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在我的书房里,珍藏着一本叔本华的著作《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目录分十个部分,而“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是全书的最后一部分。从标题和书的体例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对叔本华的人生智慧所做的辑录,但前言里并没有类似的表述。前言的标题很醒目——如何创造幸福的人生。我虽然觉得也是幸福的,但也太想获得创造幸福人生的本领了,于是走进了书里。
迅速的浏览,竟然不得要领,期望获得创造幸福人生的本领成了泡影,兴趣也不再那么浓了。将书放回书架,等待某个时刻再读吧。我读书向来很杂,不求甚解的也多,有的书只读了个头,便没了继续,也有的反复读了多次。叔本华的书在我这里的遭遇也属“正常”。国庆过后不久,大姨去世,几多感慨,对人生的思考竟成了独处时挥之不去的事。我再度想到了叔本华,想一探他创造人生幸福的智慧。
亚里斯多德把幸福分为三类:即来自外物的幸福,来自灵魂的幸福和来自肉体的幸福。这个分类,叔本华给予了认可。但是,他对幸福有自己的理解,他要揭开幸福的真相。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出现差别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人是什么,广义讲就是人格。第二、人拥有什么,即人拥有的财产和其他所有物。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是什么样的。我的理解是,第一个是人格;第二个是利;第三个是名。简而言之,人的命运的差别在于人格和名利。这些差别关乎人的幸福,而来自于人格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和持久的。因为内在的人格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而外在的名和利则很难把握。
贝多芬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多年过去了,我并不清楚“命运的咽喉”在哪里,倒是觉得命运几度扼住了自己的咽喉。直到今天才明白,什么是命运的咽喉。他不是利,不是名,而是人格。在于“人是什么”,而不在于“人拥有什么”,也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贝多芬靠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两种不同命运的鸿沟,也不是出身、地位、财富和名誉,而是人格。唯有人格才是人与人的分水岭。
我们的一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强大我们的精神,丰富我们的认知,完善我们的人格。对那些不可控的利与名,姑且交给命运。我们不可能得到认知以外的幸福,因而经营好心灵的领地才是不二的选择。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NyaW1hZ2VzY29tLjM2MGRvYy5jb20vY3JpbWd0aHVtL0QzNTY2MTM5L0QzNTY2MTM5LmpwZw==.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NyaW1hZ2VzY29tLjM2MGRvYy5jb20vY3JpbWd0aHVtL0QxMDY5MTQ1ODgvRDEwNjkxNDU4OC5qcGc=.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NyaW1hZ2VzY29tLjM2MGRvYy5jb20vY3JpbWd0aHVtL0QxNjg2NTg2MS9EMTY4NjU4NjEuanBn.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NyaW1hZ2VzY29tLjM2MGRvYy5jb20vY3JpbWd0aHVtL0Q4NzExMTM5Mi9EODcxMTEzOTIuanBn.jpg)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NyaW1hZ2VzY29tLjM2MGRvYy5jb20vY3JpbWd0aHVtL0QzMTYyNzIwNy9EMzE2MjcyMDcuanB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