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企业文化没用,而是没真懂、没用起来——文化和企业文化再认识

认识文化的本质

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或人类群体的某种惯性,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文化的关键——(1)文化是跟“人”有关的;(2)文化,一定是指某个特定人类群体所共有,带普遍性,或居于主体、主导或主流的现象;(3)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高效率地创造价值这一企业本质。任何与之相关的习惯,都可能成为企业家们追求的选项,反之,则引不起企业家的关注!

一、文化本质:人类习惯

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或人类群体的某种惯性,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文化的关键。

古典物理学认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于人类社会亦处处见其身影。我们认为,文化就其表象而言,正是一种惯性,是一种存在于社会领域的,属于人类群体共有的思维和行为惯性。

比如说,中国人好“静”,西方人好“动” 。华人圈内流行的运动有太极拳、围棋、麻将等,都属于“动中偏静”的类型。国人静到极致时,钓鱼都希望鱼儿自己能上钩!“洋人”运动的特点则可从古奥林匹克竞赛和罗马帝国的斗兽场中展现出来,强体力消耗的倾向突出。

又比如,国人惯处于和平与和谐之状态,争则闹心;洋人则崇尚竞争与斗争,认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国人依赖伟人及权威,洋人则强调规则与法治。儒家文化主张性善论,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故而教化以显“德”;欧美文化则以性恶论为前提,因此立制以避恶。这些被称为文化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描述人们在思维或者行为上的一种惯性。

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或人类群体的某种惯性,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文化的关键。若要更为准确地定义,则可用以下四个字加以规范,即“人类习惯”。这四个字还可逐字拆解,每一字均有其特定内涵:

1.文化是跟“人”有关的

所有的文化现象首先是与人有关的现象,离开“人”这个主体,就无所谓文化,中国汉语里有一个词“人文”即是在强调这一观点,动、植物再怎么威武雄壮、绚丽多姿,也不能说有文化。

2.文化是与“类”有关的

一讲到文化,一定是指某个特定人类群体所共有,带普遍性,或居于主体、主导或主流的现象。比如,与一个家庭相关的,叫家庭文化;与一个企业相关的,叫企业文化;与一个民族相关的,叫民族文化;与整个人类相关的,叫普适文化。如果,单独与一个人相关而不和其他人相关,就只能叫做个性心理特征 _,或个体价值观,而不能称之为文化。

3.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人类的天性不属于文化,比如说,婴儿一生下来就会自己寻找母亲的乳房,就会吮吸母亲的乳头;人们见到食物或者闻到食物的味道就会分泌唾液;年轻人到了青春期,就会对异性产生一种莫名的好感,等等。人类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行为惯性,但这种惯性属于人的天性,不属于文化。文化一定是非物质性的,不能通过DNA遗传的,文化必须是后天养成的,是通过学习 得来的,所谓“习惯”就是习得之惯性。

文化的上述三个特点再加之其最本质的——惯性特征,就构成文化之基本定义——人类习惯。

二、文化内核:假设与价值观

假设和价值观从何处来?首先来自于人类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其次需要探究,影响一个组织的文化的基本假设大致有哪些。

作为人类习惯的文化,涵盖了人类存在的难以数计的习得惯性,但这些习得的惯性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来讲并非同等重要,有一些是决定生死命运的,而有一些则是无关大局的,我们把那些决定人类生死命运的习惯进一步归结为文化的内核,或者叫核心,这些习惯包含了一些基本假设和价值观。

例如前文提到,中国人好静,反映了国人主张顺应而非致力于改变环境、与其和谐共处以求得内心安宁的基本假设与价值观;西方人好动,是因为他们相信,人之身体与精神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适应自然,更在于改造环境,所以乐于挑战身心所能承受的各种极限状态。
基本假设与价值观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一对范畴。准确地说,假设反映着主体对事物的认知,价值观则是基于认知的主体选择。总的来说,有什么样的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两者往往体现出高度的逻辑连贯性与内涵一致性。
假设和价值观从何处来?首先来自于人类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因为众多的实践都需要在未来继续重复,故而人们会自觉地基于具体实践活动实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并提升为具有一般和通用意义的基本判断,以及指导行为选择的普遍原则和导向。

案例:

