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我的叔父刘世新,生于1921年,可说是与共产党同龄。也许是饥寒交迫和兵荒马乱的缘故吧,叔父在少年和青年的成长过程中,磨炼的机会自然也多。因此就显得格外聪慧机智,果敢无畏。尤其在大敌当前,人们还束手无策的时候,叔父往往能表现出急中生智,技高一筹的一面。我作为侄辈,生活中耳濡目染了叔父的为人处世。2008年叔父去世后,我在他的一个笔记本上,发现了他记载着自己的一些生前故事。现在,就摘抄叔父同送庄村民一道抗日,打死日本鬼子、参加解放军南下解放江南和抗美援朝的几个片段。1941年6月,日本鬼子进驻济源县坡头乡的济涧村。以该村为据点,鬼子时常出没骚扰百姓,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鬼子还修了一条公路,途经送庄村北,一直向东延伸。因为我们村与济涧村相邻,所以受害也最严重。老人和孩子只能靠“跑”和“躲”来艰难度日。粮食和一些要紧的东西也都埋藏起来,只留青壮年利用机会与鬼子抵抗。一天早晨,布置在送庄村头树上的瞭望哨传来消息:有三个日本鬼子从济涧村朝着咱们村的方向来了!村民们都纷纷躲藏起来,我当年是比较大一点的学生,也和村上的青壮年一起埋伏在村南的庄稼地里。大约在吃“饭时饭”(九点多钟)的时候,从庄稼地里走出一个人来,他叫孔宪五(即现在送庄村孔家的祖辈),是我们的老师。他说:“来了三个鬼子,没有拿枪,只拿一把刀。咱要回去把他们揍死!”经孔老师一动员,学生们都情绪高涨。老师又说:“你们慢慢往村里面迂回,我先回去看看在哪里下手最好。”孔老师第二次回来说:“鬼子在大南街吴兰章家里(即现在吴胜生家老院)。我看见冒烟,还闻到了鸡肉味,一定是抓了老百姓的鸡,在炖鸡吃呢!我先装着没事进去稳住他们,你们慢慢进去,然后把院门上住,在院子里干了最好。如果他们跑了,大南街就三个街口,西口是通往济涧鬼子据点的,鬼子肯定会往西口跑。咱们南口站俩人,东口站俩人,剩下的人全到西口去。南口和东口的人如看到鬼子往西跑时,都赶往西边,围在西街口把他们干掉!”孔宪五老师的布置可谓周密巧妙。我们当年都是些十来岁的娃娃,根本没有受过什么训练,只有一股子野劲儿。这时候,不知是谁隔着院墙扔了一个半截砖,正好砸在那个拿刀的鬼子的鼻子上,顿时满脸是血,他嗷嗷地喊着跑了出来,其余两个鬼子也先后跑了出来。不出所料,他们出门就往西跑。我和我六哥(刘世标)在南口看到后立即跟上,我俩把后边的那个鬼子猛地推翻在地,一顿暴打。看着鬼子已经闭着眼睛一动不动,我们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没再管他,然后我们又往西街口(就是现在吴国朝家东边的十字)跑,想在西街口和大家一起抓住那两个鬼子。谁知我们西街口的一个人见鬼子满脸是血,吓一跳。这一迟疑,两个鬼子就趁机逃脱,朝着他们的据点济涧村逃跑了。这时,我和我六哥已到了西街口,我说:“鬼子跑了,他们会回来报复的!”人们这时都醒悟过来了,说:“撵!决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去!”我们撵到大西沟(应该是现在的老虎窑院偏北一点),这里距鬼子在济涧的炮楼已经很近,也看不见鬼子的踪影,我们就返回来了。到了西街口,就看见了被我和六哥打“死”的那个鬼子的尸体。明明是打死在大南街,怎么会躺在这里?原来,这个鬼子又活过来了!他踉踉跄跄地跑到西街口,被一个老太太(人们当时叫她灵芝娘,即吴守志他嫂)遇见,她赶紧叫人,大家一起用石头和磨杆把他砸死在了这里。看到这情况,我说:“尸体摆在这里,鬼子来了发现我们打死了他们的人,虽然村里的人都躲了起来了,可他们要是烧了我们的房子可咋办呀?”经我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时,由吴守温、吴桂成和我,把尸体拖到吴家何叔爷祠堂(也就是现在吴守社家附近)后面,扔到那枯井里了。然后,涂掉地上的印迹,我们也赶快躲了起来。不一会儿,树上的瞭望哨报告:鬼子行动了!分两路。一路从郭庄岭上,往马庄方向去了;一路往送庄村来了。这时,全村人已经全部躲藏起来。鬼子进村后,各条街都用机关枪扫射,但早已空无一人。只在南街的麦场上点燃了一个草垛。这是告诉岭上的那些鬼子:这里没事。接着,岭上的天爷庙附近(柳沟村南),也响了枪声,鬼子以为村人都上岭了,于是,来送庄村的这路鬼子也上岭了。1948年4月,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我叔父随军南下。下面是叔父的一段回忆录:1949年我随部队南下,到了湖北的沙市后,因发摆子(一种传染病)的人太多,部队不得不就地休整。当时我也被传染了疟疾。所幸领导关心我,给我一小瓶药,嘱咐我要按时吃。我只吃了几顿病已痊愈。然后,我就投入到了照顾病人的工作上。督促病人吃药,帮助他们打水打饭,整理卫生,什么脏话累活我都抢着干。因表现出色,部队给我记三等功一次。过江后,我所在的部队直插湘西,解放了不少地区。到了通道县,我们的副军长当了县军事委员会主任。刚解放的城市里,资本家怀恨在心,有意捣乱。把市场上的粮食、布匹等有关民生必需的物资都有意抢购囤积,很快市场上供应奇缺。然后,他们再大肆加价出售。闹得老百姓人心惶惶。军委会为了稳定民心,打击资本家的嚣张气焰,就调集汽车组织了大批粮食布匹,平价销售。这时,资本家眼看自己的囤货要积压赔钱,也不得不拿出来充实市场。从此人心大定。部队要在这里扩军。我所在的卫生部也将在这里培养一批医务人员。于是我参加了招募委员会。我负责一个中学的征兵工作,每天都去学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解放全中国的前景。通过几天的宣传,学生们对共产党有了明确的认识,接着动员参军,学生们都踊跃报名。在通道县完成休整和扩军任务之后,就继续行军直插广州。走了几天之后又接到新的命令,要到广西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去执行任务。