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女婿就像是押宝,中国最强老丈人,用副最烂的牌打出最好的结果

《史记》中刘邦刚登场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泗水亭长。

亭长,负责一方守备,地位等同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在秦代的编制里,亭长的地位远小于县长,且“亭”这一级别的行政单位,本就是设立在旧六国夹缝中的小村镇,所以,刘邦的地位并没多高。

有人说,刘邦是流氓,对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但从刘邦的习气来看,他绝对是个挥金如土的浪子。朝廷发下的俸禄,赌赌钱,请请客,也就花光了,所以刘邦从事亭长多年始终没攒下钱。

这年,县城里有个外地豪绅吕公过寿,并想趁着寿宴嫁女,身为亭长的刘邦自然要礼到人到,走个过场。不过,刘邦这小子太穷了,浑身上下凑不出多少钱,只能随口喊了个数,混进门去。

吕公能混到这个地步,自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只搭眼在礼单上一瞧,就发现刘邦鱼目混珠之举。正当吕太公要发火,揪出那个用假人情凑数的家伙,刘邦站了出来,主动向吕太公赔礼道歉。

结果,吕太公觉得这小子必不是池中之物,请他吃了顿白食,还把闺阁中的女儿吕雉嫁给此人。

史料中对刘邦的长相记载不多,所谓刘邦之“龙相”,亦是汉朝人为了讨好老祖宗编出来的。吕雉追寻五彩云气找到了藏身于芒砀山的刘邦,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后人罗织的瞎话。

刘邦又穷,颜值又一般,地位又低,身边还尽是些酒肉朋友,这样的人在大多数时期都是不吃香的。那么,为什么吕太公要将未出阁的闺女嫁给看似没前途的刘邦呢?这里面的门道着实不少。

首先,秦代的时代背景决定吕公必须将女儿嫁出去。

当时秦二世修建阿房宫(亦或是其他行宫),为了扩充宫女向普天之下广征未婚女子。胡亥这小子可比他爹混蛋多了,嬴政征召女子起码还有个数。广大民女为了逃过秦二世的魔爪,免于深宫寂寥,不得不随便找个人嫁了。

吕太公流落沛县,可供选择的女婿不多,身为亭长的刘邦虽然在外界无足轻重,但在沛县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就像是在“矬子里面拔大个”一样,可供吕太公选择的人选实则不多,除了沛县一把手之外便只剩下刘邦之流了。

那么,吕公为什么没把女儿嫁给沛县县令呢,他是地方一把手,岂不比刘邦地位更高?

根据《史记》的记载,吕公是颇有势力的豪绅,因得罪了显贵不得不拖家带口跑到沛县。吕公颇有名望,所以他在为女儿选择配偶时自会考虑到门当户对,县令自然是最优人选。不过,在对沛县的人际关系格局进行了深入调查后,吕公发现刘邦比县令更具潜力。

且看县令手下有一文一武两员爱将——曹参与萧何。这两员爱将虽是县令的幕僚,平日里却唯刘邦马首是瞻。此外,沛县的“地头蛇”大多是刘邦的“小老弟”,如:樊哙等经营小生意的商贩也与刘邦交情不错。吕公在这世道上混了大半辈子,所以自然比沛县的井底之蛙更具远见卓识。

他从沛县的环境中看出刘邦才是实打实的一把手,所以,只要能交好刘邦,就能保住吕氏一族的安全。

其次,再来看看刘邦的个人条件。

史料中没提刘邦有天人之姿,所以刘邦的长相当属“大众脸”之流,没什么值得一说的。不过,颜值一般的刘邦却有超越常人的志向,早年他见到秦始皇的车辇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在当时森严的秦律约束下,敢于说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言的,除刘邦之外恐怕只有项羽了。

古人虽有门第之别,但那些真正的贤者往往会看重一个人的志向和情操。即便是高门大户,也愿意将女儿许配给志向远大的破落之徒,这些人的身上往往藏着无穷的希望。张耳、陈平、陈余哪个不是比刘邦混得还惨的小人物?可他们却得到豪门的青睐,迎娶了旁人无法企及的富家千金。

从这里,我们或许能看到志向远大之人在那个年代是相当吃香的。

综上所述,吕太公将女儿嫁给刘邦的原因有很多,既包含对吕氏家族安全的考虑,亦受时代大风气的影响。吕太公的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投资。只是吕太公不知道,这支潜力股竟能突破自己的预期,成为一代帝王罢了。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