现在我们每周都过周六周日,但星期制并非国人的发明,“星期制”是标准的西方舶来品。不过因为大家感觉到用星期来安排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是人类到现在为止所能发现的最适宜的节奏。所以,星期制就成为全人类共同接受的一种习惯。假设星期六让你加班,很多人都会感觉不舒服,心理上抵触,生理上不适应,星期制已经成为大家舒舒服服的群体习惯。
但是,星期制又是怎么来的?它是人类的祖先在寻找工作与学习的最恰当的节奏的过程中,一点点试验出来的。中国人原来是讲“旬”或“月”的,十天休息一次,或者是一个月休息一次,这种节奏刚开始发明的时候,肯定是比没有节奏好,于是大家约定俗成,就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节奏。后来西方的星期制被引进过来,大家按照这种节奏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节奏更好,更利于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于是星期制就被传承了下来。这种节奏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探索出来的最成功的一种工作和生活节奏,未来也许存在更适合的节奏。
其次,研究者经常需要探究,影响文化的基本假设大致有哪些。对此,埃德加.沙因提出了决定文化形态的假设系统维度,在学术界获得比较普遍的认可。本项研究亦将使用该方法论。

三、文化结果:“人化”之世界

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或人类群体的某种惯性,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文化的关键。

人类的活动改造了整个世界;而支配人类活动的,则是由基本假设和价值观驱动而形成的人类惯性。
自人类出现之后,世界就已不复当初的模样。高山被填平,河水改变了流向,平地筑起了高楼,汽车奔驰于原野。人类的活动改造了整个世界;而支配人类活动的,则是由基本假设和价值观驱动而形成的人类惯性。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世界万物之面貌、形态及其精神本质,均是文化的产出物。所以哲学上也有将文化定义为“自然之人化”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诸如茶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等等各式各类的所谓“文化”。
例如建筑文化,其最终的体现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建筑。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最先映入眼帘的必定是风格迥异的特色建筑。远近东西各不同,这是文化的结果层;对众多建筑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这些物质文化成果反映了不同人类群体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惯性,这是文化的表象层;再进一步分析这些惯性形成的根源,则反映出人们在建筑和居住过程中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应对性假设与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层。

四、企业文化:“高效率地创造价值”的假设、价值观及习惯

不关注经营绩效与管理效率的文化,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

自人类出现之后,世界就已不复当初的模样。高山被填平,河水改变了流向,平地筑起了高楼,汽车奔驰于原野。人类的活动改造了整个世界;而支配人类活动的,则是由基本假设和价值观驱动而形成的人类惯性。
纵观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各式定义,可以发现,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正像文化的定义一样,要么过于宽泛,把企业文化描述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箩筐;要么过于抽象,把企业文化描述成难以理解、难以捉摸的对象。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文化定义,除了过于宽泛和过于抽象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问题,那就是没有揭示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及管理效率之间的相关性。
无论企业如何定义其使命,回归到本质,企业就是追求更好经营绩效与管理效率的经济组织。没有这两条,就不成其为企业!由此,企业文化能脱身其外吗?不关注经营绩效与管理效率的文化,能成其为是企业文化吗?
对于企业文化定义的困境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过于艰涩难懂的定义使不少企业家感到自身没有“文化”,对之望而却步;过于宽泛的定义让很多企业家产生某种错觉,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而与企业管理效率与经营绩效无关的所谓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家来讲,基本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提不起丝毫兴趣!上述三种情况是现实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现状。

五、华夏基石的企业文化观点及文化建设关键

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高效率地创造价值这一企业本质。任何与之相关的习惯,都可能成为企业家们追求的选项,反之,则引不起企业家的关注!

1.按照前述对文化的解释,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全体员工共同的,或占主导地位,发挥主流作用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从逻辑上说,该定义没有问题。但是,它依然放大了企业文化的外延,难以聚焦和突出重点,也引不起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关注。因为企业中员工共同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有很多,比如大家应当都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维习惯,但这类习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又没有太大的关系,算不算企业文化?
所以,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必须要回到原点来加以思考:

