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农村大集,半部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史

在农村地界,村长乡长的号召力可能远比不过一场大集,而且这种云集响应是群众自发的,不需要派人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只要农历日子一到,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们便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

根据《说文》,“集”的本意是群鸟聚在树上。人们也像鸟儿一样,聚在一片空场上。赶集不仅是为了买卖商品,也是闭塞年代交换信息联络感情的好机会(下图是大篆和小篆,网上找的不知对否)。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风波。因此在集上除了买卖的,聊天的,还有追债的,吵架的,寻仇的,调情的,甚至耍流氓的。可以说,集是乡土中国的一幅缩影,其热闹程度和《清明上河图》有得一拼。

因此集是现实主义的,它满足着广大农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空白。集又是魔幻主义的,处于中国这个魔幻主义实验场,自然逃脱不了被同化的命运,甚至兼具某些超自然因素。

踏进乡村集市,就如同打开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集上不敢卖的。当然,真假好坏是另一回事。

集上的商品总能轻而易举地突破科学边界,让人感叹高手在民间。比如某款多功能眼镜,能看远也能看近,能遮阳也能防蓝光,附加照明和验钞功能,还能针对特定穴位进行磁疗,镜片源源不断释放负离子......

卖家把眼镜翻过来展示,镜腿上有个小按钮,一按普通照明,再按当场验钞。镜腿与太阳穴贴合处有两块磁石,戴上后耳聪目明益寿延年。

还有卖“节能神器”的——考虑到一些“地主富农”已经不再脚踏实地,而是搬到空中楼阁,从烧柴变为用燃气。想省钱就要燃气表少走字,想少走字就要用这款节能灶具,让你做一锅的饭,只用半锅的气。只见卖家掏出一个铁圈套到灶火上,火焰立刻聚拢起来,火势一下子大了很多。“我可没开大闸门嗷!”“不坑不蒙,童叟无欺!”

困扰工程师的热效率魔咒就这样得到了解决,令多少所谓科研人员汗颜。相信假以时日,永动机横空出世也绝非天方夜谭。

在乡村大集,你能看到爱国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和谐统一——普通虾米20一斤,钓鱼岛虾米就得40;你也能看到经济全球化对每个角落的辐射——某知名皮包厂家因金融危机倒闭,原价200的包现在一律20,20!你还能感受到维系乡土中国千百年运行的杂糅信仰——有人摊开一张印着太极八卦图的塑料布,上面放着一摞免费结缘的佛经,旁边的收音机放着劝善歌。

在乡村大集你很容易弄丢自己,因为一切都发生了重叠。科技与民科,信仰与迷信,联系与臆造......现代化迫不及待地把乡村的自然演变打断,却又对乡村的沉疴旧疾束手无策。

现代化是魔幻的,乡村是现实的,二者在大集迎头相撞,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魔幻现实主义试验场。读懂了乡村大集,就读懂了乡村,也就读懂了大半个中国。

在乡村大集,你看见性别失衡背后的寂寞。人们对性难以启齿,但充气娃娃被公开售卖,只有脸和重要器官是硅胶材质,其余部分是薄薄一层塑料,吹满了气就能扛走。她们并排躺在一起,从远处看去格外瘆人,像大型抛尸现场(下图已打码,飞蝗芜湖)。

乡村有光棍讨不到老婆的寂寞,也有少妇持家男人外出打工的寂寞,还有年老鳏夫寡妇的寂寞,青年儿们压抑荷尔蒙的寂寞。读懂了乡村的性,就读懂了乡村的寂寞,也就读懂了大半个中国的躁动。

在乡村集市,你又会格外清醒。它用最直白也最浮夸的方式告诉你,这就是你站立的地方。你早就知道生活不是《新闻联播》,可没想到它竟然是《走近科学》,让你调动全部神经后觉得“你tm在逗我?!”

这就是中国乡村的粗粝现实,把手机里的种田文还给手机,城市的意淫缓解不了乡村的饥渴。可现实又比魔幻更魔幻,城市不敢说不敢做的,乡村却易如反掌甚至习以为常。

所以说,想体验魔幻现实主义不必花大价钱看先锋艺术家作品展,坐上开往乡村的违法运营小客车,那里是全世界最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实验场。

PS.其实大集很好玩,有很多小可爱

“我,又不是桥”

“不能载渡别人的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