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每晚12点入睡节假日无休,成绩反而退步,请警惕“懒惰式勤奋”
初三的齐进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睡觉的时候,休息天也全被占用,时间全花在补课上,但令人不解的是,成绩依然难有起色。
齐进的妈妈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比较严格,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导齐进要努力学习,如果齐进稍有松懈,妈妈就会给他讲道理,让他有危机意识,齐进说不出反驳的话,只好更加努力。下半学期,齐进早上6点多起床上学,有时深夜1点还在刷题,每天不停地做练习,但是,期末考试结果出来了,齐进的成绩反而退步了,初三下半年成了他整个初中最差的时期。
不止妈妈很崩溃,齐进对自己也失望了,他常常在想:“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越来越差劲,我是不是一个很差劲的人?”
透过新闻看心理:孩子的学习问题出在哪?如何解决?
齐进的努力学习是一种防御状态,如同不停玩手机一样,都是在隔离家长的唠叨,没有真正和自己内心对话,耗费了精力,停留在刻苦状态,但不进入到学习状态,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可以称之为懒惰式的勤奋。
这样的努力又是有好处的,可以缓解家长的焦虑,家长就不会唠叨,自己不用受到指责,还能麻痹自己,好像没有浪费时间。
坏处是真正的学习障碍没有被看到,懒惰式勤奋就像障眼法,蒙蔽了周围的人,大家都以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企图利用时间去换取回报,不只学习的过程非常痛苦,而且收效甚微。当刻苦也无法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会开始怀疑和贬低自己,进一步破坏思考能力,形成深深的无力感,逐渐丧失自信心。
不止是学生,还有很多成人也容易陷入“懒惰式勤奋”中,好像只要努力,一切就已完成了,结果加班最多最拼命,业绩却不好;努力又勤奋,效率却不高。
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将注意力关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进而学会动脑用心,主动解决学习问题。从某种角度讲,齐进的学习障碍其实是家长和孩子互动的结果。
《喃喃细语》
□ 策划:林青
□ 编辑:苏涤
□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