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最后一题确有难度,迷惑性太强,小神童输得不冤
《中国诗词大会》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如期而至,又在元宵节之后缓缓拉下帷幕。对于古代诗词歌赋的热爱,让我们暂时能走出疫情的阴霾,以精神的力量,唱响我们心中的不屈。第五季的《诗词大会》有许多不同之处,也许有人会比较主持人风格差异,也许有人会抱怨明星选手过少,但是,相信多年之后,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个春天的希望之光。
给我们惊喜的,不光是两次亚军彭敏的回归,并且终于圆梦,还有异军突起的少年团。这些孩子们是当之无愧的神童,特别是年仅11岁的韩亚轩,不仅荣膺两次擂主,而且还在冠军争夺战中站到了最后。小亚轩惜败给彭敏的那道题,也确实很有难度,并不冤枉。
这是一道抢答题,题中问下列哪联诗中的“梨枣”不能食用:A“兵火万卷尽,梨枣灾可知”,B“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C“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其实说白了,这道题目考的就是三联诗中“梨枣”的意思。小珏知道,现在就有一种水果叫做“梨枣”,价格还不便宜,但在古诗文中,“梨枣”应该是分开的,指的是梨和枣两样水果。如果正常情况下,给予充分的时间分析,这道题不难选择。
选项B“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是出自王建的《原上新居十三首》,全部写的当年百姓困顿生活,根据诗意我们也知道,就是因为梨枣已经摘尽,小孩子都不能充饥,所以才会啼哭。那么,这里的梨枣,肯定是可以食用的。
选项C“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是出自大文豪苏轼的《迨作淮口遇见诗戏用其韵》。这首诗很有意思,元丰八年,宋哲宗登基,高太后主政,废除新法,启用苏轼为朝奉郎知登州。在与家人共渡淮河时,年方16岁的苏迨写出了《淮口遇风》。苏轼本来心情就好,连忙以此诗相和,并夸赞儿子。
在这首诗中,苏轼对自己的儿子表现十分满意。他甚至联想到陶渊明,虽然陶渊明也是风流人物,但五个儿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却都不令人满意。陶渊明在《责子》中也提到“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所以,苏轼才会自豪地宣称自家孩子聪慧,哪像陶家的小孩子,围着房舍找梨枣。
小孩子找梨枣,自然是用来吃的。在现场答题时,韩亚轩抢到了这道题,并在C选项还未出现时,就选择了它,这也让现场嘉宾蒙曼老师惋惜不已。根据他后来的说法,当时他看到彭敏已经作势要按下抢答键,他认为彭敏实力强大,肯定知道这道题,所以才不得不被迫先抢,以免交出主动权。
遗憾的是,选项A才是正确答案,而且早早就出现了。其实,梨枣在古代,还有书籍刻板的意思。因为古时候的雕版印刷的模板,往往都是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梨枣。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将出版书籍称为“付梓”,梓也是乔木的一种,也是雕版的一种。其实,还有个成语“付之梨枣”说的就是同样一个意思。
除去从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中来判断这道题之外,其实还能根据诗词的意思来理解。“兵火万卷尽,梨枣灾可知”前一句中“万卷尽”,显然说的是书籍在战火中毁灭,后一句中的“梨枣”,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离开“书籍”。
这联诗出自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菊枕诗 其二》,比较冷门,选手在那个紧张刺激的环境下,出现失误,确实可以理解。尤其是在A选项出来之后,博学多才的彭敏也没有动作,说明他也在犹豫思索。比分落后的小神童韩亚轩,压力之下孤注一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小小年纪,已经如此了得,今后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