企业是什么,它因何而来,又将何往;为什么要关注企业的文化,实现企业的宗旨需要文化来发挥作用吗,它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2.从文化的普遍作用来看,它是为了帮助其主体更好地适应甚至改造生存环境。那么企业文化也应该发挥这种作用,无非是文化的主体由一般的人类共同体改变为企业组织及其全体成员而已。
因此我们要问的首要命题是,企业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籍此我们来探寻文化之于企业的价值。
从普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竞争是其生存的基本环境。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能够持续地适应竞争,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定位并持续保持优势,这是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
3.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依靠什么才能胜出?首先,不能依靠垄断和特权。虽然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垄断和特权现象,但这只是改革尚不完善的伴生物,绝不是企业长期生存下去的依靠。一家企业要想在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长期生存下去,绝不可能离开以下两条:
第一,价值。企业必须能够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或者说,只有当客户认为企业对它有所帮助时,后者才可能存在下去。
第二,效率。正如彼德·德鲁克指出的:产业社会唯一的法则是效率法则。所谓的效率,通俗地讲,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土地、资本、人力等)创造最大的价值。只有始终保持高效率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理想的情况是,企业兼具价值和效率的双重优势,由此能够表现出非凡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于价值和效率之间选择其一培育竞争优势,也能取得生存资格。例如,有的企业,能够找到与同行相比迥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尽管其效率平平,但客户也能接受;另一种相对应的情况是,企业很善于模仿创新领先者的价值定位,并且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效率水平,这种企业同样能够存活下去。
糟糕的情况是,企业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都不尽人意。则必然为客户所抛弃。进而,因其不能达到合理的利润水平与成长期望,终究为资本所抛弃;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为人才所抛弃;不能满足产业共赢的诉求,为合作伙伴所抛弃……
4.回到企业文化问题上来,结论只有一点,就是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高效率地创造价值这一企业本质。任何与之相关的习惯,都可能成为企业家们追求的选项,反之,则引不起企业家的关注!
由此,我们给出的企业文化定义是,企业中与高效率地创造价值有关的假设、价值观以及习惯。这个定义可能还不够严谨和缜密,但却可以使问题真正聚焦,回归到企业家深切关注的经营管理现实之中。管理咨询机构唯有如此看待企业的文化,才能真正帮助自己的客户——企业家们,切实为他们创造价值!企业也只有如此看待文化,才能正确地发挥它的作用,成就身为企业而应有的价值。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里的一切观点,均基于“文化是企业中与高效率地创造价值有关的假设、价值观以及习惯”这一基础定义。凡是我们认为有助于帮助企业高效率地创造价值的假设、价值观和习惯,都可能涉及并展开论述,反之则恕不提及。由此衍生出的另一个推论是,本文所阐发的一切观点,仅与企业范围内的文化建设有关,切勿放大到企业之外的任何领域!
5.围绕着“高效率地创造价值”,为什么每个企业会发育出纷繁溢彩的文化特色呢?原因众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有二,一者每个企业所处的具体竞争环境千差万别,组织内部的情况也不一样;二者,即使内外部环境完全一样,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假设与价值观,进而做出迥然两异的文化选择。
6.尽管如此,在文化建设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又都反映出共同的工作规律,即企业的文化建设涉及两大基本命题并由此构成文化建设的两个基本步骤:
(1)于我而言,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创造价值?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必须完成对企业的系统思考。总体上讲,包括以下问题:
  • 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 追求何种绩效(高效率地创造价值的衡量标志)

  • 需要怎样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支撑

(2)我愿意怎样塑造高效率地创造价值的习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构成企业文化落地或管理的过程。

延伸:

1.华夏基石文化价值主张

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殊的做事方式以及这些做事方式背后的价值信仰!价值信仰的核心是企业家和管理团队关于企业如何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

企业文化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实践,不是简单的标语和口号。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能够指引企业制定一系列复合价值观的政策,是企业制度、流程背后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

文化是一种信念,是使命追求,让人有激情,激发潜能和创造力;
文化是一种立场,是价值立场、是非判断标准,让人有理性、有底线;
文化是一种假设,是未来正确的经营假设,使组织和人有正确方向,因此形成牵引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共识,它统一思想,建立共同语言,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凝聚力;
文化是一种习惯,是组织独特的思维行为方式,继承创新的需要;

文化是一种契约,上升为心理契约,自主管 理,自我约束。

2.企业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价值信仰决定企业的战略决策,使企业形成特定的战略导向和战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决定领导决策,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

组织内主导的和非主导的人员行为习惯深刻地影响到既定战略的执行绩效。执行的效果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影响员工行为,保证企业正确的做事!

企业文化的作用:助推使命和绩效的完成,企业的各种决策、决策的执行、企业的内部关系、企业的对外形象、以及企业对外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特色及竞争力,都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最终、也是最综合的影响是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绩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