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记忆】三斤猪肉四斤面,还有一窠鸡子,你记得是啥习俗不?

【徽州记忆】三斤猪肉四斤面,还有一窠鸡子,你记得是啥习俗不?

司马狂/文

这个春节,回到老家,不仅有拜不完的年,还突然发现,有很多个传统习俗,莫名就出现在眼前。当母亲叮嘱我按照习俗去做事情的时候,似乎觉着这些个习俗,曾经见到过长辈们操办。这蓦然间,就轮到自己出马了,顿生“白云苍狗”之感。真是年岁渐去,人已非物依旧啊。那今天就来聊聊那些个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徽州传统习俗吧。

今年家中有长辈恰逢60寿辰,母亲嘱我,人不能亲往,礼数则不能少。这才回忆起家中长辈过寿的那些个习俗来。在我家歙南那边,长辈过寿,是从50岁开始的。这个寿,过的是虚岁,而非周岁。并且过九不过十。这里面蕴藏着满招损、谦受益的人生哲理啊。按照习俗,给长辈过寿,得在年前腊月完成,不能拖到正月。

祝寿,吾乡讲究“端去给他吃”,意思是不管长辈是否要操办寿事,晚辈通常都要备好一应东西,送到长辈家中。送去长辈家的东西,主要有三斤猪肉、四斤面(注意:面得要长寿面)。外加两包“喜庆糕”,这喜庆糕一包大抵有两个智能手机那么大,是糯米粉做的糕点,别问我究竟长什么模样,我也很想配上图,但可惜的是,我找不到喜庆糕的图。一应食材准备好以后,旧时是装在匾篓里给长辈背去的。还需在物品之上,放上几片柏树的树叶,这寓意着长命百岁,取柏树的谐音。另外还要放一些四季青的叶子,就是有那个红红的小果子的四季常青的植物。至亲的晚辈尚需给过寿的长辈做一身新衣服,如今哪里还有人会做这些繁琐的事项,大多都是一个红包草草了事啊。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凡事得有来有往,晚辈给长辈送了寿礼,长辈也是得回礼的。这回礼一般是一窠鸡子,在我家那边通常是5个或者9个,不过母亲告诉我,在城里也有回7个的。这些个鸡子的数量应该是有讲究的,但具体是甚内涵,原谅我一下,我还是太年轻啊,我也不懂。除了鸡蛋,还会有寿包回赠。这个寿包,名为包,实则就是馒头,里面是没有馅料的。简单一点的,就是做成圆形的馒头,隆起的中心位置点个红点。讲究一点的人家,会把寿包做成一条鱼的形状,此谓之“有头有尾”。

说完给老人祝寿,再来说说迎接新生儿诞生。一对年轻的夫妇准备结合,老丈人家就会做好发喜粿,由老婆舅背去婆家,婆家再分发给亲眷和四邻,这意思是我们家女儿要过来喽,大家多多照应。第二轮的发喜粿,是在女儿即将临盆的时候,老丈人家送过来的,这叫催生粿。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吃这个粿,必须站着吃,切忌坐着吃,为的是讨个顺产的彩头。第三轮送发喜粿的时候,小孩子已然呱呱坠地。老婆舅去接夫妇和小孩子一起回转娘家。丈母娘在家里准备好一窠鸡子,这个鸡子一般是9个或者13个。我家那边管13个鸡子叫满窠,而9个和13个鸡子,又唤作九子十三孙。早就做好的发喜粿,又要归老婆舅背到婆家去,看来当老婆舅是真辛苦啊,也难怪新婚时候,娘舅坐上横。

和祝寿类似的,外婆外公也要给小外孙准备两包糕,这个叫“步步糕”,和喜庆糕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这个糕大约只有喜庆糕的一半大。最主要的是,两包糕要用蓝白两色的绳子串起来,堆成一“子”。这个糕,我必须承认,我没有见到过。母亲形容半天是怎么串在一起的,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找来红白两个颜色的绳子代替,拿两个小包的麻酥糖代替步步糕,让母亲示范一下具体操作流程。

可能很多人,看到上文说发喜粿会有些困惑。其实,发喜粿的做法与徽州常见的米粿是一样的,只是普通米粿就是个圆形,而发喜粿则需要把面团塞到粿印当中。粿印给原本平凡无奇的米粿,添加了形态,有了曼妙的“身姿”,而且大多数发喜粿的粿印上一定会有个囍字。发喜粿拿出来,基本上就能知道宅中有喜啦。

好了,今年的春节,八〇后舍没有停更,一直在坚持周三推文。而我也知道,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的节日氛围中,选题就变得有些困难,希望我自己突然想起的这些老习俗,能勾起你的一点回忆。如果有错误和遗漏,欢迎文末留言补充。不过,十里不同俗,徽州各地风俗不同,也欢迎大家补充自己老家那边的习俗,但请勿人身攻击!因为,我会反击,哈哈哈哈!大家新年快乐。

感谢为本文提供图片素材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知名不具,感激涕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