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了六大“经脉”的头条号,为啥开始对自己动刀了?
从公布算法的那一刻起,可以说今日头条是革了自己的命。
毕竟抛弃自己一贯以来示人的标杆,改为侧重粉丝权重,是一个极端大胆且危险的尝试。要知道是因为依托算法为核心,才使得头条从2012年上线之后,短期内就挖走了原本属于百度的信息流蛋糕,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
“它永远在满足你的阅读欲望,只要你点开上面任何一个内容,很快机器就可以判读你的阅读习惯,然后不断的推荐相关的信息给你,然后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内容,靠着这种方式占领用户的时间。”
尽管今日头条更多的还是一个内容平台,但骨子里却想要做成一个社交工具,以至于还提出过一个智能社交的概念。从这一点上看,将算法权重改为粉丝权重,其实也早有苗头。
草蛇灰线脉伏千里,如果只是为了放烟花就搞个大新闻的话,显然不符合一家成熟的公司的作风。
结果半个月之后,头条就砸了个大炸弹。
1母子号的诞生
1月20日,头条号官方披露出一则消息,“为最大程度地方便内容生产团队注册、管理、联合互推旗下账号,头条号平台新增‘母子号’功能,对符合标准的创作团队进行内测邀请。”
母子号可以理解为头条号账号矩阵,母账号可以自主邀请子账号加入矩阵,并对子账号进行统一管理,包含账号管理、内容管理、数据统计等。
对于内容创作者、内容营销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它的出现,能明显降低创作运营成本,削减冗杂步骤,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去。
头条号的目的很简单,120万的头条号作者所能生产出的内容,还不够满足1.2亿的日活跃用户数。在剔除掉一些劣质内容后,供求关系将变的更为捉襟见肘。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以在头条号上得到快速发展的三农题材为例,除却一开始引领这股风潮的头部大号,后面其实就是在无脑跟风,内容质量一般甚至可以说极差。这一类型的头条号其实并不具备竞争力,不光极度依赖头条流量扶持、对用户体验也是很大的损伤,极易引发反感。
破局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吸引创作者们不断开创新领域内容。
要流量,给;要权重,给;连你不要的功能便利,我都主动给。头条号唯一的诉求就是,引导内容创作者们真正以用户为核心、迎合用户习惯,而不仅仅是靠拆解算法来投机取巧。
今日头条的高速发展,让它亟需摆脱“内容坑洼”这一尴尬形象。也就在2月5日,头条公布了上个月打击违规账号公告,首当其冲的就是标题党,并举了两个案例:
@秋风微寒《发生了什么?高中生发出诡异笑声后直接跳楼 33秒开始吓死人》
@咪呀音乐《母亲离世,女儿跪在灵前含泪唱了一首歌,听哭全村人!太感人了!》
可以看出,这两种标题简直是今日头条的代表性套路。直接予作者以警告,也可见今日头条在内容改革上的决心。
2六大平台的互通
头条号为什么突然上线了这么一个功能?这得从另一则消息说起。
同样在1月20日,今日头条创作者平台总经理张超宣布,头条号平台将全面升级。升级后,平台将支持图文、短视频、短内容、问答、小视频等所有体裁创作;实现一点接入,六大产品(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内涵段子)全平台分发;账号打通之后,发布内容、粉丝数据均会互通,多渠道涨粉,全平台共享。
今日头条的这一新规也被业内解读为“握起拳头打人”,在移动流量红利殆尽的当下,从公司发展层面上讲,更具备竞争力;从受众的接受层面上讲,内容更为丰富、留存率和使用时长更高。
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创业利好。
一个事实是,今日头条从根本上改变了内容创业这一风口。流量分红也直接改变了内容创业者的地位——只要有流量,就有钱拿。而只要有钱拿,不论多寡,才有“尊严”。
但在各内容平台都不断推出奖励计划的当下,争夺优质内容就成了首要战略。整个2017年,也成了各内容平台和创作者们地位“颠倒”的一年。到了8月,连一贯“免费获取内容”的百家号都不能免俗,按捺不住出台了“百+计划”。
而打通六大平台这一功能,同样是在“讨好”内容创业者。以期求内容创业者特别是内容创业公司在多领域内开枝散叶,广开脑洞,保持创作激情。
从目前来看,头条号“权重改变——打通平台——上线矩阵”这三部曲已经唱完。但能给人隐约的感觉,这一篇章还远未结束。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多个头条号之间一键引流”、“广告收益多号共享”等平台新规,以图在接下来的巨头碰撞中抢得先机。
毕竟张小龙都说了,微信不做信息流。那这一领域中也只剩下两只大鳄,且彼此都心知肚明。至于怎么玩,那就各凭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