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的弟弟:一个为朱元璋忌惮,一个是亡国的祸根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为这片富饶而美丽的河山而拼搏。在他们之中,有三股势力最为强大,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其中“友谅最桀,士诚最富”。张士诚在元末群豪中,最为仁厚,最得人心。之所以在败于朱元璋,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因素是源于他的两个弟弟。

其实,张士诚应该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张士信、张士德、张士义。在当时,穷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用数字来作为名字,他们分别叫做张九四、张九五、张九六、张九七。还好有名字,要不这文章真的写不下去,您也会看不下去。

张士诚是私盐贩子,他起家时,就是带着这三个弟弟,与另外十五人一起,乱棍打死当地盐警开始的。不过就在起义的当年,他们在攻打丁溪大姓刘子仁的时候,张士义率先爬上墙头,中箭而亡。此后张士诚的所经历的兴衰荣辱,并没有这位弟弟的陪伴了。

张士诚的另外两个弟弟,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其中一个智勇双全,是他的得力助手;另一个贪婪敛财,无能无德,成为他衰败的祸根之一。

张士德强悍有谋,功劳也是最大的。张士诚起兵之后,攻占了泰州、兴化、高邮等地,并在高邮称王,建立周国。不过,这时候他们处于风雨飘摇之势,又因树大招风,引得丞相脱脱来攻,将高邮城围得水泄不通。

更关键的是,因为他们反复无常,脱脱不准他们投降,铁心要全歼这群匪首。眼见张士诚就要完蛋,幸好元朝内部腐朽,将脱脱调往吐蕃,并在路上毒酒赐死。经此一战后,惊魂未定的张士诚自觉实力太弱,想方设法发展地盘。

第二年,淮东发生饥荒,张士德受到指派,渡江进入常熟,打通了进军的通道。又过了一年,在张士德的里应外合之下,张士诚攻陷平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这样,最富裕的江南一带,大半已经落入张士诚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张士德居功至伟,他每战出谋划策,披坚执锐,为张士诚迅速席卷江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他的命运立刻急转直下。

张士诚和朱元璋本来是打算和平共处,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两人都亟需扩大地盘,自然而然打到一起了。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攻打常州,张士德前去救援,路经常州附近时,中了徐达的埋伏,被杀得大败亏输。张士德逃跑的时候,马具出了点问题,他和他的两位部将都被徐达所擒。

亲弟弟张士德这名头号战将落入了朱元璋手中,张士诚非常着急。这时候他手中还有一个筹码,那就是朱元璋的大将廖永安。这个人深通水战,他水战几乎百战百胜,功不可没。廖永安被俘后,朱元璋曾经提出要用三千俘虏交换。

张士德向朱元璋建议用廖永安换回弟弟张士德。朱元璋深知放虎归山终成大患的道理,坚决不同意。他还劝张士德投降自己,张士德宁死不屈,在狱中还偷偷给自己兄长带信,出了两个主意:一是坚决不投降,二是如果打朱元璋不过,就投靠元朝。

最后,失去耐心的朱元璋不顾廖永忠的死活,斩杀了张士德。当然,有的史书记载张士德是在天牢绝食而亡的。这也埋下了朱元璋与张士诚的生死之仇,此后两人不共戴天。

张士诚的另一个弟弟张士信就比较坑了。他称霸江南,自称吴王之后,信任的就是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这二人总管军政,却毫无节操,自己带头收受贿赂,盘剥百姓,骄奢无度,家中堆满了金石玉器、珍宝古玩、名家书画。

他们的下属见此,也有样学样,张士信又不约束他们,越宠越娇。到了后来,张士诚下令出征,这些将士竟然拖拖拉拉不肯出门,甚至装病而不应征,直到朝廷三请五请,许诺重金才勉强答应。打了败仗之后,张氏兄弟也不问责,这些将领将军服一脱,就继续纵情声色犬马。所以,朱元璋在和陈友谅血战的时候,料定张士诚不会援助,也有这个方面的原因。

平时如此,在张士诚最危急的时候,张士信依旧坑了哥哥一把。朱元璋围困苏州城,打了好几个月,眼见城中粮余渐尽,便准备突围。虽然好几次都被打回来,但有一次在亲自率兵从胥门突围时,凭借玩命的心理,打得常遇春都招架不住。

眼见天赐良机,张士诚就要脱围而去,保住一条小命。这时候站在城头的张士信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大叫了一句“军士打累了,可以歇兵”,还鸣金收兵。

张士诚的部队全部愣住了,随之士气溃散。他们完全凭借一股气势,此气势一散,马上被常遇春击溃,张士诚只好退回城中。从此,他再也没有勇气尝试突围了。

张士信这个不知道忧愁的人,最后也把自己坑死了。他在危机时刻,还不知死活,照样在城楼上大摆筵席,饮酒作乐。潇洒是潇洒,风度也是风度,可惜不知道死神已经盯上了他。有一次仆人给他送来一个硕大的水蜜桃,他边看边把玩,欣赏了很久,正准备吃,突然城下一声炮响,张士信的头颅和水蜜桃一起粉碎。

张士信是战死了,可惜死得太晚,不能挽救张士诚的败亡。又支撑了两个月后,徐达发动总攻,苏州城陷。曾经富甲天下,实力鼎盛的张士诚被后来居上的朱元璋所俘虏。由于两个弟弟的血汗深仇,他不肯投降,找了个机会,自尽而亡。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十一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明通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