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原文: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病机: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

治则:内清湿热,外散风寒。

主治:瘀热在里,身必黄。以皮肤瘙痒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疾病,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麻黄、杏仁、生姜:解决在表之风寒;

连翘、桑白皮、赤小豆:解决在内之湿热;

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

临床应用:

1 风丹瘾疹

审其舌尖边红,苔薄黄,偏热者,可用本方。

2 瘙痒

可于本方加乌梅、川椒、牵牛子、土茯苓、槟榔、白鲜皮、蜈蚣等药。

3 水肿

主治:以水肿伴皮肤瘙痒,疮疡等为特征。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运用:便干水肿甚,合己椒苈黄丸分消利之;兼喘甚,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水肿兼瘀,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利。

4 气喘

若发于热天者,多属过敏性哮喘,可以使用本方。

5 黄疸性肝炎初起

用本方加茵陈,有退黄之功。

6 疥癣

《类聚方广义》载有“治疥癣内陷,一身瘙痒,发热喘咳,肿满者……奇效”。

湿阻三焦,外郁于表而成风丹瘾疹,内郁于肝而成黄疸,上郁于肺而成咳喘,下郁于肾而成水肿。一面是宣肺气,通腠理,使邪达表;一面是清郁热,利水湿,使水从下去。

方用麻黄、杏仁、生姜宣肺达表,通其腠理,逐邪外出;连翘、梓白皮、甘草清热解毒,清其郁热;杏仁既可以助麻黄解表,又可以宣肺以祛湿;赤小豆、麻黄利水除湿,通调水道,共呈透邪达表,清热利湿功效。梓白皮,《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热,去虫”,《日华子本草》言其“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此药擅长杀虫解毒,仲景用治黄疸,可见本品对甲肝病毒亦有解毒作用。凡内有湿热,外感风寒且无汗就可以运用。

治疗水肿集中反映了麻黄的两大效用,发汗和利水,故治疗上述病机的水肿,用麻黄可一举两得。因麻黄擅长宣降肺气,调理肺脏功能,既“开鬼门洁净府”,表里之气齐通,自然水去肿消,仲景治疗水肿诸方,多用麻黄之理即在于此。

此方治疗外感喘逆,麻黄既能宣降肺气,又能发汗利水,宣通津气之壅,缓解气隧之挛,更是方中主药。

刘渡舟医案:周身瘙痒

高某某,男,20岁。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考虑使用本方。(如无梓白皮,可用桑白皮代替,本品虽无解毒之功,却有泻肺行水作用)

杨兆林主任简介
杨兆林  52岁,
主任中医师,
医圣仲景故里,
河南伤寒名家,
著名经方实战家,
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辽宁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0)

相关推荐