记得有一天翻越摩天岭,感觉云在脚下,空气稀薄,人人都喘不过气来。指导员说,山上不能停留,即使再疲惫也要赶快下山。不然,因为缺氧,大家的体质会越来越差,后果不堪设想。为此,部队就马不停蹄地往山下赶。经过每天一百多里的急行军,我们部队进入了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购买不到生活物品,部队的粮食和蔬菜供应不上。蔬菜最紧张时,几天都吃不上,开饭时每人只给花生豆大小的一小撮食盐就着下饭。当时我是经济委员之一,部队这样艰苦,我深感责任重大!那天轮我值班,我暗下决心:今天无论如何也要为部队搞点蔬菜来!一大早,我把营房的事安排好后,就带着另外两名战士出去了。可是,跑了半天也没有买到一点蔬菜。眼看着太阳偏西,我心急如焚。正在这时遇到一个当地老乡,他年龄不大很是热情。我向他说明了想买点蔬菜的意思后,他说,这山里边因为经过部队太多,蔬菜都被吃光了,是买不到菜的。要想买菜,得翻过这座大山,山那边或许能买到菜。可是国民党的四个师在这里被打散了,到处都会有他们的散兵,很危险。我接着说,那你给我们带路吧?他满口答应。于是,我向两个战士说:坚决过山!带路的老乡领着我们爬过山顶,就看到了一个不大的村庄。老乡说,由于前期国民党兵在这里无恶不作,老百姓看见当兵的都恨之入骨。我们即使解释,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加上国民党的散兵出没,看来,今天的买菜任务是非常危险的。种菜的园子和菜主人都在一个很长的胡同里,我们四个人进去后,我吩咐:你们站胡同口警戒,我进家里联系。遇到情况,你们只管往外冲,逃出一个算一个,只要能有个人活着出去报信儿就行。这话还真的让我说准了:我和菜主装好了四担菜,钱也付了,正要往回走的时候,果然来了六七个年轻人。看那穿戴,应该是被打散的国民党兵,有可能是要来打劫的。他们在胡同的那头,我们在这头。互相间都在琢磨着对方。这时候我脑子里闪现出了——两强相遇勇者胜的道理。我就低声对蔬菜的主人说:我说:你担着我的这一担菜,和我们一起往外走,不要怕,听我指挥,!这时,我一手抓住他的后衣领,一手用手枪恶狠狠地顶住他的后脑勺。他们四个人都担着菜,就这样“气势汹汹”地从那帮年轻人的跟前过去了。这架势,还真镇住了这帮人,他们不但不敢轻举妄动,还给我们让路呢!走了一段路程,天色完全黑下来。感觉安全了,就谢了卖给我们菜的老乡,让他回去了。待我们下了山,把四担蔬菜担到了宿营地的时候,已经接近午夜,战友们等不到我们回来,也都已入睡。可听到我们担着蔬菜回来了,都又跑出来问长问短。有人说,还以为你们可能被谋害,回不来了呢!这时,总务科长也来了,说:这一下,战士们吃饭可以不'就盐巴',能吃上新鲜蔬菜了!大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部队在广西完成任务后,又北上到了河南的漯河一带休整。这时,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我部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就继续北上。到了辽宁的辽阳后,进行暂短的集中训练,主要是政治教育、作战技法和防空演练。1950年的10月20日,我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我在志愿军第三十九军野战医院总务科,担任的职责是经济保管员。到朝鲜仅两天就到了他们的青山寺。这个地方,开展了我三十九军有名的云山战斗 ,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两千多人。是志愿军同美军较量取得的第一个战绩。10月25日战斗打响后,我又奉命带汽车去前线接运伤员,第一趟,拉了满满的一车伤员,送回国内的医院救治。到了第二趟,部队往南推进,我也带着汽车到了云山。这里不愧是战斗的主战场,所有的大街一片狼藉,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刚刚结束战斗的战场上,有的地方还火苗未熄,有的地方还冒着黑烟。停在十字路口的那个大家伙,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是美军的重型坦克 。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它,比想象的要高大得多 。如果这辆坦克不炸掉,志愿军就很难攻进云山。我军爆破组几次实施爆破都未能接近这辆坦克。这时,爆破组的特等战斗英雄吴凤祥急红了眼睛,他借凭自己的机智勇敢,瞅准了敌人坦克的死角,只身一人,抱着炸药包,利用坦克炮弹炸成的大坑作掩护,跳跃着往上冲。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坦克瘫痪了,冲锋部队立即冲进了云山。吴凤祥的壮举为云山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他,却倒在了血泊中……我负责的汽车,就是把伤员们一趟趟地运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或运回国内救治,为战斗胜利尽我的一份力量。部队为了表彰我出色完成任务,颁发我一枚军功章。今天,我翻阅和整理着叔父当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慨万千。叔父虽然离开了我们,而叔父留下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启发着后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刘太年,曾在西安工作,现居河南济源。文学爱好者,历年来偶有作品散见于纸刊和电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