然,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短短一首七言绝句,是不可能完全叙述清楚。但是,光绪能在抓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可见眼光毒辣,认识也非常到位。

而且,光绪本人也面临宋神宗一样的境地,甚至连宋神宗还不如。当时的清朝,空有老大中国的庞大身躯,却已经面临重重危机。尤其是在面对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咄咄攻势,已经力不从心,随时有被瓜分的可能。因此,光绪也是以此诗中的宋神宗自勉,希望能够鼓起勇气变法。

光绪也确实做出了伟大的试验,他接受了康有为的主张,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然而,这场变法之中,他同样犯了和王安石一样的错误,错误地以为杀几个人,就可以顺利推进。戊戌变法还不如王安石变法,后者还持续了六年,前者却只有寥寥百余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但光绪却得到了还不如宋神宗的结局。

(0)

相关推荐

  • 一言难尽说沈括

    稍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沈括.直到今天无论是高考,还是各种学习的平台,沈括都是出题的热门人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此书包罗万象堪称奇书,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

  • 王安石一首比较冷门的诗,但是同样写得很美,句句美得令人惊艳!

    古代出现了的很多牛人,其中最牛的要数王安石,由于才华横溢,再加上品格高尚,连当时的皇帝宋神宗都是他的粉丝,所以到他登上大位后第一件事,那就是召见王安石,经过简短的交谈,宋神宗很快就决定要重用王安石,让 ...

  • 醒世文,半点禅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

  • 穿越回宋朝,你最愿见到哪个人?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如果让你穿越回宋朝,你最愿见到哪个人? 我愿见到的人太多了:赵匡胤.包拯.狄青.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吴玠.岳飞.辛弃疾.孟珙.余玠. ...

  • 好帖!共欣赏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苏东坡就在禅房住下,无意中看到了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其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 ...

  •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即位之初,他内心郁闷不已,因为当时的大宋已经病了,还病得不轻. 面对积贫积弱的困境,宋神宗想要挽大厦于将倾,他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王安石. 在宋神宗抛出的橄榄枝下,王安石 ...

  • 看看中国古人对“酒色财气”是如何理解的?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关于对"酒色财气"最有趣的理解:          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其诗云:         &qu ...

  • 为什么龚自珍会在镇江留下一首名诗,被称“三百年来第一流”?

    回溯三个甲子以前的己亥年,就是1839年,距今180年.那一年的六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这一年,一位叫龚自珍的大名士辞官南下.他一路走,一路刷微博,在途中写下了315首<己亥杂诗>,相当 ...

  • 历史上产量最低的诗人,没留下几首名诗,因其一个字要想一晚上

    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很多,比如李白苏轼等人.但我们今天不是说他们,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笨"诗人,一句诗就想了一个晚上.很多诗人做一首诗只需要一会儿,但他却用了整整一晚,这算是很久的了 ...

  • 中国首个完成1000例地贫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医生,有啥秘密?

    "相比数量,我们更看中医疗安全" 12岁的小成是正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名地贫患儿.十年前,他刚被确诊为重度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时,还只有2岁.在确 ...

  • 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140多首涉及疾病,他是因何病去世

    "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的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24小时至28小时 ...

  • 秦桧留下的半首诗,被换了种说法,成为教书先生的口头禅!

    秦桧的两句牢骚诗,成为教书先生的口头禅,从前的学生常会听到!秦桧留下的半首诗,被换了种说法,成为教书先生的口头禅! 祖父是旧式文人,年轻时,以塾师为业(就是私塾先生),靠教书维持生计.但是,那个时代的 ...

  • 十首名诗告诉我们,人老了就要这样活

    人们在暮年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是感慨时光流逝, 还是依然快意人生, 下面十首诗词, 一起感受诗人的暮年时光!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 国内首例!1000人7小时完成沪蓉高铁“搬家”【组图】

    2021.4月27日凌晨5点半,历经中铁四局1000余名建设者近7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国内首例高速铁路改建工程--引江济淮沪蓉高铁改建项目双线拨接完成.至此,沪蓉高铁成功"搬家",将 ...

  • 卞之琳这首世纪名诗,竟是86年前的一封情书

    <断章>这首诗,几乎人人都会背.然而,你知道作者是谁吗?诗中的"你"又是谁?这唯美的诗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卞之琳其诗.其译作 这首诗出自徐志摩的高徒卞之琳之手,许多人知 ...

  • 江志伟:从一首名诗说开去

    从一首名诗说开去 安徽 江志伟 这是一首无名氏的名诗,其名就名在当年的胡耀邦辞去总书记后接受记者的专访时,就曾当场背诵了这首诗,你说它有名不有名.这首名诗是这样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从前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