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详解(六)
石老师简介:
教龄17年,14年高中班主任工作经验,中学高级教师。2006年参加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骨干教师培训,海淀区青年骨干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参加工作十余年来,参加过四次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
本人教学特点: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擅长总结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把生活融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以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感受。重视启发,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4.想象(虚写)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做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从“悲昔游”“不似湘江水北流”两句可以体会出来,前者是对比,后者是反衬。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意思对即可)
(2015·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歌助读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点出“闻说”二字,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B.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诗人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反衬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C.“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D.尾联“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E.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B项,“反衬”有误,这里应是“正衬”,可以直接用“衬托”;E项,“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有误,应为“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答案:BE
2.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
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ǎi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对比。诗中将无名鸟和百舌、黄鹂的形象、地位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作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专权者的讽刺和对无名鸟的同情。(3分) ②托物言志(或者象征)。诗人借助高岩鸟的形象塑造,象征了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的高洁之士。(3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因为离别在即,若果管弦乐队再演奏出离别的曲子,自己难舍的内心情绪将控制不住,故希望演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个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传递出诗人与当地群众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下列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从而体现了眼前的苦闷伤感。
(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动静结合。(明技巧)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释运用)②寓情于景。(明技巧)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释运用)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析作用)
[白话诗歌]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关上。
[诗歌鉴赏]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表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